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评方舟子《经络究竟是什么东西?》 -- 九霄环珮

共:💬154 🌺1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介绍一下王清任

老方的文章中几次提到了王清任。似乎老王一下子成了中医界的翘楚。(估计这老哥在地下会脸红)

介绍一下老王,让大家对老王说的话有一些认识。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清乾隆33年至道光11年(1768-1831),世居玉田县鸭鸿桥。

老王的重要学术著作就是“医林改错”。为什么叫改错能,就是同老方的观点一样,(不奇怪老方总是引用他)认为以前的医学著作是错误的,他有更深入的认识。

这些结论的基础是因为他老人家参观过300多个因为瘟疫而死亡的儿童的尸体。

他发现很多内容同以前的医书不一样,比如说肝左肺右。很明显肺是两侧在上面,肝是在右肋下,另外如肺有二十四门等等。所以他可以说是解剖学的前辈。

另外就是这老哥发现所有的死亡的婴儿的血液都是凝结的,因此通过观察得出,血凝导致--死亡。由此创立“驱逐淤血”疗法。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用大量的行气药物,行气解郁(肝郁不同于血瘀)。比如最出名的“血府逐瘀汤”。

现在看看咱们怎么看待这哥哥?

第一:是有成就,有创立的。他的逐瘀疗法在一定的情况下很有效。比如当年我的导师就是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崩漏,效果很好。同时现代人的高血脂,高血粘也非常适合使用。

第二:他的成就,地位非常有限。在有清一代的名医中他还排不到前五名。对中医的贡献同叶天士等比较更是天上地下了。

第三:他的全盘西化的解释中医方法,导致更多的混乱。而且考虑简单,属于胆大心粗类型的。

就比如血瘀同死亡的关系,他明显是把结果当成原因了。是死亡后人一定会出现血瘀(血管内凝血),而不一定是淤血导致死亡(尤其是婴儿)。

另外死亡后的淤血同病理条件下的淤血的机制不同,外观也不同。(病理条件下的淤血可以是白色的,死亡后的淤血一定是红色的,因为没有心脏的动力作用)。

最后是关于通他该得内容,很明显有一些他是对的。但是大部分是错的。

为什么?因为中医提出的脏腑概念很多是思想理论体系,而不是具体的脏器,也就是说大家说得心肝肺不是一个东西。

例如肝脏的位置,不是指现代解剖学说中的肝脏,而是一种由“肝气上升”、“肺气下降”理论,和“左升右降”的气机循行特点,共同衍生出来的“肝位居左”的功能化概念。

曾经用这种理念治疗了半身出汗的患者,仅仅是右半身大汗淋漓,左面没有汗,依据肝左肺右,左面不出汗肝气不足以生发,右面大汉淋漓,肺气不能清降,用补肝肃肺确实治疗这个怪病。

因此,中医界对于 “医林改错”的评价是,“医林改错,错中错”“越改越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