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农民-文革-知识分子 -- 萨苏

共:💬615 🌺110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可能我们各自有各自的看法

朱元璋作蓝玉案,死两万余人,有多少是真正对皇帝有威胁的?所谓冲着领导干部,大约与此相同,最简单的一个例子 -- 知识青年下乡被再锻炼去了,问问他们是赞叹十年广阔天地的改造呢,还是哀叹十年青春的虚度呢?他们是领导干部么?上面的一片落叶,给老百姓带来的就是一阵大雨。

所谓群众运动,没有群众的事儿,就不叫群众运动了。

我们都不要定性吧,文革这事儿,谁是权威呢?

关于农民问题,首先说我为何在这里谈到它,原因是者是一个因为某个发言引起的感慨,您可以看我在文章开头给出的地址,就明白我为何把它放在那里了。这篇文章的关键,是想说明知识份子与农民绝非对立关系。

不过,您提到的工业化问题,对我很有启发。您说的毛公对于农民有感情,以及工业化造成的农村阵痛,兄弟觉得都说得很中肯。这些都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可能正常发生,而且评价可能毁誉参半。问题不在这里,在于文革是一个不正常的时代。因此,通过农民负担获得的资金等资源,并未能有效地发挥使国家正常发展的作用,而是在政治内耗中被浪费掉了。有没有人统计过文革中一个人每天要有多少时间用在政治活动中,有多少时间在正常工作?1949年以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共产党的政策摇摆不定,我认为有两个时代堪称良好。一个是五七年之前,这个阶段国家稳步发展,农民得到土地,并建立了初步的苏式工业化基础,也建立了正常的国家机器。另一个是1962-66年间,在苏联断绝援助後,重建自己的工业体系科研体系,能源基地,这都是与国有功的。而58年大跃进和文革,是两个非常糟糕的时代。有人评价毛公毕竟是一心为中国人谋福利而办了错事,这个观点我不置可否,因为我对此作怎样的评价都没什么意义。不过我到注意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毛公似乎对于国家的平稳发展并不感兴趣,或者说不喜欢。原因大约是感到中国落后太多,所以只争朝夕,他的做法是想方设法找到中国发展的捷径。可惜,人不可与天斗,发展没有捷径可走。这大约是对大跃进和文革失败的一种较温和的解说吧。

机械化在包产到户后的问题,的确如您所说,这也是我从我母亲那里听到后感到颇有些惊奇的地方。这也和我们当初的农业引进方向有关。当时我国主要试图引进美国的大规模农业机械,这样的结果发现只有东北,新疆,青海等地适合使用,我国地少人多,与人少地多的美国不同。这样的机械化结果与我们的期待也不大相同,因为它实际造成了减产。美国的农业机械适合较为粗放的经营,单位亩产比精耕细作要差一些。这就造成了矛盾。我的母亲离开农机化所的时候,他们在研究日本的农业机械,因为日本和中国一样有人多地少的问题,所以它的农业机械更适合小块地,精细耕作,同样品种,日本的农业单产为世界最高。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的农业成本,也是世界最高。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最终还要走集体化的道路,以中型机械完成重劳动,以人工弥补其缺点。小岗村走回集体经济,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这不是与老萨支持包产到户有矛盾了吗?

不矛盾。这里面有一个命题被偷换的问题。

谁都明白大地块好干活,好机械化,中国的农民为何要自找苦吃包产到户呢?

这是一个所有制问题,而不是耕作技术问题。

毛公的合作化,实际是剥夺了农民已经获得的土地权力,把它收归国有。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也就失去了对农业的兴趣,这和封建时代的匠户是一样的。

农民不是和集体化过不去,是希望能有自己的财产。

一切都属于人民,实际上作为人民的个人就一无所有。包产到户的农民,根本还不敢提出对于土地的所有权,只是要求获得对部分收获物的所有权而已。这是一个对私有权力的追求,也因此为当时的政治环境所不容。

今天的集体化,合作化,在已经改变了的社会环境中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有的地方,农民是以股份的方式重建自愿的集体经济 -- 这个自愿啊,可是文革中谁也不敢触及的问题;有的地方,是地方政府依靠强权夺取农民土地建立农庄经济,不公平,但也是一种农业工业化的做法,如同剪刀差一样,有它存在的原因。农民对第二种情况的反抗不是很强烈,因为社会已经赋予了他们可以离开土地的一定权力,文革时候可不行,没有农民能够离开土地的(仰天,种的土地不是自己的,收的粮食自己不能支配,甚至没有离开土地的自由,类似农奴的耕种者能够造成农业的繁荣才奇怪呢)。

今天的集体化,倒真的更像技术问题了。

其实,如果毛公当年的集体化,是采取大家自愿,集体自治,出入自由的方法,虽然集体化速度会慢,但似乎更科学一点。而且,集体经济依靠机械化,更有弹性和抵御灾害能力的优点,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当时所作的,是把农民屯田化了,而且还加上了半军事化管理。

滴灌技术,我国当时应该是独立发展的,是在农机部要求下立项研究的,其中一些课题,比如对于高沉积物比例问题的处理等,在国外大概不容易遇到,是我国西北特有的问题。如您所言,则与以色列当为交流方式。兄弟还是孤陋寡闻了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