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林彪问题研究主线《1-2》 -- 潘涌

共:💬147 🌺207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怎么会没有矛盾?你又少引用一句话,而且你把矛盾之处来回说

王天成当年只是个十几岁的小毛孩,他的文章是他采访当年的一群首长写出来的."为了了解毛岸英之死,王天成当年走访了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包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科长孟昭辉、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大家对毛岸英殉难之事记忆犹新。但遗憾的是,经过这么多年,这几位当年曾与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战友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因身体原因,已无法亲笔撰文或接受记者采访。所以既采访过这些当事人、又对美国战史有研究的王天成便成了讲述这段历史的最佳人选。"

你引用的文章前面还有一句呢,怎么忘了?看看这个:

1980年,根据彭德怀夫人浦安修的指示,[SIZE=3]王天成与杨凤安[/SIZE](朝鲜战争时期彭德怀的军事秘书)编写出版了《北纬三十八度——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一书。为了了解毛岸英之死,王天成当年走访了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包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科长孟昭辉、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大家对毛岸英殉难之事记忆犹新。

这本书是王天成与杨凤安合著的,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王天成自己转述来的二手材料了?主要是你只引用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来回说而已。王天成回忆录中提到过前一天晚上的经历:

毛岸英是在1950年11月25日早上牺牲的。

就在前一天晚上——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大规模进攻。这天晚上,彭总与司令部其他首长讨论战况,非常紧张。毛岸英和办公室其他人员一样,忙到大半夜才休息。当天是参谋龚杰在办公室值班,大家都休息后,龚杰和杨凤安留在彭总办公室。毛岸英与一周前刚到朝鲜的参谋高瑞欣两人在志愿军政治部的山洞里休息。

我对了一下战史和两篇文章的矛盾之处,觉得网上的那个“杨迪回忆录”有一个不可靠的地方。(我并非怀疑杨迪这个人,但我怀疑这篇文章)再引用一下杨迪的文章,外加一段战史说明:

第二天(即11月24 日)拂晓前,我派参谋分头去检查防空落实情况, 我自己也准备到重点地方去检查,这时,邓华副司令员派人来找我, 对我说:“你到彭总那里去看看, 看洪副司令是不是已把彭总拉进防空洞了?”我迅速跑向彭总的防空洞,正看着洪副司令推着彭总进防空洞, 并说:“老总,我和您下三盘,今天非赢你不可。

11月24日,"联合国军"在全线发起圣诞节(12月25日)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为进一步使敌人产生错觉,继续以部分兵力实施运动防御,至25日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战场。

毛岸英是11月25日早上牺牲的(杨迪原文是24日,贴过来时没有改动)。对于杨迪回忆录我为什么说他不可靠,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整个志愿军总部怎么干闲事的那么多?按他的说法,毛岸英等3个人在干闲事也就罢了,怎么彭德怀和洪学智也在干闲事?这哪里是消遣下棋的时间?王天成回忆录和战史里都写得很清楚,麦克阿瑟就在24日晚发动大规模进攻,司令部人员包括毛岸英好多都忙了大半夜。第二天早上还在开会商议和了解战况,前面打的死去活来,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思下什么象棋?这根本就讲不通,我怀疑全文包括那个白纸黑字在内的真实性。

所以说加上战史旁证,明显对“杨迪”那篇文章是不利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前一天忙了大半夜,成普他们肯定是值的夜班,早上正好毛岸英他们来换班,热点饭吃了就该接班了。9点钟来和这时候吃饭你还觉得不正常,这可不是和平时期,正因为军务繁忙吃饭睡觉的时间才没那么有规律,到底谁在睁眼说瞎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