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所知道的29军大刀队刀法的一点情况。 -- 锦候

共:💬79 🌺1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为争论,只是不敢当误导之评,就再说说我对刀法的一点认识

中国明清两朝战阵用的刀一般有两种,一是单手使的腰刀,一是双手使的长刀。

腰刀一般长度在80到90厘米,刃长在60到70厘米,重量2斤左右。明朝腰刀都是直柄的雁翎刀刀型,到了清朝早期的雁翎刀,刀柄后端开始向下弯卷,清中期后,出现了牛尾刀的刀型,刀柄后端下弯角度加大,达到了35到40度的样子,刀重也增加到将近3斤。这是中国腰刀的极致,现在武术表演的刀型就是按照牛尾刀作的,为了让人玩得动,刀身薄得成了个铁片。真正的牛尾刀接近刀镡的部位厚度在1厘米以上,从这里到刀尖,刀身三厚三薄,这样的变化在不增加刀重的情况下既加强了刀身的强度又加强了刀的弹性,而且牛尾刀较宽的刀面让用研磨的方法解决崩刃问题成为可能,延长了刀的使用寿命,可以说是一款货真价实的好刀。

双手长刀的刀型在明清之间变化很大,明朝时长刀都是倭人野太刀的模样,一度长达五尺,民间叫“斩马刀”。为了快速拔刀出鞘,战阵中常常左右相邻之人你拔我刀我拔你刀,交互使用。到了清朝长刀刀型改为方头弧刃的砍刀形状,长度也缩短到1米多,直刀柄长度多在30厘米以上,柄尾端是椭圆球形,重量多在4斤。后来出现了拉长了砍刀的刀头并开出刀头反刃的长刀,像是放大版的牛尾腰刀,只是刀柄没有单手使的牛尾刀下弯得利害,俗称这种刀为“鬼头刀”,民间武人在此刀刀背上加装一排铁环,挥刀时铁环前倒,进一步加强了劈砍刺击的力量,而收刀时铁环后倾,刀的重心后移使收刀更快,这种刀叫“大环刀”,制作工艺要求高,工本太贵,军中没见用过。29军的大刀也是双手使用,刀长1米,刃长60厘米,刀尾加装了多见于扑刀的圆环,重近4斤。以上所说的刀都有流传的古刀存世,现代也多有仿制的,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找找,各大刀剑网上都能见到。

倭刀中野太刀的长度在1.2到1.5米,重量没有找到,流传到现在比较常见的太刀多为1米多长,刃长在70厘米以上,重量多在1.2千克左右,也就是不超过两斤半。以此推测野太刀的重量应该在1.8千克以下。打刀更轻,多是900多克,还不到两斤重。日本军刀是按太刀刀型用轧制钢板锻压而成,刀长1米,刃长70厘米,重1.1千克。这些都是网上很容易找得到的资料。

顺便多句嘴,这种机制的日本军刀原来我家就有,是我爷爷在哈尔滨光复时在火堆里捡的。刀鞘、刀柄都烧没了,刀却没坏。那刀虽开刃却并不出锋,可以轻松斩断8号钢丝。我上初中时图好玩还拿它劈过升蜂窝煤炉用的劈柴,其实还没斧子好使,因为总是劈不准而且刀轻震手。可惜后来搬家弄丢了。我用那刀时没觉得有多沉,想来老兄可能记忆有误,15-6的人不可能端平两斤多的刀都费劲,可能您当时的年纪要更小些?

啰里啰唆说了半天刀,是想说刀的形制是由刀法决定的,不同的刀法根本区别是用刀的发力方式,而决定发力方式的是用刀的客观环境。

宋朝缺马,为了以步制骑军人的铠甲登峰至极,而宋人的劲弩又逼得对手也不断加强铠甲的装备,重甲的普遍使用让横刀这一类比较轻的兵器毫无用武之地,不得已宋人只能多用扑刀、眉尖刀之类的长柄刀以加强砍劈力。到了元朝,火铳开始大量装备,让重甲失去了作用,而且蒙古骑兵喜用弯刀,这使长柄刀又被弃置不用。所以到了明朝,中国古代的刀法多已失传。

明朝火铳、鸟枪普遍使用,士兵多不着甲,遇到倭寇时面对五尺多长的野太刀“长兵不敌,短兵不接,多为两断”,被打得很惨,也就深深体会到了长刀的好处。戚继光在日本订制了一批野太刀,又按着剿匪时得到的倭寇的刀法编出了《辛酉刀法》在戚家军中推广,成为了近代中国军中刀法的祖师爷。

《辛酉刀法》与倭刀的用法几无区别,连刀型都基本一样,是因为那时明倭双方的士兵都是基本没有甲胄,就是戚家军后来的对手蒙古人也是人穿皮甲,马不着甲。所以刀越长越占便宜,搂头砍下,即便劈砍力小些杀伤力也足够了,你看那斩马刀一个赛一个的狭长薄利,刀背厚度才半厘米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到了明末清初,军人都开始穿戴对火器有一定防御力的棉甲,满人冲锋时马也披甲,这下斩马刀就不再好使了。也是在这时中国的双手长刀刀法开始与倭人剑道分道扬镳,双手刀法中融入腰马,多用撩击、扫击以用根劲加强斩劈力量,就是自上而下的劈砍也是缠头盖脑充分利用旋转力的斜向抡击。刀法的改变使得刀型也改头换面,多用下撩刀使得刀长缩短到1米多,根劲力大使得刀重增加刀面变宽,劈斩阻力大增也让刀背加厚刀头变方,如此一来斩马刀就变成了大砍刀。后来随着中国炼钢技术的进步,到了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大规模生产出韧性更好的钢材时,大砍刀又为了满足刺击的需要,再次变身成为了鬼头刀。

从此,中国刀法的发力中枢由肩脊下移至腰胯,中国特色的刀法就成型了。但是这种明末清初时成熟起来的刀法还是双手刀法,单手用的腰刀那时的定位还是自卫武器,没人重视。战阵中用腰刀的是牌刀手,牌刀的使用特点让单手刀法的成熟比双手刀法要晚得多。

呼唤土鳖扛铁牛,俺歇会再侃单手刀的凤点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