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林彪问题研究主线《1-2》 -- 潘涌
林彪问题研究的主线《一》
五年前我为酒庄安装防盗系统,安装工人让我设置五位数密码,我随口说出:571..,安装工人感到挺纳闷:你能记住吗?在他的印象中人们设置防盗密码多用12345或678910等有序数字。从那时起,我的所有密码的主要组成是571,因为林彪的《五七一工程纪要》对我有着永不磨灭的印象。
我自幼在空军大院长大,换句话说我与林彪派系和非林彪派系的干部子女一同长大,我个人感觉,我同林彪派系的干部子女接触更多一些,很多还是好朋友。文革那几年,我是个闲不住的孩子,除了在家吃个饭睡个觉外,基本整天都在外面乱转。我喜欢坐在通向办公大楼路口的墙上观看领导干部上下班,然后一个个认,这是谁谁的爸爸,想想是几级,我最爱看的是将军部长那种挺胸得意的神态,虽然文革期间没有军衔了。很少人同我打招呼,甚至看我一眼都没有,极个别的人同我打招呼,我想肯定是要不靠边站,要不就是查出历史有问题了。从这一点来说,参与林彪事件的主要当事人我没见过的很少。这里仅举两人,一是周宇驰,他个子高高的,当时红光满面,可能正春风得意,有一次从我面前走过,眼睛连斜一下都没有,他明明知道我和向阳从小就是同学。再一个是吴法宪,他个子不高,当时一头黑发,他喜欢夏天傍晚时分打个篮球,我经常站在旁边看,几乎所有的球都是传给他,由他来投,他有只手缺个拇指但不受影响,常常十投八中,他有时也看看我,因为没有小孩会出现在办公区的球场上。此外我还喜欢浏览贴在办公区的大字报,特别是红笔打×的名字,机关造反派揪斗张廷发徐国栋以及后来批斗刘震成均何廷一的大会我都在场,到如今还可如数家珍。从这一角度说,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一九七一年前后我在安徽蚌埠空军四十五师当兵。当年的四十五师主要领导紧跟林彪嫡系部队空四军空五军,甚至明确地说我们部队归王维国指挥。我当时虽在基层,但对整个事件过程有耳闻,有目睹,特别是我的驻地离师招待所不远,那里是主要师领导聚会和休息的地方。为什么我这样回忆这段历史呢?而且还坚持强调确有其事,我这里仅举一例来说明,“九一三事件”前一个月,领导要求我们手抄林立国的《讲用报告》,而且确确实实抄了。我想现在的林彪问题研究者读过林立果《讲用报告》的会不少,手抄过的可能不会有。走笔至此,我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来记录这段实实在在的历史,不想因时间的久远而淹没。
“九一三”事件后,我再次耳闻目睹非林彪派系将领在翻身以后借口清查整顿残酷迫害参与林彪事件干部战士及其子女的整个过程。当时清理整顿的气氛大有“还乡团”回来之势,要草不留木不留,不除根不后快。在短短的一两年内这些干部包括子女不论好坏被统统清除出军队,削职为民。我的小学同学孙卫民的母亲就是受不了这种压力绝望而自杀的。我个人认为那段时间是文革后期最黑暗的人整人时期,可这段时期很少有人重笔提及,这里又举两例,都是举小不举大。一是张廷发,他在登上空军司令的宝座后,实在忘不了当年在陕西劳动改造被干部战士踢打的岁月,其中有位干部对他特别凶狠,他老想找到他整治,可话又不能明说要求部队查找。他想了个绝招,借口以“三整顿”为名,要求兰空机关团以上干部每天出操列队走正步,任何人不得缺席,他的专机到后由他亲自检阅,实际上他在暗中查找。终于有一天在西安机场认出了这位干部,这位老兄当时一点儿警惕也没有,还同司令一起回忆在农场的岁月,不久这位干部按“三种人”被清除出空军。这件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兰空干休所一位离休老干部亲口对我说的。另一个是许世友,背后有毛泽东撑腰,清查起来更肆无忌惮了。他听说爱将聂凤智的儿子曾在连队受到连长体罚,他下令说,只要这个连长还活着,就把他抓到南京来,他的一席话,作为南京军区党委正式文件转达到全军区基层干部战士,我在蚌埠听的传达。我的记忆力极好,这件事不会搞错。
我安大毕业后到空一所工作,不久空直机关安排两个干部到我在的研究室工作,一个叫王兴荣,一个叫周维篙,王兴荣文革时做过曹里怀的秘书,他们是最后一批受到清查的干部,这时距“九一三”事件已有十二年了,看样子一点隐患也不想留。这两个人对我极好,特别是王兴荣,一见面就奉承我,看得出他见过大场面,他说我将来必做七室主任无疑。我也喜欢同他聊聊天,探探当年的消息,不过他总是叉开话题。我十分同情他们,谁都拖家带口的,整人也不能整过头吗。
史学工作者做研究时注重史料分析,做过数学分析的人转做史学研究时多偏重连想和假设,我由张廷发许世友连想到罗瑞卿。罗瑞卿一九七七年荣登总参谋长的宝座后,不久到德国安装假腿,因心脏病突发死在手术台上。幸亏上帝没有留给他更多的时间在总参搞清查整顿,要不然总参不知又有多少干部家属会遭难,这一点从他在苏区,在长征路上,在延安以及解放后当公安部长时的所做所为就应该看得明白。可能这也是毛泽东在林彪事件后那么长的一段时间后不给他安排工作的原因,知道他手很,谁都有后怕。希望为这些后文革翻身的将领写传时要报喜也报忧啊,历史的笔刀可是无情的。
文革后期和后文革的定义及时段划分我一句话说不清,但有一点我说得清,就是经过那段岁月的人都有一种长期揪心的压抑和抹不去的忧伤,很多人是在这种境况下度过最后的人生。我的安大同学李琦玫,印象中她是一个漂亮可爱活泼的女孩,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磨练,性格应该更加成熟活泼才对。前一段时间同她通电话,我发现她话语沉闷,性格忧郁,时不时把话题扯到江西,扯到她父亲。原来她的父亲成了后文革时期人整人的牺牲品,就是在那种软刀子割肉的环境下郁郁而终的,琪玫说一提起这事儿就揪心 简直就像二次文革,父亲不应该走得那么早。李琦玫说当时的江西省委借口清查想斩草除根,曾派过两名干部到学校来让其退学,叫掌印的外语系盛学峨教授给顶了回去:李琦玫是我们招的学生,你们有什么资格这么做,都什么时候了!
林彪,林彪事件和后文革牵连到千家万户,大家本是同根生,相煎又何太急!使本来已是十分复杂的事件变得更加跌宕曲折。为了减少个人感情,公正地评述思考这段历史,我利用在美的机会,花了半年的时间在New Haven的公共图书馆博览西方有关中国的群书,想让一些从来没接触过的人文理念影响自己,又经过近十年的独立思考,我隐隐约约看到一条研究林彪问题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顺藤摸瓜,我似乎看到了林彪事件的历史进步意义,看到了林彪事件与中国现代民主有着剪不断捋还乱微妙关系。当那些亲身经历文革,林彪事件和后文革时期已经作古的老干部看到自己是通向中国特色民主的小小铺路石的时候,即使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的。
12/19/06
林彪问题研究的主线《二》
一•从毛泽东培养爱子毛岸英谈起。
毛泽东是伟人,一代君王,而且又是“中国几千年,世界几百年”出一个,他考虑问题时总会比常人高得多,远得多。他偏爱军事权力,政治权力超过历史上历代君王,这一点众多史料足以证明。有一点他十分明白,人总有老的时候,谁也不能长命百岁,所以当中国人呼他“万岁”的时候,开始还行,到后来就越听越反感了。当全国人民正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当共产党党内正在用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思想的时候,他已暗暗地想把毛岸英这棵“毛材”培养成“栋梁”了。这个“栋梁”就是他老人家后来常说的接班人问题。
谁叫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儿子呢,从他短短的二十八年生平看,他的活动工作范围已超过任何一个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将领,甚至与毛共同建政的领导人了,已有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嫌了。他在苏联用的是化名,而且早已受到斯大林和苏军最高统帅部的特别保护,参加苏军坐着坦克车冲向柏林是作作样子,而且刚到柏林就被最高统率部以斯大林接见为名召回,斯大林赠手枪奖励,就算参加卫国战争了,恐怕同时去苏的高干子女不会有此殊荣吧。回国后毛岸英在李克侬秘密安排下开始接触中共上层机密,到吴满有那里当了三个月的农民,可能搞土改又干了不少指手划脚的事,除吴满有外,恐怕不会有人知道这位新来的农民会是毛泽东的儿子。
毛泽东的儿子当然想干啥就干啥啦,这与当时纪律十分严明的中共整体产生巨大反差。毛岸英曾自豪地说,我参加过卫国战争,当过农民下过乡,搞过土改,还没有当过工人,在毛泽东的授意下,周恩来把他秘密安排到北京机器总厂当上了党总支副书记。毛岸英到哪都爱指东道西,显得每天忙忙碌碌,全厂上下只知道是个特殊人物的孩子,可不都慌了手脚,只有恭敬从命了。毛岸英喜欢和工人打成一片,有时非要干点工人的活,有位老工人不知实情,嫌毛岸英干得不好,厂党总支书记得知后把那位老工人训斥一顿:你知道这是谁的儿子吗,毛主席的儿子。听说那位老工人吓得精神失常了。
毛泽东视“枪杆子”为第一生命,同时他又深知没有军事资历和战功的人是很难在军队立足的。为了培养毛岸英,他说,你从苏联回来后,到陕北当过农民,现在又当过一段工人,还没有在国内带过兵打过仗,本来想送你去打国民党,没想到国民党又垮得这么快,看来只有去朝鲜打美帝国主义了。没有毛泽东的同意,是没有人敢同意毛岸英去朝鲜前线的,高级将领们都清楚,我军惯用人海战术,一场著名战役下来,往往是伤亡过半。在弄清毛泽东的真实意图后,彭德怀带毛岸英去朝鲜并把他紧紧地看护在自己的身边,可以说寸步不离,而且这件事极为秘密,只有最上层的几位将领知道彭德怀身边的那个年青人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志愿军前线指挥部里,高级参谋人员制定完作战计划后,毛岸英总喜欢上前补充几句,谈谈自己的看法,高级参谋人员虽不明底细,但多年身在官场,知道水的深浅,大多只听不说,看看毛岸英身边的彭德怀也一言不发,此时猜也猜得出来了。到底毛岸英与朝鲜战争有无内在联系,还是毛为培养毛岸英决定抗美援朝,我很难一纸说清,不过这一点应该引起史学家高度重视。
三十四天以后美军的一次对志愿军大榆洞前线指挥部的突然空袭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毛岸英在这次空袭中意外地身亡了。这个脱离中国历史正常发展轨道的历史现实就是我们后来遇到的数不清的与中共建政目标相悖令人不可理解的政治运动,以及后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假设毛岸英没有死,他会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协助彭德怀走完抗美援朝全过程,最后可能以人民功臣凯旋回国。再经过三五年高层锻炼后,靠毛泽东当时在全党全国的威望,经过中央核心领导层认可后,一旦宣布毛岸英为我党我军我国的接班人后,也一定会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中国人历史传统,中国人向来对君王领袖的和平权力过渡历来都是支持的多反对的少,特别是对自己衷心爱戴的领袖更没有反对的,都希望稳定带来久远的福趾。这里我远举康熙交权给乾隆,人民得到的是长治久安的康乾太平盛世;近举蒋介石交权给蒋经国,给台湾带来了近五十年的民主和平稳定。从我个人阅读毛岸英的生平看,他确实具有领袖的基因,他平易近人不以领袖儿子自居是他的主流。如果中国历史走向确实如此,那么刘少奇林彪,以及后来的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就会幸免于难了,邓小平也就不会被上下几次折腾了。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好过多了。
但历史的真实走向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乐观。毛泽东在痛失爱子毛岸英后,除了在庐山会议上把失子之气撒在彭德怀身上外,仍把主要精力放在选接班人问题上,他常说“要防止中央出修正主义”,“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的三代第四代领导人身上”,核心也是接班人问题。国家之大党之大,总得有人掌舵有人接班,毛泽东在别无他选的情况下,只有考虑自己的亲密战友了,首先选了刘少奇,虽然没写进党章,但早已通报全党,也确实放手让其大干一场,自己从事理论研究了。几年下来刘少奇确实干得不错,有点功高盖主招人嫌了。这里我打一个常理比方,如果自己的儿子能力超过父亲,父亲恐怕不会嫉妒,而是由衷欢喜,如果同事或朋友工作能力高于自己,恐怕多生嫉妒。我想毛泽东也是人,在这个问题上不会逾越常理。而且中国人还有一个乱起哄瞎吹捧的劣根,很多事儿八字还没一瞥呢,就呼起“万岁”了。我上小学时常去机场欢迎外宾,记得有一次准备的口号是“刘伯伯万岁!”。更有甚者《人民日报》一九六五年国庆版把毛刘标准像并列放在第一版。其实后来林彪也是折在这个上面。
在一通声东击西拐弯抹角甚至至今处处是谜的政治攻势后,又给老百姓免费全国游山玩水的小利之后,毛泽东顺利地拿掉了刘少奇,另一个亲密战友林彪开始粉墨登场了。毛泽东在晚年一遍又一遍地苦吟《孤树赋》:昔日种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尽管这样这也难平失子之痛,再多的亲密战友失去,怎能抵得上一个可以作领袖的爱子呢,伟人的眼光是不会错的。
二•林彪当上接班人后的思考。
01/06/07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大概属于“战壕的真实“,恐怖的政治斗争。
酒店中午生意清淡些,潘大哥总在此时发帖。
康熙和乾隆中间还有个雍正。
在那边看过你好些回忆文章,真希望你在河里能再接再励,多写一些给我们看看。
多写点,越详细越好,呵呵。
如果毛太子还活着,为了他能顺利接班,想想朱元璋、金胖子是怎么做的吧!
不过,说小毛有领袖才能,不知有何为证?就凭不知天高地厚,敢在高级将领会议上胡说八道,彭德怀不说,底下人心里怎么想?这样不知自己斤两的人恐怕难以服众吧。
咋没魏总统那段,看看人家大院的文笔,俺们大院子弟就是出卖情报、那也是为人民着想,自小心里揣的是公平,脑子里装的是民主,忍辱负重为的是贱民。在作者眼里魏黑子千辛万苦到了民主灯塔,终于学了一肚子名猪脂油,开口就是大宪章,闭口就是德国皇宫磨坊,把个同样“学富五车”的作者钦佩的高潮迭起,连呼有档次,上层次.
乾隆而传位雍正。
另外,人们也常说康乾盛世。当然,历史上雍正承上启下,功不可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