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日本农村需要一个救亡运动 -- 萨苏

共:💬36 🌺1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日本农村需要一个救亡运动

[平面媒体用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2年世界杯期间,日本大分县中江津村的村民拉拉队在为喀麦隆队热烈加油,因为喀麦隆队就驻在他们村。

喀队为有这些狂热的村民粉丝而感动,同时荒僻的中江津村也因为接待喀队入驻而名声大振,此后通过和喀麦隆合作变成了以非洲特色旅游为主的观光胜地,从此摆脱了一般日本农村的衰落问题。这类做法背后,可以看出日本为振兴农村真是绞尽脑汁

我所在的日本小城有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办的语言学校,我曾在那里补习过一段日语,也是在那里认识了马来娅。马来娅是菲律宾人,眉宇间总是带着一丝愁云,而且中午总是在超级市场提供免费试吃的地方扫荡一番就算一顿饭,让人感觉十分另类。久而久之,才知道她自有难言之苦。

原来,马来娅是所谓的“国际新娘”,通过国际婚姻介绍所只见了一面就付了五千美元和现在的日本丈夫成亲,高高兴兴飞来日本准备过发达国家的幸福生活。残酷的现实是她很快发现新家远的离谱,下了飞机坐火车,下了火车坐汽车,下了汽车坐拖拉机辗转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达。大山中的村落生机寥落,村中80%都是白发老人,鲜见年轻男女。马来娅的丈夫已经四十岁有轻度智障,但因为是村里少见“年富力强”的人,也当上了村长。闭塞的环境使网络街舞一类现代生活宛若火星事情,而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马来娅却仿佛火星人空降 – 没人听的懂她的话。

“他们不让我学日语,怕我学会语言跑了。”马来娅无奈地说。无法交流又面对这样一个丈夫,能歌善舞的马来娅很快得了自闭症。因为她已经怀孕,婆家怕出事才勉强同意她每个星期出山一次去学习日语。不过,要智障丈夫陪着,提前一天到靠近城市的亲戚家住下(到这里也要两个小时车程),第二天丈夫送她到这里,给她一千日元饭钱和零用钱,晚上再来车站接她。

“我中午不吃饭,攒钱,攒了钱就跑到东京或者大阪去,这样的日子我受够了。”马来娅咬牙切齿地说。

马来娅嫁到了日本农村,这样的“国际新娘”,每年嫁来日本的有好几万,大部分都是到了这样的农村。

想一想,仅仅见过一面,双方根本无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就付几十万日元娶国际新娘,娶来还要象防贼一样每天盯着,除非是娶不上媳妇急得发疯,谁会做这样的事情呢?娶国际新娘的日本农村人,的确面临着娶不上媳妇的问题。

(真正给平面媒体的稿子中,因为跑题下面的话我没有写 -- 这样的国际新娘中很多来自中国,我曾不止一次遇到遭遇非常类似马来娅的中国女孩子,从繁华的上海或者大连嫁过来,却对去种农活和每天面对大山的生活毫无思想准备,更不会想到自己在丈夫眼里无非是来自不开化国度的生孩子机器而且还是“买”来的 -- 每个日本丈夫最少要缴纳五十万日元介绍费给国际婚姻中介机构,虽然新娘肯定是拿不到其中的一分钱,自己还要出几千美元,但日本丈夫觉得这个女人是自己花钱“买”来的也并非不合逻辑。其实,有些国际新娘是为生活所迫,但也颇有不少是为了能够轻松地享受发达国家的生活-- 毕竟要交钱才能嫁。当然,计划到了这里就甩了根本不熟悉的日本丈夫带着签证去过美好生活的也不少,但是,假如低估了这种国际婚姻中男方防贼般的本领,那这种计划往往几年都难以实现,比如到了连火车都不通的深山中,语言又不通,放你跑,你能跑到哪里去呢?我也见到过国际新娘过的愉快幸福的,所以这条路不是完全不好,但是,如果选择这条道路的同胞,我还是建议多做比较,权衡清楚再作决定,要确定自己期待的美好生活确实触手可及。这可能是关系你一辈子的事情,至少,不要盲目乐观才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人扎堆 -- 日本农村社会活动中常见的场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人口比例逐年下降,青年男女多半转到城市工作生活,留在农村的则多是老人或者马来娅丈夫这样存在一定生活问题的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日本的农村在高龄化的阴影下面临后继无人的生存危机。

说日本农村存在生存危机问题,并不是说日本的农业或者农民存在问题。事实上,在日本做一个农民是颇为幸福的事情。根据日本农业学家福武直在《日本农村的社会问题》(東京大学出版会1969)中的分析,由于工业化和征兵的影响,日本在战前也存在严重的农村老龄化和没落问题,被盟军轰炸时大批城市人口疏散农村,他们很快发现日本传统的农业社会早已荡然无存,凋敝的农村根本不能承受这样多的人口,大量日本人冒着生命危险又涌回城市。但是,战后几百万复员日军注入农村,形成了日本农村复兴的动力。1947年,日本的农业人口达到总人口的60%以上。为了安抚这几百万复员士兵,日本政府制定了极其优厚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所以,一直到五十年代前期,日本农村都处于复兴状态,农村的富裕程度一度超过城市。

由于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日本大量人口流向城市。针对这一情况,日本政府的对策也颇为出色,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日本的农业机械很有特色,以小巧精密,高自动化著称,适用于小地块的精耕细作,在农机和化肥事业的帮助下,日本的农业单产在世界上居于首位 – 不过成本也是首位。无论怎样,现代化的农业和对国外进口的贸易壁垒保障了日本农民的收入,也减轻了日本农民的劳动负担。(内容采自近藤康男《昭和後期農業問題論集》,農山漁村文化協会 (1983/01))

因此,在日本,农民是一个颇为舒适的阶层。

那么,为何还会出现农村问题呢?

这是因为,人的需要并非仅仅是收入,生存环境,发展的空间也很重要。今天,在日本的沿海富庶地区,农民依然存在,但传统的农村则不复存在。在日本传统最大的农业产区关东平原和关西平原上,城市之间已经没有我们熟悉的郊区和农村相隔,形成了大片的城市带。农田点缀在楼房商场之间,农民与普通市民毫无差别。在这种地方,是没有农村问题的。但是,这里的农业产出也由于耕地的缩减而非常有限。

真正的日本农村,现在则存在于西部山岭高原或北方荒凉的北海道群山之中。开车横贯日本旅游的时候,在北陆,四国这样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传统意义的大片农田,这也是日本农业今天的主要基地。然而,这样的地方无一不是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地区。现代大城市拥有的发展机会,娱乐设施,医疗系统等,在这里宛若天方夜谭。在这种条件下,尽管农村的收入并不算低,但大多数农村年轻人还是选择离开故乡,走上了都市的街道。农村的年轻男子,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往往到城市寻找工作甚至走向海外,农村的年轻女子也不愿意嫁给本地男子,一来因为素质上的问题,另一方面结了婚的农村男子依然常常走向城市工作,日本的风俗是他们会“单身赴任”,而留在农村的妻子就有守活寡的危险。因为这个原因,留在农村的日本男子确有找不到媳妇的危险,连语言都不懂的国际新娘大行其道也就不奇怪了。这样的结果是造成恶性循环,使城乡除收入以外的差别越发加大。

根据日本政府的调查报告《農家高齢者問題》(森川辰夫,农业研究中心),1997年日本的农业人口,已经下降到不到总人口的10%,这一方面说明了日本的农业自动化水平之高,另一方面也让人对日本农村的未来感到忧虑,因为即便这10%的人口中,老龄人口也占了很高比例。如此下去,森川惊呼日本的农村要灭亡了。

针对这个问题,日本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毕竟日本农村很大程度上负担着该国庞大重要的农业市场,这个市场如果交给外国,对日本的国家利益将有巨大损伤(为了避免受制于人,日本政府长期坚持“依靠本国产的稻米也能满足所有日本国民的粮食需要”这一政策)。

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大量修筑到偏远地区的公路,从外国引进劳动力进入农村充当劳动力,以及大量的农业补贴,通过这些手段促进农村产业的振兴。同时,增强对农村老龄人口的福利,以避免他们老后的忧虑。

不过,这些措施是否有效,依然难以判断。

日本的农村公路建设可说相当出色,但公路主要只能为商品的外销提供帮助,对于住在农村的人来说,驱车往返六七个小时到大城市的结果并不能改变闭塞的环境,也不能解决交流,生活的不便。从外国引进劳动力是双刃剑,可能造成农村更快地空壳化,而且,由于多次发生以最低工资线以下费用雇佣研修生等丑闻,日本政府这方面的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敛;而大量的农业补贴则成为日本国家的重大负担。

其实,这样的问题并非仅仅存在于日本,在美国也同样需要面对工业化社会的农村问题。美国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大田粗放的机械化经营方式管理农场(产量当然也受到一定影响),这样农民在农业上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大为减少,每年有很多时间可以离开农村,自由活动,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然而,日本地域狭小,耕地不足的特点使它难以照抄美国的解决办法 -- 以日本的房价,大多数日本农民无法做到在城市和乡村各拥有一套住房作候鸟的。

近来,又有日本农业学家提出通过在农村开展旅游经济,以绿色和自然吸引游客,促进农村文化,商业,医疗等设施的开发建设,以便更多的人留在农村;也有专家在促进日本网络建设的E-Japan计划中,将农村的信息交流列入重要地位。看来,为了摆脱这一问题,日本政府的确是在尽极大的努力。而其结果,则还要拭目以待。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空壳化问题也逐渐走上日程,也许,日本的情况对我们不无借鉴之处。

[完]

关键词(Tags): #日本#农村#高龄化#国际新娘元宝推荐:爱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