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师叔就是不灵光 -- 张玄庆

共:💬29 🌺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师叔就是不灵光

俺老爹是最后一届的工农兵大学生,1976年入学的。当时他退伍回来,组织上要推荐他上大学去。他问,都可以推荐到啥大学去?人家说,有复旦,还有河北师范大学。俺爹就说了,那我去复旦。人家说,别惦记了,告诉你之前,人家副专员的闺女就订好了。于是俺爹就去了河北师大。

他入学不久,河北师大就迎来了文革后第一批招考的大学生。这批新来的大学生吃过苦,加上又是考进来的,是正经的天之骄子,自然不把工农兵大学生们放在眼里。于是,明里暗里,新老大学生们之间总是有点别扭。直到我爸拿《小逻辑》考了一下师弟们,让师弟们哑口无言,师弟们刚入学的尽头才消停下去。

在我父亲嫡系的师弟里,就有这么一个人,现在飞黄腾达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乖乖,正经的正厅级干部,经济学教授,吓死你的。如果你还不知道他是谁,那么请看这段新闻

蔡继明:"小长假"取代"黄金周" 推动假日制度改革。知道了吧,把五一长假取消就是我爸这个师弟的主意。虽然人家是我爸的亲师弟,我是我爸的亲儿子,不过说实话,我这个师叔还真是不灵光,也不知道怎么混到清华的。或许清华的经济学真的很垃圾,但人家过去可是在社科院待过的啊。

怎么个不灵光法呢?

事实证明:取消五一黄金周使交通和环境压力大大减轻

  今年五一,蔡继明委员利用三天小长假的时间,特地带领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的几位研究生去了河南的小浪底、龙门石窟、少林寺等旅游景点进行考察。从这些景点的反馈信息来看,客流量比过去五一长假至少都减少了三成以上,交通、住宿、饮食、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有很大程度减轻。……对于社会上不同的声音,蔡继明委员说,一个改革方案出来,肯定有人要反对。“但从我收到的反馈来看,应该说基本达到了当初提出的改革目的。”

去玩了三天,就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不禁让我这个二流院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乍舌。为什么呢?过去五一长假是七天,现在只有三天。从天数上看就减少了57%。在天数减少近六成的基础上,客流量减少三成以上是完全正常的。况且,对于远途游客来说,七天长假条件下,抛开路程耗费的时间(权且按照两天计算),实际游玩时间大概为五天左右(假设这七天人家啥都不干了,就是出去玩);而在三天假期的条件下,实际游玩时间只有一天左右,天数减少了80%。这种休假天数的减少完全阻碍不了群众出游的热情。换言之,靠减少休假天数,增加休假档期来缓解旅游压力的办法是不会持久的。单纯为了缓解旅游带来的各种压力而分解长假,恐怕很可能是饮鸩止渴了。

新假日制度使传统文化得以体现

  蔡继明委员说,在新假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他更多关注的是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蔡继明委员介绍,我国的假日安排可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之前的假日安排主要是从政治上考虑的,‘文革’时破‘四旧’,把民俗节日都取消了。改革开放后更多是从经济上考虑的,是为了利用长假期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这次节假日的调整,则更多地从历史文化、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黄金周制度,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符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

  ……

  当然,假日的商业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还有待发掘。蔡继明委员认为,端午节并不仅限于吃粽子,大家也争论端午究竟是应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这种争论必然随着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广泛深入开展。因为法定假日体现了国家的价值取向,这激发了大家去思考研究,随着时间推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定会发扬光大。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和新假日制度压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过去端午中秋不放假,大家不照样过?传统节日的所谓文化内涵是建立在当时物质文化基础上的,随着农耕文化被商业文化所代替,端午节和中秋节沦落为“粽子节”“月饼节”丝毫不奇怪。至于说节日内涵的变化,我看也和放假与否无关。大家熟悉古代历史的可以去查查看,端午和中秋哪朝哪代规定必须放假了?我印象里好似只有民国政府曾经定过“四节”:春节正月初一,夏节五月初五,秋节八月十五,冬节冬至。为何古代不放假、没有“小黄金周”的端午中秋能有那么多“文化内涵”,这不是应当让我们深思的吗?即使在古代,节日的文化内涵也是不断变化的,不然为啥我们端午吃粽子纪念屈原而不是喝雄黄酒纪念白娘子呢?最早的端午,恐怕和屈原的关系要比和白娘子的关系远一些吧。

况且,所谓传统节日,可谓数不胜数。清明端午中秋的确重要,但三元节(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你放不放?腊八你放不放?既然道教和佛教的宗教节日都放了,那基督教的圣诞节也放了吧。

对取消长假不满可能源自一种“黄金周幻觉”

  ……对于为什么会有不少人对取消黄金周不满,蔡继明委员经过思考认为,这实际是存在“黄金周幻觉”。

  一些居民和消费者也有“黄金周幻觉”,以为七天是休假,现在三天就少了。“就像喝酒的人,非喝醉了才行。这不是正常的消费。”蔡继明委员说,就像饭要八分饱,酒要七分醉一样,休息也是一样。过去休息七天,出去旅游质量不高,不出行又整天无所事事,导致假日质量更是下降,甚至使许多人产生了假日综合症。“现在刚刚好,是假日应该达到的效果。”

  另外,从公众的角度还有一个“黄金周幻觉”,就是认为由于现行制度不完善,带薪休假难以有效推行,所以只能靠黄金周来落实休假权利。“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蔡继明委员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应当是,全社会都来关心带薪年假制度的落实情况,让带薪年假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国务院已于去年底公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带薪休假应该着眼于制度落实和权利的保障,而不是依赖黄金周的安排。”

我不知道这个“黄金周幻觉”是什么东西。我这个师叔说这是他思考得来的,在我看来这个思考一点儿都不认真。拿喝酒喝醉比喻休息,这是极不恰当的。休息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要是说起来,条目上好似比人权还要靠前。我不知道他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进行了多少生理和心理学上的研究,才认为“就像饭要八分饱,酒要七分醉一样,休息也是一样”的。经济学不是被数理化了很多年了吗?怎么还能靠拍脑子来研究呢?况且说到所谓的带薪休假,我想国内绝大多数人都是很难享受到的。仅凭全社会呼吁,我想这个带薪休假的事情也不太好办。师叔人家是民进的中央常委,清华大学的教授,一年至少三个月的假期保障着,也算是休假的“既得利益”者了。最后发布政策的发改委也是一群官僚,每年的年假是肯定能休的,自然也不上愁。可广大普通工人的年假是能靠全社会呼吁得来的吗?莫说这个带薪休假了,就是涨一百块钱工资也没听说哪个私企老板在“呼吁”下就肯了的。而黄金周则完全不同,我做个比喻好了。教师为什么一年在年假之外还有三个月的假期,是因为学生们放假了。教师作为对应学生的这个特殊的群体,一切工作重心都要围绕学生,所以学生放假,他们也放假。那么如何能让一个普通劳动者放假呢?当然是他的服务对象也因为种种原因暂时不需要他的服务了。这体现在社会整体上就是全民大放假的黄金周。再苛刻的老板,可能不会让员工去休年假,甚至是休病假,但黄金周是一定要放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其他部门、单位、公司都放假了,你不放假,员工们也可能是天天闲着。

用小长假改革黄金周,进而推动所谓节日的文化内涵这是胡扯,要是想进而完善我国的带薪休假制度,那还是胡扯。但胡扯和胡扯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糊涂,后者是无耻。

2008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纪念日,我无耻的休完年假第一天上班的日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