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史杂谈(9)--朱元璋屠戮功臣始末(上) -- 温相

共:💬101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复

汉人传统的立嫡立长的好处是减少纷争,使得传位尽可能有序化。其前提是君臣共治,而且对君权相权要有所约束。

好处是如果君主的能力不足,可以由大臣来弥补,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主昏于上,政清于下”。但是君主的能力不能够太弱(如晋惠帝),否则大臣的权力过大,就有可能夺位(如赵王司马伦);而且君主的能力不能够过强(如汉武帝),否则就会形成蹂躏宰相的问题。

本质上,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在天下私有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宋代的皇帝立誓不杀大臣和分权造成的大臣不可能夺位比较好地解决了平衡问题,这是宋代能够维持君臣共治的重要原因。两宋十八帝,这个平衡维持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代价就是低效率和党争。

清代立储,实际上是在皇子内部造成一种竞争机制(多元选择),择优接位。这点加上对皇子教育的重视,是清代皇帝总体表现较佳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种制度的成功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一。皇帝富于春秋,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挑选合适的接班人,否则就会出问题。清代在这方面没有出问题。

二。皇帝对接班人的选择标准,这是影响后世国运的重要因素。道光对皇四子和皇六子的选择就是一例。

三。皇帝对接班人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前期这不是问题,但是咸丰只有一个皇子,而且还是幼童,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个制度也就没有意义了。

清代的问题是皇帝权力过重而大臣无权。这点加上上面第三点决定了晚清由慈禧胡来而大臣毫无办法的局面。

当然,到了东南互保时期,朝廷没有实力,以至于地方封疆大臣可以自行其事。这是衰落王朝对地方失去控制的表现,和中央的管理机制就没有关系了。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