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半原创】 诗与画 -- 山远空寒

共:💬13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上节课

老师逐条讲到这里,说:“那么中国古代有没有认识到诗画的不同呢?下面看一些例子。”这些例子中, 强调诗画的不同。

吴龙翰:

“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野趣有声画序》)

话里有对古代诗,画合流趋势的解释,也算是题画诗的由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雨洗山根图》 髡(kun一声)残

画的是雨后的山川。有题画诗:

雨洗山根白,净如寒夜川。

纳纳清雾中,群峰立我前。

石撑青翠色,高处侵扉烟。

独有清溪外,渔人得已先。

翳翳幽禽鸟,铿铿闻落泉。

巧朴不自陈,一色藏其巅。

欲托苍松根,长此对云眼。

接着讲解古人的论述

沈宗骞:

“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以入诗者,均可以入画。”(《芥舟学画编》卷二)

这个人说诗可以入画,下面马上有人反驳。

徐凝: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观钓台画图》)

陈著:

“梅之至难状者,莫如‘疏影’,而于‘暗香’来往,尤难也。岂直难而已,竟不可!逋仙得于心,

手不能状,乃形之言。”(《代跋汪文卿梅画词》)

董其昌:

“‘水作罗浮磬,山鸣于阗钟。’此太白诗,何必右丞诗中画也。画中欲收钟磬不可得!”另据程正揆转述:“‘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华亭爱诵此语,曰:‘说得出,画不就。’”(《题画》)

老师顺便说,董其昌人品差。(或许是唯一的人品差,画又好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董其昌 《高逸图》自题:

烟岚屈曲( )交加,新作茆堂窄也佳,

手种松杉皆老大,经年不踏县门街。

高逸图赠蒋道枢丈。丁卯三月。董其昌。道枢载松醪一斛,与余同泛荆溪,舟中写此纪兴。玄宰又题。”

张岱:

“如李青莲《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故乡’有何可画?王摩诘《山路》诗,‘蓝田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尚可入画,‘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则如何入画?又《香积寺》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泉声’、‘危石’、‘日色’、‘青松’皆可描摹,而‘咽’字、‘冷’字,决难画出。”(《与包严介》)

沈括:

“《国史补》言:‘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不过金石管弦,同用一字耳。何曲无此声,岂独《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

这是沈括考证古人作伪。

而底下叶燮这段则总结的比较好,下节课里还会引到。

叶燮:

“吾尝谓凡艺之类多端,而能尽天地万事万物之情状者,莫如画。彼其山水云霞, 林木鸟兽,城郭宫室,以及人士男女,老少妍媸,器具服玩,甚至状貌之忧离欢乐,凡遇于目,感于心,传之于手而为象,惟画则然,大可笼万有,小可析毫末,而为有形者所不能遁。吾又以谓尽天地万事万物之情状者,又莫如诗。彼其山水云霞,人士男女,忧离欢乐等类而外,更有雷鸣风动,鸟啼虫吟,歌哭言笑,凡触于目,入于耳,会于心,言之于口而为言,唯诗则然,其笼万有,析毫末,而为有情者所不能遁。乃知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赤霞楼诗集序》)

接下来,总结:

画是直接艺术,用画笔来表现;诗是间接艺术,用特定形式的语言来表现。而后者的表现力要超越前者。

老师还强调说:“古人认识到的诗画相通是在充分认识到它们的不同的基础上的!”这与中国传统上的:不重视理论分析、强调统一性、重整体、综合的(民族性格相关,我加的)。

下面讲诗画相通的基础,这些明年再补上。

中国艺术总体来说倾向抒情,写意。诗经常写景,描述空间;画在宋以后多画自然、山水,而线条的表现也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挥。西方艺术倾向模仿,发展叙事诗,绘画雕塑也多描写事件。中国古代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时间与空间的对立,把时间意识融入诗画。用宗白华说:用心灵的眼统筹全景。(这句没记清楚,需要再查)

这里老师顺便讲了平时怎么欣赏中国画,纵向画幅,通常由上到下,视觉移动,由远到近。横幅则一节节看,(画的由右到左?),欣赏的时间比较长。打开一节,看一节,然后再将看过的卷起来再打开新的。放一幅长卷,不过不算清楚,有九米多长。

明 吴伟《长江万里图》

点看全图

另外,中国古代的诗歌与绘画,在创作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诱发,古时候有因诗作画比如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他喜欢陶弘景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点看全图

唐朝就有因画作诗。宋代考试,画院取士,以诗出题。下来引用石涛《画语录》,孔衍栻《画决》等

接着讲到题画诗,中国古代的诗歌与绘画,在形式上实现了直接的结合。有人说最早六朝就有,好像是王士祯考证的。杜甫有题画诗,不过是画外题诗。李后主也有题画诗,不过那是在别人的画上题诗(见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题的是《渔父辞》。画家本人在画上题,目前可见的是北宋以后。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老师又说:不过,宋徽宗的字比较好模仿,所以是不是本人题的,也可存疑。

总结:

诗画相通表现在:

时间性的诗力图表现空间性的画;古代诗歌的发展没有发展叙事而是抒情,主要是借景抒情,而景是空间的;空间性的画力图表现时间性的诗。

土鳖扛铁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