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一 -- mynoodles

共:💬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四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四

版权所有:潇水7388 提交时间:2004-03-18

在盛大的迎接宴会上,齐泯王以请教的口气给苏秦出了道难题:“嘻!苏子来的正好。秦国的相国魏冉,也刚刚离开了我们这里。我已经答应他了,东西称帝,苏子以为如何?”

苏秦为了实现促齐攻宋,就回答道:“齐秦东西称帝的目的,是相约以伐赵,瓜分赵地。不过,伐赵与伐宋,哪个利益更大些呢?”

“不如伐宋。”齐泯王回答。

齐泯王早就觊觎宋国的土地,宋是中原膏腴之地,就像苏秦随后说的那样:

“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但是,齐国想咀嚼宋国这块肥肉,秦人不让,但秦人又不可能逾越中原兴兵干涉齐国,于是秦相国“魏冉”琢磨出

一个以赵国牵制齐人,使其不得南下灭宋的策略。魏冉跑来怂恿齐人与秦人东

西称帝,联手北伐赵国,惹起齐赵斗殴,从而使得齐国无暇吃宋。齐泯王居然接受了魏冉的建议,属于堕人计中,尚不自觉。多亏苏秦点拨他,

苏秦说:

“赵国是块硬骨头,不好啃。而一旦您有了宋国,却可以向西威胁中原的魏

国;向南与楚人争淮北之地;向北则威逼赵国。从此天下诸侯谁敢不听您。所以伐宋之事,令您国重名尊,此汤武之举也!”

这话坚定了齐泯王取宋的一贯信念,他赶紧修改被秦人拉偏了的主攻方向,不跟赵人揪斗,而全力南下攻宋。这可把旁边的相国韩珉气坏了。

韩珉是亲秦派的,秦昭王的好朋友,他极力推崇魏冉的齐秦结好策略,主张打赵,防止齐人吞宋。苏秦以前也含含糊糊地这样承诺过:以燕国的力量帮助韩珉抗赵。所以韩珉刚才给苏秦赶马车,一路上眉飞色舞,现在一看苏秦变卦了,韩珉就急了。

韩珉是个老虎型,大约立刻在宴会上咆哮起来。苏秦则讥讽他不懂变通:“我从前跟你说的意思是这样的:我以燕国襄助齐国,齐燕为一,赵国必然畏服,赵国如果不服,我们就合伙伐他――但我并不是必须要伐他,伐他也好,不伐也好,都是为了让他服了。他服了以后,不闹事了,便于大王南下而攻宋。您光知道伐赵,把伐赵作为终极目的,却不知道我们的终极目的还是攻宋。赵则只要服了就行,不捣乱就行。”

“要想让赵服了,除了打他以外还有什么办法?不打,他能服吗。所以当今之计,还是伐赵!”韩珉大叫。韩珉是替秦人着想的,想督促齐人与赵战斗,从而保障宋国完整无缺,实现秦人不准齐人染指于宋的根本目的。

“非也非也!我们可以用外交手段,促使赵人服气,何必动武于赵!”

韩珉一下子没词了,气得干吹胡子:“那好,你有本事,你去找赵国去,让他服。也算你了不起!”

齐泯王听到这里,基本上已经放弃了结好得秦人的打算,他看看韩珉,韩珉气恼地不愿看他。齐泯王狠狠心,说:“好吧,寡人不准备与秦人东西称帝了。他这是诓我的,用称帝和打赵为诱饵,怕我伐宋的。他愿意称帝,他自己称吧,我也不跟着他打赵国了。我们还是伐宋去。”这话就等于宣判了韩珉在齐国政治生涯的结束,因为他是亲秦派的,督促伐赵,以保全宋国,替秦国人着想的。韩珉听后,咬牙切齿,手抓几案,却无从发作。

“当今之计,”齐泯王说,“还是回到老路上去――攻宋。但是就像韩相国说的――”

韩珉赶紧又把脑袋抬起来看,以为有了什么转机。

“――我们去伐宋的话,赵国如果捣乱,我们就难以得手。苏子,你能不能替寡人走一趟,说服赵人与我们结好,这样齐燕赵三国相安无事,寡人方才可以得志于宋。”齐泯王说完,韩珉像撒了气的轮胎,软在几案边了。

“齐与秦结好,东西称帝,秦人劝说齐人共伐赵国,以便遏制齐国吞宋”的闹剧(魏冉所策划的、韩珉所落实的),在苏秦的三言两语之间,被彻底粉碎了。齐人违逆秦人的意愿,积极南下准备攻宋,算是与秦人绝交了。齐国也并不讳言于此,它干脆撤掉帝号,让亲秦派的韩珉辞职,换上了反秦最卖力气的“周最”担任齐国相国。秦人气得干瞪眼。

两个月后,秦人也觉得很无聊,就把“上帝”这个名号也撤掉了,乖乖地继续当王(但还在处心积虑地想办法护住宋国,以免齐人吞宋,自我壮大。后来苏秦干脆来了个五国合纵攻秦,迫使秦人彻底无法干预齐国吞宋)。

写到这里,就有了一个重要的疑惑:苏秦来齐国的使命,是“离间齐赵、促齐攻宋”,怎么变成结好齐赵了呢!韩珉天天嚷嚷着要伐赵,齐赵互相斗殴,将无暇北上攻燕,使燕国获得安全,这应该是苏秦所孜孜以求的啊。干吗苏秦不支持他,偏要齐赵结好呢?

这大约就是苏秦的果敢机智。离间齐赵,这一条小原则要服从于另一条从天下大势得出的大原则,那就是“离间齐秦”。

当时的中国天下,东西是齐秦两极强国,夹在齐秦中间的,从北向南依次是:燕、赵、韩魏、楚等弱国。如果齐、秦两强对峙,互相牵制,对其他诸侯国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当时人说:“齐秦不合,天下无忧”,就是这个意思。两强为保持力量均衡,都不允许对方肆意攻击周边诸弱,开疆拓地,诸侯弱国得以喘息。

可是一旦齐、秦两强连横,对中间的诸侯国来说,就是灾祸。齐秦双方就攻伐行动达成谅解,甚至划分势力范围,进而瓜分天下,中间诸侯就等着挨宰割了。前一时期,孟尝君丢官离开齐国以后,齐、秦邦交恢复,秦人就大肆出兵,以伊阙之战为高声,猛烈地削弱了周边的韩魏一把,就是齐秦结好对中原的灾难。

而当齐秦两强互相敌对时,譬如孟尝君组织齐秦对打时,中间的赵国和宋国,就蠕动兴兵,各自灭掉了中山和滕国,发了一把小财。而且,两强势均力敌,必须借助中间各弱国的力量,才能占对方上风。这就更使得中间诸弱的地位崛起,甚至身为两强讨好的对象。比如孟尝君以齐伐秦,就要拉拢韩魏一起出兵,还把打秦国夺得的土地,都奖励给了韩魏。韩魏在齐秦对抗中获得壮大。

所以中间诸侯各国,都乐意看到齐秦对峙,而千方百计地阻止秦、齐的联合。

苏秦奉行的基本国际关系原则也是如此,他说过:“普天下的说客,都想离间秦齐之交。那些坐着马车伏轼西驰的人,没有一个号称自己跟齐国关系好;那些伏轼东驰的人,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是秦人的铁哥们。他们都不欲齐、秦结合。为什么呢?齐秦对峙,对中间弱国有利。齐、秦结合,必图晋、楚。中间弱国就完蛋了。”

所以,苏秦当然要反对齐秦并立称帝的交好行动,而必须促成齐秦对峙。只有齐秦对峙,才可以根本上、长远性地保住燕国的国家安全。而且,秦齐关系破裂以后,还可以借助秦人等诸侯力量,共同谋齐。这更是苏秦所极力谋划的。

怎么才能实现齐秦对峙呢?那就先分析一下秦人的主张,秦国主张秦齐并立称帝,相约伐赵,而不许齐人伐宋。必须让齐人违抗秦人的提议,才能促成齐秦

关系破裂。于是,苏秦在迎接宴会上,大力攻击韩珉的结秦攻赵路线,而提倡与赵国和好,并攻击宋国。齐泯王赞同苏秦,觉得这样利益大,于是派苏秦与

赵结好,稳定齐国的后方,得以未来便宜攻宋。这就等于把秦国的两条建议全

给否了。齐秦关系破裂,正式开始对峙。

齐秦对峙以后,苏秦还要在局部关系上挑拨齐赵关系,落实以前“离间齐赵”的承诺。所以,既要前先去结好齐赵,又要随后离间齐赵,这就给他的外交带来更大难度。唉,结驷连乘,黄金满腰的待遇,不是那么好挣的。

但是,燕昭王不理解苏秦的苦心,他派人前来指责苏秦,表示自己的不悦:

“你让齐赵结好?!你难道忘了当初离间齐赵的诺言了吗。”

苏秦在回信中做了含糊的解释:“虽费,无齐赵之患。”马王堆帛书上的这句话令人费解。我揣测许久,想为苏秦这句话注解,苏秦大约是想说:齐赵虽然结好,但作战方向是齐赵合力伐秦(因为我将让他们伐秦,以根本破裂齐秦关系,未来我再找机会破裂齐赵关系),由于是齐赵合力伐秦,所以并不会给燕国带来“患”。齐赵结好,可以使齐国放心南下,以灭宋国,也不会北向骚扰

燕国。所以,燕国也没有“患”。

燕昭王看了这封信以后,也不知道能否明白(那上边没注解呵),但他还是选择了信任苏秦(用人不疑是燕昭王的一大优点,后来又表现在对乐毅的态度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