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河两岸觅故踪·千里走轻骑(续)》(上) -- 双石

共:💬9 🌺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大河两岸觅故踪·千里走轻骑(续)》(上)

大河两岸觅故踪

  

——《千里走轻骑》(续)

  

双石

  从今年开始,五一长假改短假了。

  这就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车队出行的范围,3天时间还得包括往返行程,相当不好安排。

  还好,清明节到岚安时,泸定旅游局前局长的邓明前老人与邀我们到磨西一游,正好中央红军大渡河之役的行军路线还有几个空白尚待踏勘,于是兄弟与队友们商量后决定:五一短假到大渡河一行,顺便踏勘石棉、泸定境内的雨洒坪、湾东、桂花坪等几个重要节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车队在山间小路上行进

  这次一起出行的队友有:领队周军、管家张晓龙、机械师杨亮、摄象师胡旭辉,队友王艺森、刘建伟、熊文权、宋伟、姚盛、赵文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相隔70多年,模样相同的旗帜又在这里飘扬起来……

  队友张吉与娇妻杨静驾车为车队后勤和救助车。

  5月1日晨7时10分,车队从成都出发——这是车队第一次准点出行。

桂花坪:彝家老者话红军
  

  这天天气非常晴朗,车队行进速度很快,中午时分就到了天全,大家饱餐了一顿著名的“桥头堡抄手”和“棒棒鸡”后,随即就上了二郎山,在二郎山隧道口兄弟给邓老打了个电话,邓老说他已经从泸定赶到了磨西,好酒好肉准备好了,就候着我们到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天全的“桥头堡抄手”和“棒棒鸡”,巴适得很噢!

  从甘谷地分岔口我们转向南行,这里的路面已经修得非常宽敞漂亮,完全可以放胆飚车,大家一路疾行,不到16时就进到了磨西。在海螺沟山门前见到了前来迎接我们的邓老,邓老说现在时间还早,你们不如现在就上车去桂花坪,我在家炒好菜等着你们,晚上就在我家打地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甘露寺——从二郎山下来在甘谷地分岔口下边的河岸边,1935年5月28日晚上,被红四团蒙了的川军第38团李全山部主力就在这里住了一夜,次日红军东岸部队就从门前小路通过北上泸定桥,与西岸部队会师。一天后,红军主力又经此南下,由冷碛、沈村、龙八堡、化林坪,脱离大渡河峡谷。

  于是乎大家一拧油门儿就上了路。

  这条路当然是海螺沟开发后新修的路,但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当年红军过境时走过的小路,这些小路现如今大多已经罕有人行甚至已经废弃,但曲里拐弯儿上上下下走起来肯定很是费劲儿,邓老曾经给我们介绍有个小地名叫做“空欢喜”,其来由大致是这样的:磨西镇地形是一面由东向西坡度缓缓的平台,南来的人们走到这里抬头一望这面平台就近在眼前,然后走到面前才发现要上这座平台还得在沟里上上下下绕行好远,“近在眼前”却原来是一场“空欢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到了磨西后继续上山,向桂花坪梁子开进!

  过了共和村和半边街,柏油路面变成了砂石土路,而且越来越崎岖越来越陡峭,待上得一个有几间木板房子、被称作“阴家坪”的彝族村寨,摩托车再也不能前行——前面一条干涸河沟的木桥断了。一位放羊的彝家老者告诉我们:当年红军就是翻前边的桂花坪梁子从湾东那边过来的,过了7天7夜,还留下了几位因伤或因病走不动的红军战士,这些红军战士中有些人解放后被家乡人接走了,留下来的也早已故去。我家爸爸当年就给过路的红军捧过茶水,解放后才知道毛主席朱总司令也是从这里过的,只是当时谁也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这队伍里还能走出掌管国家影响世界的至尊长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位带着小孙孙放羊的彝家老者叫吕国华,68岁,其父吕安民当年见过红军由此过境,据说过了7天7夜,还留下了几位因病因伤的战士。解放后才知道,原来毛主席、朱总司令也是从里去的磨西。

  队友们高擎红旗弃车步行,从陡峭的河沟里攀援来到了桂花坪梁子北坡脚下,兄弟一看GPS标高大约在2200米,估计桂花坪梁子海拔高度大约在2500多米。这座高高的梁子在杨成武将军等有关人士的回忆录中基本见不着踪影——这大概是他们翻山越岭多多且刚从那座看起来似乎更高更陡的猛虎岗上下来对此并不在意,所以很多史料文字都忽视它的存在,很多人也误以为红四团攻占了猛虎岗后也就一路下坡进了磨西。其实从海拔高度上说起来这个桂花坪梁子比2100米海拔高度的猛虎岗还要高出好几百米,只不过猛虎岗从河岸边陡然拔地而起,看起来显得更加威猛而已——“猛虎岗”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前面桥被冲断了,只好步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时不时还得这样……

  而且,桂花坪梁子还应该是红军左纵队在大渡河西岸所翻过的海拔高度最高的山岭,

  如今大多数“重走长征路”也基本上是沿河两岸公路前行,殊不知当年红军过境时这两岸都是陡峭的山岭根本无公路可行,所以他们既或是“走过”了也难以靠拢当年的历史——当年那些跋涉者们的行程可是远比在书斋学问家们想象的要艰辛得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北坡看桂花坪梁子垭口,一点巍峨的感觉都没有,但它确实又是红军西岸部队(左纵队)所翻越的海拔最高的山梁——2549米,比那个看起来很威猛的猛虎岗高出400多米。

  至于那两位连门儿都没入的洋娃娃的“很傻很天真”的议论,那就更是笑话了!

  兄弟深为感慨:要玩儿战史这门学问,实地踏勘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天主堂:邓小平参加了“磨西会议”?

  

  从桂花坪下山回到磨西已是傍晚时分,大家一起拥进了邓老的“豪宅”。

  邓老的“豪宅”实际上是一座很漂亮的藏式楼房中的一个单元。邓老是当年首次徒步踏勘并动议海螺沟开发项目的那些人中的一个——那时他还在泸定县当旅游局局长,这当然是泸定县的有功之臣了,所以得到了在这里集资建房的优惠,也让我等有机会借此享受了一回免费吃喝免费打地铺的优惠——这吃喝可是邓老自费招待的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次,杨老三史无前例地没胁迫他人给他打广告,而是争着来与邓明前老人合影。

  那天晚上邓老亲自下厨炒了不少好菜,有好酒有好菜大家美美的吃了一顿。这一天300多公里行程还带徒步攀援,大家伙都累了个贼死,酒足饭饱后便一头倒下做起了好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磨西天主教堂,法国人整的,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当年可是磨西最漂亮的建筑。现如今仍在从事宗教活动,一个神甫在康定和这里来回颠儿着为上帝和教民服务。

  清晨大家起了个大早,进完早餐后便与邓老一起来了到了磨西天主堂,当年军委纵队在磨西宿营时毛泽东等领导人曾经在这里开过一个“磨西会议”,会议议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去康定——由此经雅家埂翻过雪门坎山即可到达康定,这也是当年的“茶马古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教堂旁的神甫房中的一间小屋,是当年那个“磨西会议”的会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陈云等几位政治局大佬跟这儿围着一坐,就算开会了!

  天主堂如今仍然是宗教场所,有一个神甫兼管着康定和泸定境内的几个教堂。几年前车队从此路过时,毛泽东等住室以及招开磨西会议的一座神甫房已被泸定县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如今则升格成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位妇女坐在门口卖门票。

  不过兄弟对神甫房门口石碑上的碑文却有些不解:“……毛泽东召集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陈云、邓小平等同志召开会议……”,毛、朱、周、张、王、陈中央政治局诸公与会俱在情理之中,惟不知其中的“邓小平与会”的考据从何而来?邓是以什么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的?据有关刘英等有关人士回忆,此前的4月过金沙江之前,她已接替“调到前方”的邓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实际上是军委纵队中央队秘书长,据刘回忆,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开会作记录;平时管几位领导同志的生活;做警卫员的思想工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大经不起考究的“磨西会议”纪念碑文

  如此,邓小平参加“磨西会议”这种最高决策层会议的可能性,极小!比他“参加遵义会议”的可能性,还小!——“遵义会议”召开之时,他毕竟还是“中央队秘书长”,还有“开会作记录”的工作职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种地方,大家都说值得秀一哈!

  治史,可不能凭想当然,去随意跟风打粉赶时髦呀!刊碑为志,更不能来刻意曲笔逢迎的吹拍术,如此,非但不能抬高有关人物历史地位,反而会损及其已有影响的份量。

  队友们参观了神甫房并与邓老一起合影留念后,又驱车上了路。  

元宝推荐:MacArthur,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