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这篇论及文化交流和缓解文化冲击的文章值得鼓励 -- 细脖大头鬼

共:💬7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意思,我昨天晚上也看到了这篇。

不过我的感觉是,不舒服。 尽管我知道作者已经尽力理解中国的风俗了。 这种不舒服不是针对作者的文化交流,而是对文中表现出的现状。

为什么不舒服了。因为这些外乡人,包括作者在内,没有做到基本的入乡随俗?自我意识太强? 有那么一点,可还不是全部。 他们的行为心态我可以理解,却很讨厌。 国外影视中常有如此场景。有陌生人和孩子接触,尽管行为并无出轨之处。 可是家长却表现出对孩子的绝对保护和近乎歇斯底里的反应。 这场景令我很反感。不是对家长的反应,那是在特定社会文化氛围内的自然反应,我的反感是对产生这种反应的社会文化氛围。 在这些场景里,我看到的不是对家人的爱,而是一个因恐惧而极度自我保护(defensive),接近憎恨(hatred)边缘的愤怒(angry)的人。这里隐含的是一个以个人主义为社会基本意识之一的环境导致的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极度不信任的现象。 用贴标签的说法,欧美人,虽然口口声声“Familiy is the most important."但其实核心是 “I am the most important". 对家庭的关心其实是对自我感情财产的极度关心。 所以,不会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社会实践。 这种以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为常态,并在此之上建立的社会规范,让我分不清人兽之间的区别。

其实随着中国经济的西方化。社会规范和人们的意识也已西化不少。 我们不是感叹过邻里间不再往来吗, 我们的孩子不是已经不能象以前那样安全地四处乱晃,串门么。可能有很多人已经接受这种社会观念的改变,或者从出生到现在,就一直在这种氛围中生活了。 然而,我不习惯,也不喜欢。

因为不信任,我们互相隔绝,因为隔绝,我们不互相了解。因为不了解,我们害怕彼此, 因为恐惧,我们互相仇恨,因为仇恨,我们不再信任.

小题大作? 也许。 不过我还是喜欢人与人之间不预先设防的环境和心态。 破坏它的,我都讨厌,反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