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独爱徐渭 -- 范适安

共:💬58 🌺7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独爱徐渭

点看全图

我在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的展览上看到了徐渭的水墨花草长卷,一时,所有的宝贝似乎在我眼里都黯然失色了。因为不让拍照,我流连在那幅长卷前来来回回看了七八趟,爱的不肯离开。

长卷从芭蕉叶到青藤到灌木一路画将下去,就是黑白墨色杂染其中,不着花色,历几百年时光,水氲恣肆,淋漓酣畅。自然界花花草草会“一岁一枯荣”,而在徐渭的笔下,400多年前的花草“活”到了今天却依然神韵犹存,不得不让人惊奇不已啊!

离开博物院时,有小姐示意留言。我几乎毫不犹豫的写了四个字:“独爱徐渭”。

一如中国古代诸多大家,早年为求功名,“三更灯火五更鸡”,“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到后来或屡试不中,或仕途坎坷,或家道中落。闭着眼睛想想,名字就一大串,似乎这已成了造就中国古代诗书画名家的必由之路了。不过,在这一长串熠熠生辉的名字里,徐渭要走的更远些,也更纯粹些,尤其是他的“抓狂”,恐怕是没有更出其右的了吧。

简单看看他的生平。

徐渭(1521—1593),活了72岁,其中9次自杀未遂。一如文人好雅,其别号众多,如天池山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等等。

徐渭乃山阴人氏,山阴者,今浙江绍兴也。他年轻时天资聪颖自不必说,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后来却连续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郁郁不得功名,老来潦倒不堪。

说起来,徐渭真正纵情于山水,恣肆于诗书画乃至戏剧已经是50多岁的时候了,在他后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艺术造诣突飞猛进。

他死后二十年,作品才为后人重视。

就像史学家的评判标准,一部作品是要受到三重检验的,一是自己的检验,二是当朝的检验,三是历史的检验。

在徐渭所处的“当朝”,他的作品是怎样的呢?

他自题的一首《题墨葡萄诗》就是最好的写照了吧:“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后来者又是怎样评价他的作品的呢?

资料显示: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的影响之深了吧。

就是这样一个以作品打动后人,欲做其“牛马”,欲为其“磨墨理纸”的人,晚境之潦倒,令人齿寒。常常是“忍饥月下独徘徊”,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况味中了却了一生。据说死前身边唯有狗相伴,床上连一张席子都没有,可谓凄凄惨惨戚戚啊。

把徐渭比作中国的凡高恐怕再贴切不过了。

徐渭的“抓狂”也是独树一帜的。

因仕途不顺,其一度精神失常,竟然先后九次蓄意自杀,且自杀方式令人闻之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他还怀疑其妾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并因此被投大狱,七年后方获释。

白痴和天才,就隔着层窗户纸。徐渭在这层窗户纸间穿了几个来回,最终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也留下了千古一叹!

独爱徐渭,别无选择。

那个参观完博物院的下午,我一直这么想来着。

徐渭作品三幅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关键词(Tags): #徐渭#明书画家元宝推荐:老马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