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读阿伦特的感受 -- 活在当下
只是偶然想起了一点争论,胡写了几句。
阿伦特似乎是首先把现象学引入政治和公共领域领域的,而她又极端批判海德格尔的学说,并不自以为是现象学家,在纯粹的现象学领域她没有自己的哲学体系。也有人评价“汉娜阿伦特为当代哲学发现了作为著名的存共生活空间的世界性。……虽然阿伦特并不自以为现象学家,但人们却应该将她发现政治之世界性这一点视为现象学百年运动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克劳斯黑尔德:《世界现象学》,倪梁康等译,三联书店,2003年,第220页。)而政治现象学的研究又是极具争议性的,这不免有门派之争的义气成分在吧。
我想半天不知道怎么回答你的问题,只能说自己太无知了。只能胡说一下。在我理解,人文科学的原创性永远处于一种“不充分”的状态。人文科学和宗教总有点相近。西塞罗把religion这个拉丁词解释为“反复诵读”,我们可以发现宗教与原典的不断重读与阐释无法分离。而这些重读与阐释的过程中,误读与创造性发挥是很难区分的。不同的视野就会导致不同的立场。创造性的发挥往往开辟出新的研究天地,并发展成另一种理论的传统。同时,也可能完全颠覆自己的原典的思路。在这个时候,你很难把握住真正的“流”是什么。也许历史能够告诉未来吧。理论的未来有时候只能看这种思想是否能够自洽和有更强的生命力了。但是,原始原典的意义并不会因为理论的增生而失去。不断有人会返回原典批判增生的理论资源。在这个意义上,某种被“反复诵读”的“流”又是存在的。就像每个专业都必有自己的“必读书目”一样——这个书目从来不是稳定的,但是它又相对稳定。特别是像柏拉图、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些大师级的人物的东西,是很难被从必读书目里面被摘除掉的。理论有时髦不时髦的问题,但是有些东西是永远“时髦”的。呵呵。
说了这么多,还是不是那么清楚该怎么回答,也不知道是让你更困惑了还是有了一点了解。很惭愧。老兄不必在意我胡说的这些东西。当然很有可能阿伦特会成为永久的“必读书目”之一种,我们尽可以从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立场出发进行重读和阐释。但是在人文科学领域,没有人能为任何一个现代人打这个保票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北京的书报亭基本都有卖《读书》的 1 木尔 字36 2009-04-20 08:15:19
🙂现象学我不懂。 1 细脖大头鬼 字137 2009-04-19 09:15:52
🙂还得跟您请教一下 活在当下 字198 2009-04-19 10:04:53
🙂抱歉,没有想影响您的研究兴趣。
🙂感谢老兄的耐心回复 活在当下 字338 2009-04-19 14:23:50
🙂社会科学对个体的幸福影响远超过自然科学指的是什么? 1 木尔 字611 2009-04-20 08:36:45
🙂忍不住再说一句:您最后一段话,实际上是矛盾的。 细脖大头鬼 字307 2009-04-19 18:41:51
🙂我没有您想的那么深,呵呵 1 活在当下 字1468 2009-04-20 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