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宋代的茶具 -- 淡竹

共:💬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查到

http://ay.henanews.org.cn/henan/52.htm

安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中国北宋五大名窑之冠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王朝的建立,拨乱反正,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陶瓷业繁荣昌盛,制瓷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到宋徽宗大观年间,以定白瓷有芒(边沿无釉)不堪用,则改用汝青瓷,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品,即称汝官窑。人们为了区别官窑和民窑,则把汝官窑称汝窑,把汝民窑称为临汝窑。

汝官瓷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码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睛云破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馨,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真正的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产品全供宫廷,所以汝官瓷有“近龙难得”的说法,汝官窑址在何处是一大悬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曾在汝州市、郝县、鲁山、宝丰、宜阳、新安等10多个县市,发现多处窑址,均属于民窑系统。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清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这是一处从北宋初到金、元延续数百年之久的重要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瓷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钓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冶。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盏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

http://ciqi.xiloo.com/shouye/wenzhang.htm

是否有真正的民汝?如有如何与官汝区分?

2002年华健先生在《文物天地》"五大官窑还有多少待解之迷"一文中提出了上述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提的好,它充分体现了一个古陶瓷专家对古陶瓷研究的深度和风度。

笔者认为有真正的民汝。官汝是民汝的升华结晶,汝官窑是在汝民窑大开发的基础上兴建的。从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发现御用汝瓷叠压在民用青瓷之上。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面积达百万平方米,瓷片堆积层一般在2-3米,厚者在6米以上。可想该窑烧制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北宋早中晚期,汝窑一直连续烧制瓷器。笔者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五代官窑柴窑的工匠后来那里去了?"那批烧制了瓷器史上最具神秘意味的柴瓷的窑艺家们后来那里去了?史籍浩如烟海,却无法提供我们丁点信息。五代官窑柴窑是后周皇帝柴荣所建。柴在位仅6年早逝。不久赵"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这期间时间太短,简直是一瞬间。惟独柴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此竟消失的无影无踪,连一片瓷片也未给后人留下,岂不怪哉?先后建立的这两座官窑都崇尚天青釉色。笔者认为这不是巧合,北宋名窑汝窑我们有理由相信必有柴窑之故人。汝民窑博采众家之长,也借鉴了定窑的刻印花技术。北宋中期该窑的精品已被皇室艺术殿堂广泛选用,这就是真正的民汝。称他们为汝民窑产品较为确切。临汝窑即临汝窑,它不是汝民窑。概念模糊在数学上是个不小的错误,在考古上是更大的错误。让我们先从以下汝民窑碗的胎釉型足初步分析一下汝民窑的产品特征。

汝民窑青瓷印花碗:

碗口径18cm,高8.5cm,足径4cm,胎质灰白,釉色青绿,片纹细密,胎薄而均匀。碗壁厚度不足0.3cm ,碗内有弦纹一道,内印缠枝菊纹。突起的纹饰极为清晰,垫饼支烧。碗外部有伞状直线纹小圈足。器型美观大方,工艺高超。这是北宋中期,汝民窑为官府所烧的贡瓷。圈足露胎处施有酱釉,具有钧瓷足部的特征。到了北宋后期,为了满足皇室的需要,皇帝下令在汝民窑旁另建窑烧制汝瓷,这就是汝官窑。从窑址开挖情况来看,验证了这一推理是完全正确的。

汝官窑与汝民窑如何区分?

汝窑从建窑开始追求的釉色是"雨过天晴云破处",也就是天青和天兰色。这和历史上记载

柴窑是完全一致的。汝民窑的发展为汝官窑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了区分这两个窑口,探讨两个窑口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共同点: 1 汝官窑和汝民窑的胎质一样,胎色都是灰白或白偏灰,仅是官窑所用的瓷土淘洗的更加精细。

2 一官一民的两个窑口产品釉面的乳浊感相似。

3 汝民窑吸纳了定窑的刻印花技术,汝官窑继承发展了这一技术,从本网站汝瓷花觚釉面文饰中可以看到并证实这一点。

不同点: 1 汝民窑青瓷 釉色青中偏绿,釉下气泡大而密集,这是釉质不纯所致。与汝官窑釉下气泡存在明显的差异。汝官窑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采用高科技分析,也证实了历史这一记载是准确无误的。汝官窑的主釉色为天青,天兰。但早期汝官窑瓷的釉色不成熟,多数为灰青,灰白。釉色粉青者也较为稀少。汝官窑后期的产品笔者在国内外博物馆展品及有关资料的介绍中尚未发现有馆藏传世品。笔者推断国内外一流的陶瓷专家也尚不具鉴定识别汝官窑后期产品的水平和能力,这些产品对他们来说还是空白区。由于国内传统鉴定和高科技鉴定不配套。因此汝官窑后期产品在国内鉴定上成为空白区。经高科技鉴定分析,现在仿汝瓷标本中,釉中含有大量的锆,目的是为了增强釉的呈色能力和釉面的乳浊感。但锆色料的运用始于20世纪中期,而北宋汝瓷科技鉴定锆含量多少,就为科技鉴定提供了依据。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科技鉴定尚未对外开放,国家有关部门尚未认可。

2 汝官窑的烧制方法多数器物是满釉裹足支钉支烧,瓶类及大件器物用垫饼支烧。汝民窑普遍采用垫饼支烧。

3 汝官窑釉色莹润多样,玉质感强。汝民窑青瓷釉色单一,但为官府生产的印花青瓷,其胎质普遍薄于汝官窑瓷,这一点让人有点费解,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4 北宋汝官窑这一千古之谜尚未结案.汝官窑遗址的发现已被评为中国2000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千古之谜本应得到结案,而实际却非如此简单。汝州朱文立先生又在汝州文庙附近发现了另一类汝官窑瓷。据说比宝丰汝瓷更为精致,引起了考古界的震惊。笔者两次赴汝州拜访了朱文立先生。朱先生保存的文庙型汝瓷片仅两种釉色,多数为天青色,一块较大的瓷片为豆青色,是一只洗的底部瓷片,笔者用偏光显微镜仔细观察了它们釉下气泡分布的状况。为了保留余地不把话说绝,但也必须实话实说。事实上,这两种釉色的瓷片在宝丰汝官窑遗址开挖中均有,瓷片釉色和玉质感均优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收藏的汝瓷。以为这些瓷片是宝丰汝官窑后期的产品。在文庙发现也好,在其他处发现也罢,都不能证实汝官窑另有新窑。汝官窑经窑址开挖和专家论证是在北宋晚期,当时金兵大举入侵,宋徽宗后期战火已烧到开封城下,国将不国,还有心另造汝官窑乎!请专家,学者和网民朋友们仔细观察研究以下两件北宋汝官窑后期的产品,能否从中悟出什么?2000年故宫一著名专家在京举办宋五大官窑学习班,笔者在京旅游没有错过这一机会,中间老师领着参观查看故宫收藏的五大官窑瓷。突然一个学生向老师发问,老师故宫藏的汝瓷为什么都是灰青和灰白色?老师答曰:这就是真正的天青色,你仔细看。学生似乎觉得受到了嘲弄开始犯上,连声说不,我看仔细了,青出于兰,这些如此的釉色没有兰的色味。笔者捧腹大笑,笑的前仰后翻。学生问题提的好,老师的回答并不高,笔者认为学生尚能进步,因为他讲的是真话,而老师少说十年会止步不前。因为老师虚荣心太强,在学术上难免会止步不前。北京故宫藏有北宋汝官窑瓷17件,台北故宫藏有汝官窑瓷23件。尽管这些汝瓷都是汝官窑早期产品,但笔者认为台北故宫所藏汝瓷从釉色到器型高于北京故宫所藏汝瓷一个档次,因为那批汝瓷是经专家严格挑选后带走的。两座故宫地处南北,本是一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被人为的一分为二,给炎黄子孙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叹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