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为什么研究二战日军坦克装甲车辆 -- oboeman

共:💬82 🌺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军事爱好者的通病:有手段而无目的

咦,发现自己很久没说过话了。感慨一下先……

其实呢,我以为军事文章能做到资料丰富,来源翔实,注明引用就已经足够了,无需罗列一些升华性的目的,因为这些目的,通过你现有的资料是做不到的。二战日军的装甲兵,是皇陆军和皇海军自己最后都没有搞明白的东东,远不如皇海军舰艇发展和皇陆军步兵作战演变一样完整和翔实的反映日军武力发展的系统化与合理化,你如何能替他们搞明白呢……至于日制武器装备在中国军队的重要地位,是连业余爱好者都不能否认的。窃以为,要出成果的话最好选定合适的研究方向,否则费效比不高。

其次一个通病,就是过分拘泥于书面技术参数。书面技术参数,是一个永远经不起挑战的东东,受限制太多:转让技术受制于加工精度,发动机参数受制于油品,自制装备受制于材料供应和工业制造能力……永远有足够充足的现实理由,让这些参数变得苍白无力。用的德国破甲弹技术好(想了想,难道是三号N用的成型装药破甲弹),这个弹初速很低耶,而且弹道不够平直,只能打打半移动目标,德国人初期也是用来侧翼支援虎I坦克突破的。否则以极度缺钨的德国人而言,不会还是走加大倍径而非口径的道路(话说日本掌握着中国钨砂矿,也没弄出什么像样的穿甲弹);日本固然在本土囤积了重装备预备本土决战,可是由于米国海军封锁,国内原材料极度缺乏,最后的4式or5式样车是用软铁做的;那个据说和50MM炮相当的47MM炮,传闻是仿制苏军的47MM炮,这款炮则是德制37MM炮扩膛改进来的。窃以为,抛开这些东西去看战术问题背后的技术原因,战略问题背后的经济原因,是个跳出框框的方法。

最后呢,现在喜欢外国军事的都是一水的外文资料来源了,出来混,嘴上不挂个鱼鹰,协和,战研会什么的,怎么见人啊。没有人比别人更高明,这些问题也是我自己的体会,翼共勉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