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一 -- mynoodles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一
版权所有:潇水7388 提交时间:2004-03-16
一
关于苏秦的史料,众说纷纭。司马迁为苏秦作的传,大部分都是错的,除了末尾的结论“苏秦被反间以死”确是事实(被判间谍罪处死,。大约苏秦早年家住洛阳城郭里,苏家一共哥三个:老大苏代,奔波列国,靠给人瞎出主意过生活,出好出坏却不管。老二是苏厉,也是干这个的,他和他大哥的事迹往往被混在一起。苏秦则最小。苏小三很羡慕俩哥哥的事业。
当时洛阳这个地方,跟现在不同,洛阳不像秦国那样搞农业,也不想楚国宛城那样大炼钢铁制造业,而是纯商业大都会,是当时中国的大上海,这跟它身处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有关。就像苏秦的嫂子说的那样:“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追逐十分之二的商贸利润。商人脑子都聪明,商业发达的地方,咨询业也就出来了,因为三流的商人是卖产品,二流的商人是卖技术,一流的商人就卖知识了。苏秦的大哥、二哥,都是知本家,到处卖点子――美其名曰说客。
举个例子来说。当时的洛阳是大周天子的都城,十分没落的大周天子依旧没忘记窝里斗。他的两个王子为了争夺玉玺,分裂成西周、东周俩小国。东周公在洛阳(今洛阳以东四十里的“周汉魏故城”办公,西周公在王城(洛阳市内王城公园下面)发展。而周赧王就依附其中的一个周公过活。
这两个周还互相掐架,于是给了知本家挣钱的机会。当时东周公要种稻子,西周就堵塞水源,不让贵如油的东西流到下游,把东周气死了。苏秦的大哥或者二哥(具体是谁没说清除)跑去出主意,教西周人放出了水。东周人大喜,纷纷跳到大田里插秧种水稻。水稻们长到了半熟未熟、青春期正浓郁的时候,苏家老大(或老二)又教西周人突然把水闸一关。没水了,下游的东周水稻全部变成干尸,颗粒无收。气得东周人跳脚骂娘。知本家却挣到了咨询费。
虽然这个记录于《战国策》的故事不太可信,但还是说明了“说客”在当时的名声确实不怎么好,基本上跟现在股评家的嘴一样很臭,不过他们毕竟是中国最早一批consultant,并且吸引了苏秦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苏秦到了三十来岁年纪,在咨询业混得并不行,除了娶了一个媳妇以外,尚无别的成就。一般作咨询的人都明白,要到缺乏知识的地方去兜售知识,才能拿到项目――比如北京的咨询师都是往河北、山东这些周边的地方上山下乡,在知识密集的北京,反倒是吃不开的。
于是苏秦就准备离开洛阳,到最南边的楚国和西边的秦国这俩知识稀薄的地方去骗客户。就像现在的咨询师必须有一套行头:西服革履。外加笔记本电脑,苏秦也给自己弄了一套黑色的貂裘当行头,深颜色的衣服比较像智者,他没有私家马车可坐,就让马车坐他――弄了一辆桑木车轮的小车,找人推着(这
样,雇马夫的钱和养马的钱,合一份就够了),车上当然不能装商人的俗气的
金玩玉器,当然也不能装农民的大粪,按战国策记载,苏秦装了一车书。他没
有珍贵的木箱装书,就拿滕草编织了一个草箱子用。此外还有一个口袋,里边
是必要的细软。当时的口袋跟现在不一样,叫做“橐”,也就是把一个布筒
子,两头都扎上口,就是橐了。我想,这也是穷人因陋就简的作法。
于是,苏秦离开了生他养他的“乘轩里”――这是他家所在的街区,类似现在的“骡马市胡同”(是贩卖骡马的地方),而乘轩里大约因为有可以乘轩(带遮阳圆伞的车)的富贵官员住过而得名。
苏秦游走江湖,长途跋涉来到楚怀王那里拉项目。楚怀王很不好见到的,苏秦说:“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传达室的干部比鬼还不容易露面,见大王更好比去见God)。苏秦做了好几个项目建议书,送进去,但内容大约总脱不开人云亦云的“任用贤人”之类,跟现在咨询顾问常说的“以人为本”这样的废话差不多。楚怀王觉得隔靴搔痒,没有聘请他立项的意思。苏秦就抱怨说:“楚国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粮食贵的像玉石,烧火的柴薪,贵的跟桂树一个价,妈的,我不伺候了。”
于是,离开了楚国,往知识稀薄的西秦碰运气(虽然没谈来项目,但苏秦竟为我们创造了“食玉炊桂”这个成语,未来他还将创造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是在赵国创造的)。
来到秦国,秦国这里也不是人待的。
苏秦大约有幸见到了秦昭王,为了讨客户喜欢,就先对秦昭王吹捧恭维了一番,突出秦国是“天下之雄国”,又说秦国如何如何田肥民富,如何如何车多卒众。秦的山岭关塞,农桑猎牧,都被他大力渲染一番。接着列举历史典故,一气连用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的九件征伐事例,气势奔放,辞意飞扬,以增强自己的论点――只有通过武力战争,才能并吞天下(这不是废话吗)。苏秦又综叙了自己的外交、策论、法令、文教、信义等等新“知本”,言辞淋漓铺陈,逻辑绵密入扣,还一连竟叠用了25个四字短句作分层排比,凌厉挥霍,辞意纵横。听得秦昭王直翻白眼。
辞令虽好,可惜气壮而理不直,不符秦国此时的国策要求,其结果倒是“舌弊耳聋,不见成功”了。秦王回绝他说:“寡人听说,羽毛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就者不可行诛罚;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意思是,我们秦国还需要养精蓄锐,不能穷兵黩武,大事攻伐。
(苏秦的这篇presentation演说稿,去《战国策》里还可以读的到,语调铿锵有序,文势起伏不平,声律抑扬多变,是篇好文章。)
最后苏秦说道:“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意思是,虽然已经感觉项目谈不下来了,但仍怀侥幸心理,激将一下。最后他干脆骂街,直斥秦王昏乱迷惑、沉溺不悟,意欲用激将法引他上当。最后还是不行,面谈失败。
苏秦只好回到旅馆里,累计写了十篇新的presentation,献给秦王,“说秦王书十上”,旷日持久,还是不行,直拖到盘缠花光,无可奈何,才终于被旅店主人客客气气地赶出了客房。
对于功成名就的高度关注,使苏秦拥有无穷的耐力,可以忍受诸种际遇,并且把辛酸苦难一笑了之。这大约就是胸怀大志吧。此时的苏秦,双轮车已经不见了,马夫也没了,貂裘也因为花不起钱请人干洗而敝旧了,黄金全部用光了。他只得自己挑着书袋子,往回家路上走。
正当他懊丧的时候,嗷嗷叫的肚子向他展开了另一个难题。他想找点塞肚皮的,逆旅客店小菜下锅的声响,诱惑着他。他把肩膀的行李换了换肩膀,虽然眼睛早就准备着,不往挂着猪肉牛肉干儿的那边看。但熟肉散出的浓味,还是诱出他的舌尖,把嘴唇舔了两舔。苏秦发誓,等将来腾达了,一定要把牛肉干吃胀了自己才算。
当时穿联各大诸侯国之间是国道,道上的旅馆分两种。“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这都是官办的,官人们可以住在那里聊天休息,有钱的人还带着乐队,晚上在驿站卡拉OK,但这不适合苏秦。适合苏秦的是私营旅馆,叫“逆旅”。
由于虱子多,苏秦每天早上从逆旅起来,都要浑身散抖,好像跳hip hop。
当时国道上有公共汽车,叫传车,但是官家用的。苏秦是个布衣,又没有私家车,只好步行,为了走的好,他还打着绑腿。
路边的小杨林斜占去了大半个幽暗的天,使人感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为人的孤独。苏秦囊中空溃,朝不保夕,形容枯槁,面目犁黑,为自己的计划大肆感慨了一下。可惜自己只有性命一条,被套一双,一切都是未知。
苏秦小腿酸疼,好像战场上退下来的兵。几只燕子飞快地变换着队形,轻轻地掠过苏秦的脑门,洛阳快到了,近乡的人心更胆怯了。到乘轩里时的苏秦,再次被“乘轩”两个字所刺激,使他羞愧难当。困顿狼狈的苏秦,如今展现在兄长妻嫂面前,已经跟鬼差不多了。他从前的核心事业成就,家里唯一的不动产――就是娶来的媳妇,根本不搭理他,兀自在缝纫机上操作,低着头。他的嫂子根本不给他点火做饭,而是埋怨说:“我们洛阳人自来攒本钱做生意,而您释本而事口舌,放着好好的产品不卖,偏去卖知识,如今大困,不亦宜乎!”
苏秦喟然长叹:“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我完蛋了!”
既然妻子不以他为夫,想来睡觉时也是用被子死死裹着自己,不许他上床来。苏秦夜半无聊,就在堂里翻出些旧书来。苏秦不怨天尤人,他反躬内省,决定穷且益坚,知耻而愤发。他一边读书,一边“引锥自刺其股”,为我们兢兢业业地创造“悬梁刺股”的成语。终于他读到了一本《太公阴符》的奇书,反复揣摩,伏而诵之,大有长进。他的苦心深研,连他头发上的虱子都被感动了。
这匹虱子是从逆旅带回来的,由于苏秦把头发悬在屋梁上吊着看书(以免熬夜
时熬不住),结果把很多头发都弄掉了。随着苏秦学问的与日俱增,他脑袋顶上也越来越秃。那匹虱子在苏秦的脑袋上散步,带着自己生下的孩子,感慨地说:“孩子们啊,光阴似箭啊,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条小路呢,现在都成了一片广场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一
发发文章,长长经验 mynoodles 字3 2004-05-05 23:28:38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二 mynoodles 字9319 2004-05-05 23:06:31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三 mynoodles 字4604 2004-05-05 23:08:56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四 mynoodles 字6366 2004-05-05 23:10:04
【文摘】补充 mynoodles 字1187 2004-05-05 23:11:29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五 mynoodles 字4094 2004-05-05 23:12:14
【文摘】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 第三章 苏秦之死 五(下) mynoodles 字3515 2004-05-05 23: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