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漫话眼镜蛇运动一二三 -- 锋芒

共:💬90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期待下文

不过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机翼的升力理论有两大路子:贝努力理论和下洗气流理论。还有一个是纯从数学出发的,对于物理机制没有解释。早期以贝努力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机翼无法用贝努力解释,超临界翼就是一个例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为贝努力翼型,下为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的原理我也不大清除,只知道和贝努力不一样

战斗机提高机动性的矢量喷管和垂直起落的矢量喷管不是一回事。垂直起落需要下偏至少90度,提高机动性不需要那么大,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难度。F119那样的矢量喷管对于直接升力的贡献不大,主要作用在于大迎角低速机动时气动控制面效用严重降低时增加控制力矩以强化机动性。矢量喷管也不是天然必须电传的,“鹞”式上的“飞马”就没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119的上下偏转也就正负30度的样子

飞机侧飞的时候,垂尾只产生少量升力,大部分升力是由机身产生的。侧飞中的机身轴线高于水平线若干度,不是水平的,而是侧身向上拧着脖子飞的。双垂尾也不是用于增加侧飞升力的,尤其是内倾或者外倾的双垂尾。

眼镜蛇动作的关键在于升力中心、重心和惯性之间的协调,不是必须用矢量喷管才能实现的,有了矢量喷管也不是一定就能实现的。F-22就没有公开证明过“眼镜蛇”能力,至少是不必“飘高”高度的眼镜蛇。

现代战斗机机翼越来越靠后是放宽静稳定性的结果,可以减少高速飞行时的配平阻力,并降低过稳定性(也就是增加机动性)。

后掠翼的上扬失控是翼尖失速造成沿机翼方向产生的升力中心前移的结果。翼尖失速是后掠翼上表面气流展向流动的结果,翼刀、翼尖小翼都是用来干这个的。

机翼前缘锯齿的最新例子是F-18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锯齿边上的阴影是多孔槽,用上洗气帘起到翼刀的作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