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却忆红楼半夜灯 1 -- bnugirl

共:💬25 🌺8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 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不仅亲王夫人、袭人、宝钗、莺儿,疏黛玉,也对宝玉别有一种感情。

它对宝玉的‘犯上’‘不法’行为更多方掩盖。

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关碍极大,通灵宝玉也觉得是个麻烦,于是就拐弯抹角的找些理由,又编出一些宝玉的内心活动,减轻宝玉的激愤悲伤。我们再细看一下这段文字,就能体会出之中的缘故了。

  众人皆无别话,不过至晚安歇而已。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然见池上芙蓉,想起小 鬟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想毕,便欲行礼。忽又止住道:“虽如此,亦不可太草率,也须得衣冠整齐,奠仪周备,方为诚敬。”想了一想,“如今若学那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竟也还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于世无涉,方不负我二人之为人。况且古人有云:‘潢污行潦,苹蘩蕴藻之贱,可以羞王公,荐鬼神。’原不在物之贵贱,全在心之诚敬而已。此其一也。二则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填写几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况且古人多有微词,非自我今作俑也。奈今人全惑于功名二字,尚古之风一洗皆尽,恐不合时宜,于功名有碍之故。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何必不远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或杂参单句,或偶成短联,或用实典,或设譬寓,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再心中有了这篇歪意,怎得有好诗文作出来。他自己却任意纂著,并不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诞,竟杜撰成一篇长文,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 蘅e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又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是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

所以凡是通灵宝玉的《回忆录》中人物内心活动,一些事件发生的缘由,都不可轻信。也请不要将来作为研究的依据。

在我国文坛上,还有一个巨人用了类似的方法。

鲁迅先生的《伤逝》,副标题是:涓生日记。

《伤逝》就是模拟捐生的心态,对子娟引诱同居抛弃使她悲惨死去后,又用文字变为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博得读者的眼泪换取稿费。

我们看《伤逝》,被里面的内心自白感动,觉得十分凄美,可是搬上银幕以后,那事实却让我们说不出的恶心。以至于花费巨资的精品上演效果不好。

我不知道先生是否受红楼影响,但作用相当。

红楼梦第一回,空空道人听了大石一番解释后,

“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由此我们知道,《石头记》是通灵玉即大石的回忆录。换言之,它是红楼梦的“作者”。整部书中好几次透露出“作者”的身份。

(第十五回 宝玉对秦钟说:“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子睡下,再细细的算账。”一时宽衣安歇的时节,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名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见得,此系疑案,不敢篡创。)

(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此时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根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做一篇《灯月赋》、《省亲赋》,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 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的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得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

空空道人虽将《石头记》抄回来改名《情僧录》,并没有改动小说的文字。

东鲁孔梅溪给了一个副标题《风月宝鉴》,也没有改动小说的文字。

曹雪芹在原作的基础上,增加和删减共五处,把长篇小说《石头记》“变为”章回小说,加上回目,回前诗,回后诗,也题了一个副标题:《金陵十二钗》。前后用了十年。用现在的话来说,曹雪芹是一个编辑。

不管叫什么书名,作者终归是通灵宝玉,编辑是曹雪芹。

作者有它的感情倾向,编者也有他的目的。

“作者”在红尘中,有人对它好,有人不在意它,有人甚至给它带来痛苦,它也就对他们有不同的感情。

所以,通灵玉亲王夫人(王夫人最在意它的存在)、袭人(袭人仔细照顾它)、薛宝钗(薛宝钗特别关注它,总是暗示金玉良缘,她提议为它打络子并亲自设计)、薛姨妈(她是金玉良缘的制造者)、莺儿(她给它打络子)。

通灵玉最不喜欢黛玉。宝玉和黛玉吵架时,经常用砸它摔它来表明自己的心意,它苦不堪言。它不愿意宝玉和黛玉结婚,它怕以后他们一吵架就让它遭殃。

当然宝玉是它的主人,它还是不愿意宝玉倒霉。

其他人与它关系不远不近。

所以,在回忆录中王夫人所做的恶事它都轻轻带过;事关薛宝钗的名节问题,它都极力遮掩;薛姨妈厚颜无耻它也尽量美化;莺儿是个刁奴,它也总说好话。

不过它还是尽量“忠于”事实,就像那个外国画家美化国王一样。画一幅国王打猎图,就能把歪嘴瘸腿瞎一只眼的国王美化了。

对黛玉它就毫不手软,能丑化就丑化。它就是不承认宝玉喜欢黛玉,能拆散就拆散。

当然,它还是要有“君子”风度,它也不用无中生有,只要用障眼法轻轻一点就“白璧有瑕”了。

对其他的人无所谓,是什么就写成什么。

书中有许多地方显示“编辑”的“工作”。

第十七回与第十八回没有分开,表示编辑工作有遗漏。回目没想好,先空在那里 。

有些回有回前诗,有些没有。回后诗也有些有,有些没有,但有好几处该有回后诗的地方明显空留了位置。

一般没有回后诗时,必有“且听下回分解”或者“要知端的----”或“后回再见。”字样,而且下回紧接着往下说。

(第十四回末 一面走,一面瞥见那水溶坐在轿内,好个仪表人才。不知近看时又是怎样,且听下回分解。第十五回紧接: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如何如何。)

(第十五回末 宝珠执意不肯回家,贾珍只得派妇女相伴。后回再见。)

(第二十二回末 说的众人一笑,湘云忙回身跑了。要知端详,下回分解。)

(第四十五回末 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的睡了。暂且无话。要知端的-----

第四十六回紧接 话说林黛玉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地睡去,暂且无话。 )

(第四十七回末 薛潘听如此说了,要知端的-----

第四十八回紧接 且说薛潘听见如此说了,气方渐平。)

有回后诗一般是“正是:”后接回后诗。

(第五回末 秦氏----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第六回紧接: 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从梦中唤她的乳名,心中正是纳闷,又不好细问。 )

(第六回末 刘姥姥感激不尽,仍从后门去了。正是: 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第七回紧接 话说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便上来回王夫人话。)

然而有几回回末,“正是”后面空着,给人感觉曹雪芹准备在这里加一首诗,还没有加上。

(第十七至十八回回末 这里众人好容易将贾母、王夫人安慰解劝,搀扶出园去了。正是---)

(第十九回末 只听宝玉房中一片声嚷,吵闹起来。正是---)

以上这些细节,示意编辑的工作痕迹。

曹雪芹增删的部分又在哪里?增加的有:

一,从开始到“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是曹雪芹加的。(甲戌本在此有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 式 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二,宝玉在秦氏房中根本就没有睡着。整个梦境都是编辑增加的。

宝玉入梦前:

秦氏--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出梦后: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这中间没有一点时间,可见宝玉在床上只躺了一小会,可卿还在嘱咐小丫头呢,他就叫起来了。

删掉的有三处:

一,秦可卿死因被删掉。靖本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二,第三十五回末 只听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忙叫快请。未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而第三十六回开头,不见接上。故这里也删掉一段。

三,八十回末 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后文突然就没有了,曹雪芹把它“删掉”了。

删掉的且不说,八十回书中,曹雪芹的“文字”是:

一,回目,

二,回前诗,

三,回后诗

四,全书最前面的一段文字

五,宝玉梦中文字。

除开这些,剩下的才是曹雪芹塑造的通灵玉所作“回忆录”。

曹雪芹为了让“干涉时事”,“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伤时骂世”的诗辞避开文字狱流传于世,就不得不猛掉花枪。

他又怕读者误将通灵玉作为他的代言人,还得“自己”出来说话,故曲曲折折弄了许多旁人看来是赘疣的文字。

(相反,鲁迅在《伤逝》中没有“自己”站出来“说话”,就很难撇清捐生是不是他的代言人。)

区分开编辑曹雪芹和作者通灵玉的文字,就不会“假作真时真亦假”了。

这一节很难写不知道传达清楚没有,因为这是个关键。只有从“宝玉梦中的册子是预示人物命运如推背图样的东西成见中出来,才能见曹雪芹的本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