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计枰点围棋规则(地多为胜)的公理体系(2007年秋季版) -- 燕来

共:💬6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计枰点围棋规则(地多为胜)的公理体系(2007年秋季版)

计枰点围棋规则(地多为胜)的公理体系(2007年秋季版)

公理是勿须证明又无法证明的真理,围棋规则中的若干公理组成为一个体系,这公理的体系便是围棋规则的纲。我们研究围棋规则,不仅要讲细目,更要讲纲领,纲举则目张。

放眼现今的围棋世界,笔者首先看到的便是其规则迟迟不能统一。笔者以为,这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围棋的公理体系未作过认真的研究。现行中日韩三国及应氏围棋规则无不存在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缺陷,因而谁也不能完成统一的重任。为实现围棋规则的统一,笔者在本文中将计枰点围棋规则的公理(计有16条)及其推论(计有36条)一一列举出来,读者朋友将各公理及推论与现今流行的各种围棋规则的相应条款加以对照,便可看出现行规则的种种弊病。

笔者欢迎持不同棋见的人们对本文提出批评意见,大家畅所欲言,让真理在争鸣中愈辩愈明。

计枰点围棋规则的公理体系如下:

公理一、地多为胜

这一条公理是讲围棋的目的。以争地为目的来下围棋,局终后,争得地域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说明:

今天,世界上流行的各种围棋规则都是以争地为目的来下围棋的,都是以“地多为胜”为准则来判定胜负的。但是,对于“地多为胜的围棋是从哪里来的?”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围棋界的权威法人们却无法作出正确的回答。

可以有把握地认为,日本规则之围地多胜,是对唐代围棋发生误解的日本棋人在数百年前提出的;中国现行规则之占地多胜,是中国棋人在20世纪向日本学习后提出的。对历史不了解,便不能解决统一规则的现实问题——围棋规则迟迟不能统一的根源正是在这里。

计枰点规则之地多为胜是与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一致的。虽说如此,但前者是建立在对中国围棋(3-4千年)悠久历史的正确解读之坚实基础之上,而后者却不具有这个基础。因而,计枰点规则可以成为围棋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统一的王者之师。笔者身为中国人,愿以围棋的名义在这里向中国棋院呼吁,吁请中国棋院和中国围棋协会率先采用科学合理的计枰点围棋规则,带领世界围棋界走向统一。

公理二、天然之地

棋盘上的每一个枰点都是天然之地——不论它是棋子的着点,还是棋子的气点或是其它的空点,它永远都是地,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存在。

说明:

这是中国古棋之公理,它是活棋的基本条件(棋子要据有着点和拥有气点才能存活)。中国古棋在计算胜负时数活子,故不计非子的眼位。古棋采用“子路皆子,眼位非子”的认知来计算胜负,与今棋“子空皆地”是根本不同的。

唐代围棋以比路法来计算胜负,其原理是“子路皆子,眼位非子”与“等子比路,路多为赢”,因此,唐代围棋在回填做棋后不数子且在数路时要从围空中扣除基本眼位。遗憾的是,一千年以来日本棋人未能学到唐代围棋的真谛,致使其对这“天然之地”的公理也不能理解,因而在日本规则中产生出“惟目是地”(棋子占据的点与单官非地,提子为负地)的错误观念。

公理三、空枰开局,轮流下子

棋局开始前,不得有任何棋子存在于棋盘上。棋局开始后,黑白双方轮流下子,每方每次将一枚己方棋子下在棋盘的空点上(实着)或棋盘边界的外面(虚着)。

说明:

空枰开局,轮流下子(实着),是中国古棋之公理。东汉时期使用的17路棋盘上未标出星位(有出土文物为证),可知我国东汉以前的围棋是没有座子的。

公理四、实着不利或不必时,可下虚着

(1)下实着于己不利时,可下虚着——各方将棋子下在棋盘的己方右边界线的外面。

(2)下实着无意义时,为表示提议休止或同意休止,可下虚着——各方应将表示休止的虚着之子下在靠近己方的棋盘下面的边界线外面。

说明:

以虚着取代放弃,为应昌期先生所倡,应氏规则先于计枰点规则采用之。

公理五、落子生根,不得移动

下在棋盘上的棋子,不得在棋盘上移动。

公理六、气的定义

与棋子紧邻的有线相连的空点,叫做棋子的气。

说明:

此为中国古棋之公理。

公理七、若干棋子组成的整体

一方的彼此紧邻有线相连的若干棋子组成一个整体,各个棋子的气为这个整体所享有。

说明:

此为中国古棋之公理。

公理八、棋子生存的条件

棋子生存在棋盘上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其着点(立足之地),二是其气点(供气之地)。

说明:

此为中国古棋之公理,为日本棋界所不解,笔者为统一今棋规则而阐明之。

推论1、气尽提取

下在棋盘上的棋子有气则存无气则亡。没有气的棋子不能生存在棋盘上,要从棋盘上被提走。

气尽提取由棋子生存的条件推出。

说明:

此为中国古棋之公理。

推论2、两眼活棋

通常,一方的每一块棋要拥有两个对方无法入侵的眼位才能在终局后永远地存活在棋盘上并且使存活于其上的棋子数量达到最大值。

两眼活棋由“双方轮流下,每次下1子”与“棋子生存的条件”推出。

说明:

可以有理由认为,中国棋院现行规则“子空皆地,称地为子”的数子法是数死子。它无视了“两眼活棋”这个重要的道理,在数子计算时将基本眼位与棋子混为一谈而将两者合并起来加以计算,其实质就不是计活子而是数死子了。试问,将是气而非子的基本眼位看作是子,不就是在整块棋子赖以存活的基本眼位上填入了棋子吗?在眼位上填入棋子不就是消灭了自己的气吗?棋子的气被消灭了,不就死掉了吗?——所以说,中国现行规则是数死子。

应氏规则“子空皆地,称地为点”的计点法是计枰点,称地为点合乎汉语的字义与语法,是合乎逻辑的。笔者希望中国棋院向应氏规则学习,放弃称地为子的说法,改用称地为点的说法。围棋是高雅优秀的艺术,子与点虽仅一字之差,但事关字义、语法和逻辑,绝不是小问题。

公理九、气属邻子

气因其邻子而产生,子是气的创造者。棋盘上的某个枰点原本只是空点,是因为有子下在与它紧邻的枰点上,它才成为该棋子的气;这棋子也正是因为拥有了气,才得以生存在棋盘上。子与气的关系,正同定居的人与其耕地的关系一样,棋子创造了气,又因拥有其气而生存,故曰气属邻子。

黑子的气属于黑方,白子的气属于白方,公气由双方共同享有(由双方平分或按邻子比例来瓜分)。

推论3、子气皆地

棋局终止后,在最终局面上,一方棋子的着点(子点,简称为子)和气点是由该方单独拥有的地,各方的子点与气点合起来就是各方的地域,公共气点由双方均分或按邻子比例来瓜分。

子气皆地这推论,由棋子生存的条件与气属邻子推出。

说明:

棋子生存的条件、气属邻子与子气皆地,都是围棋的理论基础。气点(眼位)是组成最终局面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而最终局面乃是计算胜负的全部的根本的依据。棋子生存的条件、气属邻子与子气皆地系笔者原创。

公理十、全局棋形的定义

棋盘内的黑白棋子及走虚着时下在棋盘边界外面的黑白棋子和棋盘上的空点与线组合在一起,就成为“全局的形”。

说明:

全局棋形的定义(含虚着)系笔者原创。

推论4、虚着兼有手数与棋形的变化

棋盒里的棋子都是活子,所以实着之子是下在盘内的活子,虚着之子是下在盘外的活子(虚着之子与因无气而被提之死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虚着兼有手数与棋形的变化,所以仍是有意义的棋着。

虚着兼有手数与棋形的变化之推论,由全局棋形的定义推出。

说明:

新概念虚着系笔者原创。

公理十一、禁止致使棋局倒退的着手(禁倒退)

对局过程中,每方每下一子后,都应使棋盘上呈现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全局的形。全局的形不断变化,推动棋局向前发展,直至棋局结束。

如果某方下出一手棋后,致使棋局退回到此前曾出现过的某个局面,棋局便出现了倒退,这一手棋就是致使棋局倒退的着手,本规则禁止致使

棋局倒退的着手。

说明:

禁倒退系笔者原创。

推论5、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禁全同)

当一方下出一着棋后,若致使一个此前曾经出现过的全局的形再次呈现,则该棋着为禁着。

全局同形再现其实质是棋局出现了倒退。禁全同,由禁倒退公理推出。

说明:

禁全同系由日本棋人池田敏雄提出。

公理十二、以人为本——关于终局

当棋局进行到某个时候,对局者双方都表示不再下了,不仅是暂时不下了,并且是永远也不再下了,则棋局为终了——这便是以人为本的终局

理论。

棋局终了后的局面叫做“最终局面”。在最终局面上,凡是有气的棋子都是最终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

终局分为正常的自然终局与非正常的不自然终局两种,前者是对局者双方皆无失误地将棋局进行到底而终了;后者是有一方或双方出现失误而

致使棋局终了。相应地,最终局面也有“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的最终局面”两种,正常的自然终局后的局面是“理想的最终局面”;非正常的不自然终局后的局面是“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说明:

以人为本的终局公理系笔者原创。

推论6、四虚终局

对局者双方的连续四手虚着,可以表示其同意终局的意愿,故在连续四虚手后,判棋局为终了。

(古今围棋的实践告诉人们,要想准确无误地表示对局者双方均永远也不再下了的意愿,连续四虚手就够用了。)

连续的四手虚着(各方将虚着下在棋盘的右边线外面),表示对局者双方作如下对话:

第一手虚着(甲方):在当前的局面下,下实着将对自己不利,故我方暂且不下实着。

第二手虚着(乙方):我方情形正同贵方一样,也暂且不下实着。

第三手虚着(甲方):我认为情形没有变化,并且此后也不会有所变化,因此,我方永不再下实着了。现在,我方提议就此终局。

第四手虚着(乙方):我方也一样,永不再下实着了,同意终局。

(有必要说明的是,甲乙双方连续的两虚着后,甲方是可以继续下实着的。甲方在两虚后的实着表示:我看到情况起了变化,在现在的局面下

,我选择下实着。)

四虚终局由“实着不利,可下虚着”与“以人为本的终局公理”等推出。

对照:

中国现行规则与日韩两国规则之两虚(或两弃)终局的规定,有时会将一方暂且不下实着歪曲为永远不下实着,因而不能无例外地如实地表示

对局者双方是否同意终局的意愿。两虚(或两弃)终局的规定,取消了隔虚提劫的合理下法,就不能解决“假生”的难题了。

又,有必要指出的是,中日韩各国围棋规则混淆了“终局”与“休止”这两个词语,概念不清,其所说的“两虚终局”或“两弃终局”中之终

局其实只是休止。

说明:

四虚终局系笔者原创。

推论7、理想的最终局面

对局者双方都不能再下实着时(若下实着的话只能自取灭亡),棋盘上呈现的局面叫做“理想的最终局面”。

若对局者双方正常地将棋局一直进行下去,直至双方都“无路可走”,再也不能下实着时,棋局就自然地终止了。自然终局后,棋盘上呈现的

局面就是“理想的最终局面”。

理想的最终局面同时满足下列各项条件:

(a)黑白两方的每一部分棋子都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恒气)而存活。

(b)黑白两棋的边界已经确定(单官已经收完),黑白棋子交会处再无任何空点(有双活棋时,除公气外再无任何空点)。

(c)各方所围地盘中只有1目的眼位且眼位数量已达到最小值。这里所说的其数量已达最小值的1目眼位,叫做基本眼位(包括单方的基本眼位和公共的眼位即公气)。通常情形下,此最小值为2(两个眼位;或一个眼位与一口公气;或两口公气),特殊情形下,一块活棋只拥有一口气,但它却不会被消灭,如贝濑尊明双活图(该图系日本棋人贝濑尊明按中国古谱《官子谱》中“先攻者败”双活图改编)。

显然可知,当棋盘上呈现理想的最终局面时,对局者双方便都不能再下实着了(若下实着的话只能自取灭亡)。

关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描述,简单说就是:官子已经收完;边界已经确定;盘上皆是活子;眼位已达最少;各方不能再下;子数再无增减。

理想的最终局面由“子多为胜”、“实着不利,可下虚着”与“自然终局”等公理推出。

推论8、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当对局者双方中有一方或两方能够下出实着来获取若干利益时,有一方或两方作出错误判断而致使双方一致同意终局或双方连续下出四手虚着

而终局,棋盘上呈现出的局面就是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非理想的最终局面由以人为本的终局公理推出。

说明:

“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的最终局面”系笔者原创。

推论9、协商休止其一(棋局休止后要将棋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而终局)

当棋局进行到某一手后,对局者双方皆明确地预见到了理想的最终局面已经不可改变地注定会实现(理想的最终局面会因眼位的位置不同而不惟一,但彼此等价),并且双方都已看清,若继续一方一手地下,已不具争棋的意味,只不过是机械性地填子罢了,因而双方得以达成共识而一致同意结束争棋。这时,棋局为协商休止。协商休止时的局面叫做“休止局面”,休止局面分为“理想的无争局面”与“非理想无争局面” 两种。前者是对局者双方皆作出正确判断而协商休止的局面;后者是有一方或双方出现错误判断而致使棋局协商休止的局面。

对局者双方就棋局的休止进行的协商,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双方都认为盘面已无棋可争了,此时,棋局应当休止了,不必一方一手零效率地继续进行而浪费时间了。

(2)棋局休止后,要通过做棋来使棋盘上呈现出双方所预见到的“理想的最终局面”。做棋时,先要平衡手数(见后文),清理死子(直接提走死子,不必一方一手地下),而后在保留眼位的条件下在各方的地盘中填入其活子(直接填放活子,不必一方一手地下),直到将棋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为止。

(3)做棋时,若双方发生分歧,应将棋局恢复到休止前的局面,继续对局,由轮走方先下,以实战解决之。

(4)将棋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后,棋局为终止。终局后,在“理想的最终局面”上,按“子气皆地,地多为胜”之公理来计算胜负。

协商休止这推论,由理想的最终局面与实战解决公理推出。

说明:

协商休止之理论系笔者原创。

推论10、两虚休止

协商休止可用语言、手势来作出表示,也可用虚着来表示。为避免与四虚终局相混淆,各方应将表示休止的虚着之子下在靠近己方的棋盘下面的边界线外面。

对局者双方连续的两手虚着表示如下的对话:

第一手虚着(甲方):我看到盘面已无棋可争,提议休止。

第二手虚着(乙方):同意休止。

两虚休止由“虚着”与“协商休止”等推出。

推论11、理想的无争局面通常型

理想的无争局面通常型产生于以B类负着来平衡手数(黑方不因收后而贴出一点)的棋局,其定义与人们习以为常的无争局面的概念相符合,故称之为通常型。

理想的无争局面通常型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棋盘上每一部分黑、白棋子的死活都已确定。

2、各方棋子所围住的每一块地盘都已完全巩固,对方棋子再也无法侵入(若侵入的话将无法避免被提走的下场)。

3、收完官子(单官也要收完),黑、白两方的每一块活棋的边界都已确定。

以B类负着来平衡手数(黑方不因收后而贴出一点),双方便不会因收后方的确认而引起棋争。于是,按照人们习以为常的盘面无争的观念,在对局者双方皆无误地作出了正确判断的正常情况下,协商休止后的局面就是理想的无争局面通常型。从另一方面说, 当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无争局面通常型时,棋局便应通过协商而宣告休止。若棋局继续的话,各方地域的数量不会有所改变,故棋局之继续毫无意义(收后方可能易位,但这易位不会为任何一方带来收益或损失)。

理想的无争局面通常型由理想的最终局面、黑方不应因收后而贴出一点(关于黑方收后公理之选项二)、协商休止与实战解决推出。理想的无争局面通常型与B类负着配套使用。

说明:

理想的无争局面通常型系笔者原创。

推论12、非理想无争局面

对局者一方或双方作出错误判断而一致同意结束争棋时,其协商休止后的局面就是“非理想无争局面”。

说明:

“非理想的无争局面”系笔者原创。

关键词(Tags): #围棋规则#公理体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