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所知道的29军大刀队刀法的一点情况。 -- 锦候

共:💬79 🌺1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开篇的这段话讲得非常好。

从实际战斗的交换比来看,大刀并不占优,而大刀的训练难度要比突刺大得多。

大刀对人的灵活程度要求很高,一般人常是易会难精,刀法讲“轻刀快马”说的就是要手灵脚快。大刀难练就难在步法,所谓“短胜长,脚下忙”,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都需要快速的前窜后纵,脚到位了手才够得着,专业术语叫脚先手后,攻击的突然性要差很多,而攻击时全身都在对方的杀伤范围内,防御面很大,一击不中往往难以善了。古代对此的补救是给刀手加一面盾牌提高防御能力,也增加了出刀的隐蔽性。老话叫“团牌腰刀,鬼神难料。”

鬼子的三八大盖加上刺刀长度在1.8米以上,刺刀尖到前臂的距离有1米多,就以此招刀法来讲,从上撩格挡到进步劈刀,必须前进最少1米才能杀伤敌人,而鬼子突刺只要半米就够了,还是手先脚后,扎出来再迈步,动作小而突然,意图隐蔽,不但难防而且杀伤力大——所谓刺死砍伤,刺刀可以轻易对内脏造成伤害,而大刀除非劈中脖子否则很难造成致命伤,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刀两断的功力的。为什么古今中外战阵多用长矛,而腰刀一直的定位都是防身武器?古谚“一寸长一寸强” 不是瞎说的。另外单刀不是战斧,不可过重,重则不灵,古来超过5斤的刀都很少见。而步枪加刺刀的重量大于大刀近一倍,全身合力刺出,力达一点,惯性力很大,

刀在战场上必须要和盾牌结合才能有效的发挥效力,这个是基本的常识。很多人现在把刀和枪比较的时候都忘了这一点,我每次看到这种文章都觉得不可思议,基本常识都不具备还谈什么刀枪。

枪和刀相比有个缺点就是枪杆的材料,刀始终是个铁家伙,枪杆是木头的,就算是材料再好的木头,刀多砍几次也免不了要断。枪长了好处很明显,但是缺点是比较难回头,一旦被刀接近就机会没用了。当年倭寇和明军交战曾经凭借倭刀的锋利砍断明军的枪杆,同时拼死逼近发挥刀的优势,而使的明军一度一筹莫展。戚继光的狼芜就改成了铁棒,倭刀无法砍断。再配合大型的盾牌组成鸳鸯阵,即便对手突近,也无法很快攻破,给狼芜的回抽创造时间。刀和枪比起来,是两种不同用途的兵器,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使用,或者配合使用,野战的时候用枪较好,巷战的时候用大枪就和自杀差不多了。

不过这个刀不过5斤,我不敢说,我自己见过的刀就有很多重过这个数字。有个叫刘志清的老人,号称龙行之父,他在第二届全国武术表演赛中表演用刀重达15斤。当时他已经90多岁了。

至于剑,那是个战场上淘汰下了的东西,这类的东西在中国春秋后就没什么人在战场上使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