西西河

主题:【文摘】冯玉祥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 foundera

共:💬22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附录的附录

冯玉祥将军简介

  冯玉祥,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一八八二年出生在河北省保定附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因家境贫寒,十一岁时,他即在清朝军队挂上了名,随后不久,中途辍学,投身兵营。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冯玉祥在滦州任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第三营营长,举兵响应,并任义军参谋总长。后因兵败,被递解回籍。

  辛亥革命后,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领导权,继而阴谋恢复帝制。冯玉祥积极地参加了倒袁的革命运动。一九一五年,蔡锷据云南组织护国军,出兵讨袁。冯玉祥虽在袁的新军中任职,非但拒与护国军迎战,且与蔡锷暗中联络,后又参与组织了四川独立,与护国军联为一体,挫败了袁世凯称帝的阴谋。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冯玉祥被免去旅长职务,贬为保定府第六巡防营统领,以削其兵权。一九一七年六七月间,张勋率兵进紫禁城,演出了一场复辟的丑剧。冯玉祥闻讯,即率领旧部,与其他部队一起,奋起讨伐,攻破北京,驱走了张勋。随后,冯仍任旅长职务。第二年,在武穴,冯玉祥通电全国,反对内战。段祺瑞闻讯,令免冯职,冯拒不从命,与段抗争。

  一九二二年,冯玉祥被擢升为陆军检阅使。其时,曹锟贿选总统,祸国殃民。冯即与部将协商,起兵讨伐曹锟和吴佩孚,并任国民军总司令。之后不久,冯玉祥力排众议,派兵将清废帝溥仪驱逐出皇宫,称快人心。接着,冯又提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的主张。在这之前,孙中山先生曾数次致书于冯,并赠所著三民主义、建国大纲等书,使冯玉祥深受教益,逐渐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遗憾的是,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冯玉祥已出任西北边防督办,而未能与孙先生见上一面。

  冯驻兵西北时,有感于国内战祸频起,涂毒民众,遂又一次通电全国,力主罢兵息争。其间,冯即取道蒙古,赴苏联考察,并于赴苏途中加入中国国民党。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冯玉祥受到了深刻的教益,对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在此期间,国内爆发北伐战争,冯玉祥急驰归国,于五原集结旧部,传檄天下,响应北伐,并被推为国民军联军总司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原誓师”。

  自此之后,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但始终受到蒋的排斥。一九三○年,冯曾与阎锡山等起兵反蒋,没能成功。“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了抗日同盟军,起用著名抗日将领共产党员吉鸿昌等,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但是,由于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的破坏,抗日同盟军孤军奋战,终于失败。冯因是国民党内主要的主战派,和蒋介石政见不合,遂移居泰山,读书习字,借以发泄胸中积愤。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起,冯玉祥由泰山赴南京,力主抗日,并出任第三战区司令,后换任第六战区司令。抗日战争期间,冯辗转各地,巡视部队,呼吁抗战,并主持抗日募金运动,为战胜日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后,蒋介石祸心显露,大搞独裁,大打内战。冯与蒋矛盾日深,难以弥合,遂以考察水利为名,出使美国。为了断绝美国的援蒋内战,冯玉祥在美国四处演说,揭露蒋介石统治之黑暗,痛斥美国援蒋之不良行为。在明尼苏达州,他在两个星期内就演讲了二十七次。其反蒋爱国之心,可想而知!

  当时,美国政府内有一些人企图收买冯玉祥,让他反蒋、反共,参与其分裂中国的阴谋。冯玉祥大义凛然地痛斥了这种无耻行径,坚定地表示了拥护“民主的联合政府”的意愿。

  冯玉祥在美国的活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度恐慌。蒋宣布开除冯的国民党党籍,断绝了他的财政来源。但冯将军坚贞不屈,毅然决定取道苏联返回祖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继续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奋斗。十分遗憾的是,当冯将军乘坐的“波贝达”号轮船驶至黑海途中,突然失火,冯玉祥将军与女公子不幸同罹于难,终年六十六岁。

  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一九五三年,党和政府为冯将军在泰山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分别写了挽幛,表达了对冯将军的哀悼和敬意。

冯玉祥先生遇难经过  本文系冯玉祥将军夫人李德全先生所作。

  一九四八年七月三十一日,我们终于冲破了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在美特务分子的百般阻挠,搭乘苏联轮船“胜利”号离开了纽约。一行八人,除冯先生和我以外,还有我们的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四女婿和赖亚力先生。

  踏上了苏联的船,我们立刻感到是从一个罪恶的世界到了一个幸福的世界。剥削、残忍、假面具没有了;人们以坦白诚恳相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饮食是丰盛的,夜间不是开音乐晚会便是放映电影,再不然便是在月光之下举行跳舞会。受压迫久了的我们,一旦解放,深受感动,自不足怪。冯先生的“小燕”诗,便是在这样心情之下写成的。

  舟行半月,于八月十五日抵埃及北岸的亚历山大港,装载了一千五百返国的苏侨,把他们送到黑海东岸高加索的海口巴统。八月二十一日“胜利”号离开巴统横渡黑海,向着奥德萨港进发。第二天,风很大,下午一时许,船上负责放映电影的青年在四层底舱正在倒回几百卷放完的电影拷贝,由于倒时速度太快,磨擦起火,引燃所有的胶卷,火势凶猛,顺着木制楼梯很快就烧到各层的出口。这时浓烟冲腾而上,冯先生和我在舱房里正同我们的第五、第六两个女孩谈话,看见舱顶冒出的黑烟,六女十九岁的晓达便箭一般地向楼梯方向跑,被火焰卷去死难。冯先生随着离开舱房,我找着冯先生的大衣也跟着走进甬道。当时甬道黑暗无光,已充满了一氧化碳的气体,我虽听见冯先生呻吟的声音,只是窒息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因为火焰已把我的脸和左手燃烧,我就挣扎着返回房中,已昏迷不省人事。等我十八岁的男孩洪达冲进房中,将我背出,才苏醒过来。接着赖先生、四女婿,和我的孩子们又一齐跑去将冯先生从舱房救出,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但因窒息时间太长,年岁较大,心脏衰弱,已无法挽救。这时全船已火焰弥漫,赖先生和孩子们强迫我下了救生艇。在此危急时期,苏联朋友自己虽也有些伤亡但仍奋不顾身,把冯先生的遗体,抱送小船上。这种负责忘私的精神,我是非常铭感的。岸上海运官员知道“胜利”号失火之后,立即派两艘军舰将遇难旅客运回奥德萨,并在半途将我和另外几个受伤客人用快艇送到克里米亚半岛上一个医院里疗养。我躺在病床上,仔细地想,冯先生的志愿是要回到解放区,参加人民民主革命,现在虽然不幸因为偶然的原因,不得实现,我也要把他的遗灰带回解放区来,以遂他的心愿。因此,我就决定将冯先生的遗体火葬。去年九月六日苏联政府派一架专机把我由医院接回莫斯科。第二天又派两架专机把冯先生遗体,赖先生和我的孩子们转到苏联首都。在飞机场举行了迎灵的仪式,并立即把冯先生遗体送到火葬场去。由苏联高级将领出席主持,并以隆重的陆军仪式举行了火葬。我当时伤势尚未痊愈,蒙苏联政府殷勤地招待我们,为我疗伤。苏联教育部并允许我的三个小孩和女婿在苏联免费求学。对我这种热心的同情和帮助,我衷心十分感谢。

  为了参加革命,我抱着冯先生的骨灰,离开我的儿女,于去年十一月赶回祖国,我勉励要踏着冯先生的脚印完成他的遗志。我虽然自信半年多来的工作比我一生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使我兴奋,感觉生活的更有意义;但由于我过去五十多年都生活在落后的环境当中,使我学习的还不够快,进步得还不够迅速。今后我只有更加百倍地努力,在毛主席和中共的领导之下,为人民民主革命,为新民主义建设,尽一份小小的力量。我觉得这是纪念我敬爱的冯先生最好的方法。

  本文写于一九四九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