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三国单名胡考--文士动嘴,武士动手还动嘴 -- 铁手
一言难尽。这是个曲折复杂的悲剧故事。要把王莽的事儿说的比较清楚,得蒸个超大号包子,我得好好想想,先奉上馒头一个吧。
王莽身世显赫,但少孤贫。外戚王家在汉元、成帝时代世代封侯,家凡九侯、五大司马,汉元帝皇后是王莽的大姑。王莽的堂兄弟们“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王莽因父兄早逝未及封侯,只能与老母寡嫂相依为命,折节恭俭,拜师学《礼》,勤身博学。这段经历,给王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王莽的一生,大概可分为少年求学、出仕直至辅政、第一次政争失败、归隐并东山再起、第二次政争成功并摄政、篡位并改制、最终失败几个阶段。他一直表现出为获取更高的权力而压抑自己的趋向,“匿情求名”,操作舆论来提高美誉度,用阴谋手段扳倒政敌,但更高的权位又使得他内心更为焦虑,用班固的话说就是“处非所据,颠覆之势险于桀、纣”,只能靠更强烈的求名来稳固,最终导致不仅心态崩溃、政治运作也崩溃,干了很多傻事,也就是钱穆说的“书生气的政治”。
王莽在第二次政争前后,政声非常好,“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改名之制,大概就在此时,让匈奴单于改名也在此时。当时,王莽政声好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人说“自公受策...日新其德,增修雅素以命下国,逡俭隆约以矫世俗,割财损家以帅群下,弥躬执乎以逮公卿,教子尊学以隆国化。僮奴衣布,马不秣谷,食饮之用,不过凡庶。《诗》云“温温恭人,如集于木”,孔子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公之谓矣。 ”——看看,介揍是圣人啊!——“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48万多人,估计当时全国认字的人也就这么多了吧,都上书支持给王莽升官封爵,估计当年的各大论坛、著名博客上全是王粉,谁敢说个不字,立刻被人民群众拖出去翻过来打了。
班固在《汉书·王莽传》中评论,“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虽然指出王莽是“以要名誉”,即沽名钓誉,但也承认王莽“折节力行”、“直道而行”、“勤劳国家”,对这个时期的王莽,评价还是很高的。
王莽到底是不是装的呢?估计有装的成分,汉书上列举了几条,此人的确比较虚伪。但也没多少黑材料。政治哪有不装B的呢?儒家哪有不装B的呢?王莽能“包其始终,一以贯之”,装一辈子,那真是装出高水平了。王莽同时代的人,即使是他的政敌,也没有说他和公孙弘那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胡适说,王莽是社会主义者。钱穆说,王莽是书生,书生式的政治家。但确切的说,王莽是个一生压抑焦虑的有周代特色社会主义者,以装B为手段,以权力为目的,投机式的推出一系列改革政策,最终搞垮了自己。他的问题不是虚伪,而是为了表演票房而瞎搞,搞砸了。
班固也是从王莽政治的后果,而不是他是否虚伪,或者其政策的意义来评价其人的。他说“...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垅发掘,害遍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这个评论,不能算过分啊!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有意思,这个你得开帖详细说说啊 铁手 字0 2009-03-29 21:45:39
🙂这贴写不长,就回这儿吧:《王莽爱改名,三国多单名》 3 高朋满座 字1680 2009-03-29 22:52:01
🙂不知道王莽那么做有什么特别原因没有? 铁手 字44 2009-03-30 20:57:13
🙂王莽为啥这么做呢?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还有不少呢 蝶舞春园 字203 2009-03-30 20:13:09
🙂郭攸之 东张西望 字62 2009-04-02 06:30:38
🙂还有裴元绍,严白虎等 知之后哀 字0 2009-03-30 19:13:52
🙂赫然发现铁老大也在爬行榜前排就坐,简直又是一 1 凤城 字266 2009-03-25 18: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