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林彪问题研究主线《1-2》 -- 潘涌

共:💬147 🌺207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防空纪律白纸黑字:天亮后白昼不准冒烟;白天人员都到猫耳洞去工作

杨迪的回忆录写的明明白白:"三是都要在拂晓前做好早饭午饭,烧好开水,天亮后白昼不准冒烟;四是白天人员都离开住的房屋到猫耳洞去工作;"

看清楚没有?你敢否认吗?难道杨迪也成了磨黑毛岸英同志的敌对势力?

杨笛回忆录写的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亲眼目睹了毛岸英吃鸡蛋炒饭的情形.

王天成当年只是个十几岁的小毛孩,他的文章是他采访当年的一群首长写出来的.

"为了了解毛岸英之死,王天成当年走访了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包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作战处副处长杨迪、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科长孟昭辉、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大家对毛岸英殉难之事记忆犹新。但遗憾的是,经过这么多年,这几位当年曾与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战友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因身体原因,已无法亲笔撰文或接受记者采访。所以既采访过这些当事人、又对美国战史有研究的王天成便成了讲述这段历史的最佳人选。"

看清楚了没有?

对于几十年前的细节,一个是自己的回忆,一个是对记者谈他采访得到的材料,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很正常,那来的什么矛盾?

比如杨迪详细介绍了防空纪律的具体内容,王天成对记者的谈话就很简略.根本就说不上什么矛盾.

比如杨迪回忆录说:白天人员都离开住的房屋到猫耳洞去工作,

王天成说的是司令部工作人员在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既然是防空疏散,当然是从容易受空袭的地方疏散到隐蔽的地方,这是常识了.居然有人以为疏散就是到没有隐蔽,一炸就着火的的办公楼?这是什么认识水平?

这白天的岗位当然就是猫耳洞这类防空工事,留在办公室的是少数几个值班人员.

王天成的谈话很明显是引用了杨凤安的说法,他自己并未亲眼目睹.而且杨凤安和杨迪肯定也不会同一时间到的办公室,看到的人有不同,有什么奇怪?更何况是事后N年的回忆和转了几手的谈话?

王天成的谈话和杨迪的回忆,都证明了毛岸英到办公室是吃蛋炒饭去了.而且王的谈话也明明白白地说清楚了:当天在办公室值班的肯定不是毛岸英,值班参谋是要交接班的,那个时候军务繁忙,那有天大亮九点多才来的道理?而且向杨凤安报告的是成普和徐西元,人家报告的时候,毛岸英同志大慨还在吃炒饭,谁是干正事,谁是吃闲饭,岂非一目了然?堂堂志愿军司令部,肯定会有负责煮饭的炊事班,那有值班参谋自己煮饭的道理?分明就是吃不惯大灶,自己拿彭总的鸡蛋改善伙食.

违反纪律是板上钉钉确凿无疑的.有人连不准点火的防空纪律也想推翻,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连点常识都没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