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一 -- mynoodles

共:💬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七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七

版权所有:潇水7388 提交时间:2004-03-24

中原诸侯联合攻秦的战事,在战国时代一共有五次,前后绵延一百年。第一次是在三十年前的张仪时代,公元前318年,张仪的政治对手――合纵家“公孙衍”组织了齐、楚、燕、韩、赵五国合纵攻秦,由楚怀王当“纵约长”,但是楚国一贯实行历史上习惯已久的亲秦策略,合纵迅速失败。第二次是十年前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为报私仇导演的齐、韩、魏联合攻秦,持续三年,有一定成果,但浅尝则止,因孟尝君不愿意削弱秦国而壮大韩魏,秦国认输返还了几座城池,即告结束。

苏秦导演的是第三次,时间在公元前287年,苏秦约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从上一节的分析上我们看得出,苏秦组织的五国合纵攻秦,不是《史记》上描述的那样,为了六国的生存,免于被秦人各个击破而采取的积极联合自救活动。其实,当时的秦国力量还达不到一统天下的火候,五国合纵的目的,还是在于促使齐秦对抗,维持东西两极鏖战以求中间者自存的目的。这是从五国的角度来讲。

从苏秦的角度来讲,目的又有不同。从表层上讲,苏秦是为齐泯王灭宋着想。合五国攻秦,驱狼通虎,打击秦人,使秦兵无暇干涉齐泯王灭宋(我好像我要强暴民女,就先让你们把她男朋友赶开)。深层里,苏秦则隐含着更大的阴谋:由齐国主倡五国攻秦,可以使齐秦关系极度激化,把齐、秦关系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可以吸引秦人参加攻齐联军,从而最终实现“弱齐强燕”的根本目的。(单靠燕国的力气,宁是齐国变成八十岁的乌获,也是打不倒他

的,必须有老秦参与)。

这里苏秦就和齐泯王发生了意见冲突。老齐的脑子中,是明为攻秦,实为恫吓,主心思想在于取宋。所以,当五国大兵囤积成皋,老齐就虚晃一枪,从本土发出主力杀奔他可爱的宋国去了。而苏秦则是希望齐兵深刻攻秦的,使齐秦关系刻骨激化,达到万劫不复的程度才好。所以苏秦想来非常着急,从魏国大梁(开封)写信拉齐泯王回来,他说:“您已经结盟三晋进攻秦国了,秦国就必然不敢言去救宋。所以打宋之事不着急。现在五国攻秦之兵刚刚聚合,您却大举攻宋,天下之兵看见了,也不傻了,也都跑去与您抢攻宋国,那岂不就糟糕。”

但是,这封信似乎没有奏效,齐泯王叫苏秦“你给我顶住”!他要苏秦呆在三晋那里给我组织攻秦,必要的话,可以给孟尝君一些好处。让他们死心塌地攻秦,不要跑过来跟我抢宋。

苏秦无奈,只好约束成皋的五国之兵,去跟秦人寻战。这五国中依旧有部分齐兵,与秦国打起来的话,还是可以离间齐秦的。但是,苏秦生怕孟尝君(魏国相国)坐不住了,也离开成皋,转身跑去抢宋国(魏国在中原中部,东边与宋接壤,魏国一直也想去宋国那里抢庄稼地。如果魏相孟尝君离开成皋,改杀奔宋国去了,那样的话,合纵攻秦的事就泡汤了。于是苏秦再次写信请求齐泯王给孟尝君好处,他说:“五国攻秦,一旦失败,赵、魏、韩三国就会争相拉拢

秦国,到时候三晋与秦合一,您还怎么灭宋啊。所以必须稳住三晋,您说的给孟尝君好处,这个主意我甚赞同。请您以宋国城邑‘平陵’来收买孟尝君。答

应您打下宋国的平陵以后,给他平陵,以勉力他在这里安心攻秦。三晋和燕国

为您攻秦,以便于您收宋。”

当时,正有一些舆论劝说齐泯王不要收买孟尝君从而坚定三晋攻秦。舆论说,一旦三晋攻秦成功,三晋地位崛起,就该凌驾于齐国之上。三晋就会骄横于齐国,甚至发生变乱,跑去与齐国争夺宋国。

苏秦生怕这种论调影响齐泯王鼓舞三晋攻秦的原有计划,于是在信中反复批驳这一观点说:“三晋攻秦,还来不及有什么成果,而您已经攻下宋国,并安定了那里的百姓,所以没什么好怕的。再加上我保着燕国而侍奉您,三晋必然无变。如果三晋有变,您可以改结好秦国,以切断三晋后路。三晋岂敢对您骄横呢?而且我在这里看着三晋,三晋有变,我一定会事先知道。三晋有变,您就结交燕国,联络楚国,而把晋国交给秦国去消灭,三晋必定会被打败。有我参与此事,三晋一定不敢背叛齐国。为防备不测,我已采取一百多种防范措施(牛啊!敢吹)。如果您坚信我使齐燕关系牢稳,三晋就不可怕,我以自己的性命担保,用不了三个月,您就会成就‘王天下’的大业。我不惜生命要干成这一番大业,并不只是为了您,也是为我自己。因为您照顾我,从不谋攻我所代表的燕国,我对燕王有了好交待了,所以我说也是为了我自己。一旦您成就霸王之业,我也名列三公(三个高级元老),我也有了自矜于世的资本,虽死不丑(死了也不难看,死了也光荣!)”苏秦最后几句可谓肺腑真情。于是,坚定了齐泯王支持三晋攻秦的既有打算。

齐泯王批准了苏秦的要求,给孟尝君以宋国封邑,坚定三晋攻秦。孟尝君暂时不闹了,五国合纵之势既往如旧。

以齐泯王原来的意思,一旦五国合纵攻秦之势成,就可能不理三晋了,顾自埋头攻宋。三晋愿意散就散,不管我的事。但这样的话,苏秦离间齐秦关系的计划就落空了。所以苏秦极力劝齐泯王最好坚定支持三晋攻秦,以攻秦成败之厉害说服齐泯王,并且打消老齐对三晋的顾忌。终于,齐泯王堕其圈套,支持五国攻秦不变。苏秦松了一口大气。

可是,刚把齐泯王和孟尝君稳住,三晋中的赵国权相“李兑”又动摇了,偷着打算跟秦人媾和,攻秦之事又出波折。于是苏秦赶紧又去说服李兑。如果李兑不听话,偏与秦人妥协,那齐、三晋、燕攻秦之事就还是得泡汤。“离间齐秦”也就成了泡影了。(唉!怎么这么难啊!)

李兑为什么要跟秦讲和呢?刚才孟尝君动摇,是因为他所在的魏国一直盯着宋国,孟尝君不支持齐国攻宋,他也想去宋国抢摊、占地方。好在齐国给他了一块画饼(平陵),他暂止了。但李兑不同,李兑是支持齐国吞宋的,因为齐国吞宋以后许诺给了他“陶邑”作为封地。然而让李兑去约束赵人攻秦,“驱狼通虎”,他还是有些发怵,怕被老虎咬着。但是明着与秦人讲和,又背叛了对齐国的许诺,于是他就暗着来,向秦国那里卖好,表明攻秦不是他李兑的意思,他是被胁迫从之的。

李兑一这么干,韩、魏也急了,赶紧也偷着给秦人递话,说攻秦不是自己的本意。五国合纵攻秦之事,眼看又要泡汤了。苏秦可急坏,你们不能散伙啊。我还指着攻秦来离间齐秦呢。于是他赶紧跑去赵国见李兑,说:“您可别再私下捣乱了!天下(也就是三晋)如果纷纷散而事秦,结好秦国。秦国必然从函谷关里伸出脑袋,一路轻松地去阻止齐人灭宋。说不好,秦人会占据宋国。秦国相国魏冉,也是盯着陶邑这块倒爷会聚、商品税天下第一地肥肉呢!魏冉得了陶邑,还有您地份儿吗?现在齐国正在攻宋,您三晋只要再坚持一下,挡住秦国。不久攻下宋来,陶邑就是给您的了!您哪怕得了陶邑,再跟秦人解释,讲

和,也不晚啊!所以现在还是打秦国吧!(瞧把苏秦累的)。”

苏秦接着又开始吓唬李兑(他知道李兑最怕吓唬),苏秦说,“如果你们三晋先散伙了,不听齐国攻秦的话了,那齐国就会恢复与秦人结好。齐秦结好,再次把秦国的代理人韩珉送到齐国为相。两边齐秦一联合,又是相约伐赵的老路。你们赵国不就完蛋了吗!我们现在五国攻齐,固然是替齐国吞宋而挡着秦人(这点意图苏秦一直没有向三晋隐瞒),更也是为了齐秦打起来,以维护你们赵国的安全啊!”(哎呀,这国际局势,真是乱透了,不比现在的中东简单)

苏秦接着摇舌鼓动(但是句句在理,苏秦和张仪最大的区别,张仪靠诓骗――如楚怀王,苏秦则全是精湛有力的分析,以理服人,并且促使对方为我所用!),说:“你们跟秦国讲和,秦国会有六种动向。。。。。。。”苏秦一口气分析了秦国的六种反应,有的是进攻齐国,有的是结好齐国,有的是进攻魏国,有的是结好魏国,有的是结好赵国,有的是恢复中山以牵制赵国,每种反应的最终结果都是对赵不利而李兑得不到陶邑,纵横排比,气势滂沱,说的李兑直翻白眼,哪还有话了。于是五国攻秦之势依旧。

苏秦的这六个推论,每个都向下直推三四步不等,中间交互搀杂其它列国诸侯的反应,连种种行兵路线都预测分析了,其推导的复杂和逻辑的蜿蜒,使得我们在这里没有信心把它说清楚,有机会还是去《战国策》看“五国伐秦无功”自己揣摩吧。我们今天理解起来还这么消耗脑细胞,当初苏秦阐述起来,真不知道该如何!估计他用手指划着地图,口水都该浸湿了地图。李兑一定会连连说:“等一下,等一下,重新说,重新说!”

就这样,苏秦一个人看着赵魏韩三国攻秦,实现着齐秦离间的目的,此外还要督促着心猿意马的老齐也来凑份子打秦,在错综复杂的列国矛盾与战局中,真是够累啊。能不累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