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杨迪笔下的邓华上将 (之五)邓韩之争 -- 史文恭

共:💬127 🌺3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亲人呐!断箭兄。。。

唉,所以党史的回忆录有复数的可能性,这个定律在看过足够多的资料后,自然会有所体会。

比如韩先楚上将的威远堡一仗,张正隆在<战将>里面花了很多笔墨.说是3纵司令韩先楚上任之初,就力排众议,推倒政委罗舜初中将方案,坚持要打"掏心战术",奇袭威远堡.结果两人把作战方案各自电报给东野总部,最后,林罗刘复电,支持韩先楚.

然而,<百年潮>2005年3月刊里面,罗舜初中将的文章<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披露,原来是首先,三纵接到命令,"....接到林彪和刘亚楼签署的命令,准备打仗。命令中指示三纵队要以远程奔袭手段,同时包围国民党军第一一六师据守的西丰、头营子、威远堡和孤榆树这四个据点。'

之后,三纵内部对上面四个点如何攻取有激烈争议,多数支持罗舜初,少数(罗中将在文章里,连韩上将的名字都不提..可见风度啊..)要直扑威远堡.后来争论后发电报给"东总"之后,

非常值得注意到是,林总不是简单批示,按照韩先楚方案办,而是一天内发了三封电报,并部署一纵等部队打阻击,就这样,才让3纵9师能够奇袭成功.

所以,把威远堡一战的功劳全部划给韩先楚,显然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按照罗舜初的文章,林总才是总导演,而韩先楚上将不过是最抢眼的男主角罢了.

有鉴于此,俺对很多党史里面的结论,(尤其是过于简单化的结论),都抱着不敢轻信的态度.----在网络上,轻浮的,有煽动性的文章实在太多了,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更多当事人的回忆,这些文章都无一例外地显现他们的单薄和为了传主名声而夸大其辞的缺点.---而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党史爱好者警惕和自我警醒的.

再次谢谢断箭兄的理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