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灾”是随人的主观判断而转移的么? -- 茶园农工

共:💬183 🌺2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东西总好过没东西吧

《汇编》不是凭空来的,只不过是把各年的统计资料拢到一起了而已,如果《汇编》不可信,那我们岂不是连讨论的基础都没有了。同一个来源的数据,总不能丁抒、曹树基用就是可信的,别人用就是不可信的吧。

你以苏联集体农庄的失败为例来说明我国集体化的问题,论据也欠妥当。

苏联过分重视农业的机械化,严重忽视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治理,政府对集体农庄的投资,大部分落在中间商拖拉机站的腰包里。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则主要落在农田水利、灌溉、土地改良、种子培育等方面,我们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治理的重视程度是苏联不能比的。这种投入上的差距,在最终结果上当然会有不同的表现。

1957年,我国的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都比56年有所减少,且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幅度大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减少幅度(总面积减少1939千公顷,粮食面积减少2706千公顷)。显然,油料的减产不能用片面增加粮食产量,扭曲产业结构来解释。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资料分析。

-------------------------------------

55年,56年生猪数量的减少,我同意你的观点。农业合作化并非是农民心甘情愿的,他们要么本来就不愿意,要么这种急风暴雨式的推进方法引起了他们的恐慌,总之,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杀猪、杀牛,就是他们表达方式。

我认为,从我国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看,合作化是必要的,否则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改良等都无从谈起。但是否应该以那种速度推行,现在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有1/4的合作社减产,说明这其中的问题还是不少的。其实,只要把1/4的社的问题解决了,农民自己就会要求合作化。可惜这些都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因为3/4的社增产,就认为合作化一好百好,急急忙忙的推广开来,这种做法,正是为后来大跃进的祸根之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