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奥匈帝国军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系列 -- 蒂罗尔射手

共:💬252 🌺14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续11:普米热尔要塞围攻战2-博罗耶维奇解围

博罗耶维奇解围

在伦贝格战役中,奥匈第3集团军是受创最严重的集团军,其最精锐的第14军被歼灭,其余三个军也被重创,为了重建第3集团军,奥匈参谋总部将受创较小的第4集团军的三个军整体编入第3集团军,又以第1和第2集团军中完整的团队重建了第14军,应该说,奥匈参谋总部重整部队的效率是极高的,到9月下旬,第3集团军已经恢复了战斗力。

部队重建完成后,下一步就是重建指挥体系了,奥匈参谋总部任命在伦贝格战役中表现优异的陆军步兵上将冯.博罗耶维奇接替博德曼,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

斯维托扎尔.冯.博罗耶维奇,爵号:波耶纳骑士,其军旅生涯在奥匈帝国军队中颇有代表性。

1856年,博罗耶维奇出生于克罗地亚乌梅提奇的一个世代从军的东正教塞尔维亚族家庭,排行老大。

从民族属性上来说,本来属于应该极端仇视奥匈帝国的塞尔维亚族博罗耶维奇家族,却世代效忠哈布斯堡皇室,作为军人为哈布斯堡皇室征战,到小斯托扎尔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从在萨伏依亲王欧根麾下对抗路易十四的法军,到为了玛丽娅.特蕾萨女皇在西里西亚搏杀弗雷德里希大帝的普军,然后又在卡尔大公和施瓦尔岑贝格麾下战斗拿破仑指挥的法军,在“老爹”拉德茨基的意大利军团编制内横行上意大利,最后,小斯托扎尔的父亲,奥匈陆军上士亚当.博罗耶维奇,参加了决定现代德国构架的萨多瓦大会战,并光荣负伤。

这种民族属性和政治效忠的矛盾,在奥匈帝国内部,却是一种正常现象。

马克思曾经说过,奥地利(导师说这话的时候还没有奥匈帝国)帝国真正的统治民族不是德意志族,也不是马扎尔族,而是出身各个民族,但是共同效忠于哈布斯堡皇室的文武官吏。

这些文武官吏,无论出身哪个民族,信奉哪种宗教,却都共同效忠于皇室,为了维护皇室的统治而劳心出力。将近600年的漫长统治时间,使皇室和这些文武官吏家庭结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皇室赐予的爵位,官职,是这些文武官吏一切荣华富贵的唯一根源,是这些脱离了被压迫民族的世家将自己作为“上等人”和周围被压迫的同族区别开的唯一标志,如此,这些文武官吏如何会不死心塌地地效忠哈布斯堡皇室?

斯托扎尔.博罗耶维奇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从军,对他的人生职业规划来说,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一种顺理成章的发展趋势。

彼得瓦尔丁陆军幼校毕业后,博罗耶维奇进入格拉茨的步兵预备军官学校深造,1874年11月1日,他以预备军官身份毕业。

75年5月1日,结束预官实习的博罗耶维奇被正式任命为陆军中尉,分配到驻扎在格拉茨的帝国国防军第52步兵团(匈牙利团)担任副连长。

78年,他所在的团参加了对波黑的占领行动,在占领萨拉热窝,镇压,解散并且缴械当地塞族武装的行动中,他表现优异,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出身塞族而手软,因此受到嘉奖。

1880年,博罗耶维奇晋升上尉,并被推荐到维也纳帝国战争学院深造,这是一种信号,标志着,他已经被军方上层视为可造之材,通往军方高层的晋升之路,他已经踏上了起跑线。

1884年,帝国战争学院的优等毕业生博罗耶维奇上尉,被吸收到总参谋部担任科员,这是帝国总参谋部从德国学来的,总参军官团就是人才储备团。

1885年,他被外放到第63步兵旅担任旅部的总参特派员,这是对表现优异的总参下级军官历练的一部分,让他们能够积累部队队部的工作经历,为将来转任部队带兵主官作准备。

1887年,他又一次被推荐到维也纳的“玛丽娅.特蕾萨女皇军事大学”深造,这是奥匈帝国最高级的军官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将军。

1891年,博罗耶维奇以优异的成绩从“玛丽娅.特蕾萨女皇军事大学”毕业,完成毕业实习后,他于92年回到总参任职,晋升少校,95年晋升中校。

96年,获得“优异”评语的博罗耶维奇得到了他的第一个指挥岗位,他被任命为第17团步兵团第4营营长。

在一连串的晋升(第17步兵团副团长,团长,第18步兵团团长,第27步兵师副师长)之后,1898年,他晋升为驻布拉格的第8军参谋长,兼任第八军管区军事部主任。由于在第8军参谋长和第八军管区军事部主任任上,他积极推行总参谋部的未来战争计划,不遗余力地为将来的战争作准备,表现优异,因此,于04年,晋升少将军衔,并获得三级铁王冠勋章,成为“铁王冠勋团骑士”,正式跨入帝国贵族行列。

1905年,他得到匈牙利的波耶纳作为其骑士封地,其完整头衔变成了:斯托扎尔.博罗耶维奇.冯.波耶纳,不写封地单写姓氏的时候,就是冯.博罗耶维奇。

1908年,博罗耶维奇被任命为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守备区司令,并被晋升为中将,获得利奥波德勋章,从铁王冠勋团骑士变成了利奥波德勋团骑士,封地不变。

1913年下旬,他晋升为陆军步兵上将。

1913年12月11日,博罗耶维奇获得了所有德语区军人都梦寐以求的荣誉,他得到了自己的团,被任命为第51步兵团荣誉团长。

1914年9月下旬,他受命重建损失惨重的奥匈第3集团军,他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任务。

1914年9月29日,德国东线总司令兴登堡命令马肯森的第9集团军,沿铁路线向华沙急进,奥匈总参谋部电令博罗耶维奇配合。

博罗耶维奇一心要解除普米热尔的包围,现在,面对奥匈总参谋部的命令,他必须同时做到两件事:配合兴登堡攻击华沙和解围普米热尔。

博罗耶维奇巧妙地选择从里帕出发,沿着厝尔塔,绕出一个向西北方向隆起的弧线,进攻俄军第12和第3集团军的接合部,这样,他就能同时威胁到俄军第12集团军的左翼和第3集团军的右翼,而俄军第12集团军右翼正在被德军第9集团军攻击,这样,博罗耶维奇就达到了协助德军的目的,同时,攻击俄第3集团军右翼,又可以达到解围普米热尔的目的。

30日,奥匈第3集团军投入进攻,此时,俄军第12集团军正被德军第9集团军向华沙方向猛推,俄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俄军第12集团军左翼在奥匈第3集团军攻击下,略作抵抗,就转身向东北方向逃去。

博罗耶维奇立即向右转,全军攻击俄军第3集团军右翼。

俄军第3集团军本来就在普米热尔要塞下碰得头破血流,其配置更成问题,全军围着要塞部署成球型,侧翼掩护部队稀疏。

10月4日,奥匈军突破俄军第8军阵地,第8军本来是在对要塞攻击中损失惨重的部队,因此才调到侧翼来修整,没想到遇到奥匈的生力军,才2天就被突破。

博罗耶维奇立刻指挥奥匈军向东迂回,企图卷击整个俄军的侧后。

5日,俄军第3集团军企图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敌前转向,将全军部署由主力向西南转向主力向西北,对抗奥匈第3集团军。

俄军的转向部署混乱不堪,奥匈军前卫第5骑兵师趁机插到俄军后侧,切断了俄军的供应线。

匆忙转向的俄军在奥匈军攻击下节节败退。

在西北方向上,双方展开逐村争夺战,每一个村庄,每一个交通路口,都成为战场,炮火将房舍夷为平地,将田地炸成仿佛月球表面一般布满坑洞的荒原。

7日,俄军整个战线已经岌岌可危,3个军被重创,而要塞中的奥匈军也主动出击,在要塞炮火的掩护下猛攻俄军。

9日,俄军西北方向第62师被歼灭,两侧的第37师和第41师也被驱逐开,整个战线劐出了个40公里的大口子。

同日,西南方向面对要塞的俄军全线溃退,要不是奥匈要塞守备部队中的乌克兰,波兰和罗马尼亚部队作战不积极的话,俄军很可能被全歼。

11日,俄第3集团军趁着奥匈迂回部队还未到位(俄军阻击部队在劣势情况下作战十分顽强),沿着桑河河谷,向东北方向退去。

奥匈军胜利解除俄军对普米热尔要塞的第一次包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