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答胡不归兄之命题作文:中国政体形式之理论探讨 -- 楚无邪

共:💬155 🌺32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些讨论 感想(一)

首先承认此文中某些观点我觉得很精辟,另仍有一二,希望老大能与小弟我讨论下.

1. 我对老大的结论还是有些疑问的,中国历史,其实对官员的制度意义最大的无外乎汉,唐,宋,明,这四者间又有诸多的沿袭和发展.古时,之所以禅让难行,是因为天地君亲的观念久入人心,另外君主的特权之大使得这个位置太诱人,一直到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内心都知道,老大不稳,社稷动荡,百姓流离,恨不得换届的时候全军一级战备大家才心安,直道新老大出现,君临天下,两千多年了,相似的可以.所以,古时欲行禅让,难,小国是难,大国时更难.

其二,老大说,六部是为了防治篡位,我不这么认为,六部是从汉的九卿,唐的尚书省六部逐渐脱颖出来的,主要还是国家疆域的变大,官员数量变多的自然结果.要说六部妨篡位,还不如果说怎么预防宰相和宦官的篡位来的更实际,官员篡位,区别于民间起义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官员篡位无论在天时地理人和都太难,几乎是不可能的.应该说,六部制在鸦片战争之前还是成功的,效率也不低.

如今不能世袭了,那也是情况所逼,信息相对开放了,教育普及了,能人多了,自然要轮流上位;不过,话说回来,爬的越高,得罪的人也越多,要想身后不出什么晚节不保的大事,还真得儿子啊女婿啊啥的给护护航,不知道这算不算现代的世袭,呵呵,一句玩笑.

2. 汉朝入士好多人是举孝廉,这个大概算是道德的范畴,不过我一直在疑问,朝中孝廉出身的大兄弟们和贵族小子弟们和考试出来的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微妙,毕竟出身不同啊.

八股毕竟和科举还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科举统一了入士的途径,其实是有很多积极意义的,这个文化的底子还是普及了的,从小读儒,读老庄,读经,还是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的,不过做了官之后金钱美女什么的是不是战胜了教育那就不知道了,呵呵.

现代的所谓体制内,应该就是说党了.大概党的生活啊,学习文件啊啥的就算是过去的科举教育了,让未来有可能上位的官员们先集体有个执政的基础教育,大家思维方式差不太多,才可以慢慢选贤能,进忠良不是?

做官啊,小弟看来,在中国历来是个技术活,古时候多次出现过是重文学还是重吏治的不同选拔阶段,现在呢?大概以吏治为主了,不过未来适当的偏向古时所谓的文学,现在我理解可以称为文化底蕴的方向,未必不是一个好事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