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谶纬的角度看土共王霸之气的源头 -- 白鹤

共:💬25 🌺7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张家界奇石”是不是这个?

难以置信,天降奇石惊现“中国共产党”字样,你相信吗?

  这不是子虚乌有。

  至于这块奇石的来历,平塘县委、县政府曾邀请专家来做过考察,结论是天然形成。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对这个结论我不认同,不可能巧合到这个程度。奇石能巧合一两个字是可能的,五个字,位置也对,这就太不可思议了。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比较有道理,今天怎么也找不到了。

  这篇文章说,这应该是当年用油漆写的大字标语,经多年的风雨侵蚀留下的残迹。这块大石是石灰石,很容易被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腐蚀,有油漆处受到保护,腐蚀得少。此标语最后两字应是“万岁”,万为繁体,岁字已基本看不到了。自已动手用腐蚀法做过印刷线路板的电子爱好者对此都会有体验,如果腐蚀时间过长,保护层受到破坏,留下的印迹就与此照片很象。

  他估计的时间是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化期间,认为四十年左右的腐蚀是会造成这个样子的。依据是大部为繁体,而且据“史料记载,红军当年没去过掌布”。至于有人以那个简体的党字来说些什么不足为凭,因为第一版简体是早就在民间流传的字中选出来的。

  我认为这篇文章前面说的是当年写的大标语被腐蚀而成是对的,而年代应该更早些。说“史料记载,红军当年没去过掌布”,史料不可能把大小事都记下,长征的红军在贵州时曾分出多支小部队行动,这些小部队曾“流窜”到哪里不可能全有记录。而且红军曾在贵州留下一些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到过哪里谁也搞不清楚。如水乡翁台,来过一只红军队伍这支红军是36年到那里的,很可能就是留下的游击队之一。另外,红七军也在附近活动过,外链出处 还在那一带留下不少标语。

  我认为写标语的应该是这些红军之一,这样腐蚀时间就是六十年左右,更接近事实。

  发贴后,又对那个“水乡翁台,来过一只红军队伍”往下看,有这么一段:

据1979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再版的萧锋《长征日记》记录:1935年4月红军长征时由贵阳花溪、小碧经马场过贵定到惠水、长顺后,两渡涟江,又经平塘在通州消灭一个保安团后,

  说“红军当年没去过掌布”更靠不住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