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温相原创】读史札记(56)--刘邦杀韩信的历史悖论 -- 燕人狂徒

共:💬23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韩信实无反志

韩信最为人诟病的要功之举乃是向刘邦要求为假王镇齐.

我猜想一下,韩信平定了整个河北,为什么不要求其他地方而偏偏是齐国,齐富,乃"东西秦"固然是一个解释.但这样明目张胆的在要害之时求要害之地,明目张胆的讹诈自己的恩主,以韩信之智,真的没有想过此后和刘邦的关系怎么处吗?狡兔走狗之论,他是知道的.谋反割据,他是拒绝了的.那么在他心中,到底为自己和刘邦的未来,作了一个什么安排?

小弟倒有另一个解释,大胆写出来供大家一笑.

首先要指明的是大一同的概念并未深入人心,在秦被打到后,不分封功臣更成秦的亡因之一.建立新的朝代,在新朝为自己谋得一块封地,是当时士人共同的理想(包括韩信本人),没有什么不可为外人言的.秦制度既然不能满足士人们的追求,周自然成了他们理想的前例.

以韩信的军功和地位,在他自己为前途打算时,是很容易把自己与周朝的一个开国元勋联系起来的,那个人就是和他一样起自寒微,同样为朝代的开创建立殊勋,最后封建得齐,传国四百年,永世专征伐的姜尚姜子牙.

小弟以为,韩信要求封齐的原因,并不是他担心自己以后得不到封地,也不完全是贪齐富庶.而是在被项羽策反未成之后,在向刘邦表明自己无反意,而有心作汉之姜尚的本志.齐在春秋的霸权,在当时人的眼里,并不是反叛而是对周的忠诚.战国时称王的也已经不是姜齐而是田齐了,用这样一个典故来说明不但自己,而且自己的子孙也不会在任何时候,不管朝廷多么衰微,背叛朝廷,韩信应该是作了深思熟虑,而且恐怕是认为自己做得很巧妙的.要求由我提,恶人自己做,赢的是君臣双方,等于把自己的政治声誉交到了刘的手里,也尽了臣节.

至于刘邦原来不读书,这番俏媚眼做给了瞎子看,就不是韩信能算计得的了.

瞎说瞎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