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史不可势利兼谈郭沫若 -- 丁坎
几乎在沈从文做出预测的同时,1948年香港出版的第一期《抗战文艺丛刊》登载了郭沫若的一篇文章《斥反动文艺》。
文章犀利而尖刻地给朱光潜、沈从文、萧乾等人画像,他们分别被骂成红、黄、蓝、白、黑的作家。斥责沈从文是专写颓废色情的“桃红色作家”,是个“看云摘星的风流小生”,“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同期的《抗战文艺丛刊》还刊登了冯乃超的《略评沈从文的〈熊公馆〉》一文。原来,沈从文与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是同乡兼远亲,就写过一篇散文《熊公馆》发表在《国闻周刊》上。冯乃超的文章说沈从文称道熊希龄故居的“古朴”和熊“人格的朴素与单纯,悲悯与博大,远见和深思”,是“为地主阶级歌功颂德”,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清客文丐传统”。两篇文章,尤其是郭沫若一文对沈从文的“作为反动派”的阶级定性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给本来对批评就敏感的沈从文以沉重的打击。接踵而来的是,1949年3月,沈从文任教的北京大学校园里,有人指使学生们将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重抄成大字报,并贴出“打倒新月派、现代评论派、第三条路线的沈从文!”的大标语。沈从文感到这次是对他二十多年来独立为文艺奋斗的自强精神的“一次真正的全面否定”,先前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他害怕,恐惧,觉得有一张网在收紧。
“清算的时候到来了!”“生命脆弱得很,善良的生命真脆弱……”他常常喃喃自语。
“当时他压力很大,受刺激,心里紧张,觉得没有大希望。他想用保险刀片自杀,割脖子上的血管……当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糟的。现在想来不太理解他的痛苦心情……”考古学家史树青教授也证实:“沈先生的脖子上有刀割的痕迹,但他后来一概不谈自杀之事。”
从红字标注的地方来看,读者很容易得到一个印象:解放军兵临城下,郭沫若公开定性,进而沈从文自杀。
当然是郭把沈逼死的。
而事实呢,郭的文章发表在48年3月,其时鹿死谁手尚是未定之数,而沈的自杀,已在郭文发表一年之后。
说郭逼死的太牵强,其实沈从文的确脆弱胆小,受了惊吓,而家里的人并不和他同感,大家都积极迎接新社会的到来,他完全
被孤立了,这才是他自杀的原因。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主帖和回贴都很精彩, 怎么放在[争鸣争议]呢? jiaxuan 字0 2008-11-06 06:06:51
🙂关于郭沫若与沈从文的历史恩怨 20 丁坎 字10245 2008-11-06 04:26:07
🙂这样写就略有问题了。 9 史文恭 字914 2008-11-06 07:32:52
🙂关于郭沈一事刀笔吏之一例证
🙂沈企图自杀,主要是他个人的责任 8 丁坎 字949 2008-11-06 07:37:58
🙂唉,俺的意见是,不管主因或诱因, 6 史文恭 字604 2008-11-06 07:47:58
🙂唉,俺最后一帖 14 丁坎 字552 2008-11-06 08:01:14
😉呵呵,俺只是提醒,如有所感, 3 史文恭 字125 2008-11-06 08: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