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魏武挥鞭 (一) 历史的诗 -- 一介

共:💬1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魏武挥鞭 (二) 政治的诗

(二) 政治的诗

作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政治家, 曹操也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他的政治理想。 比较起来, 从文学角度讲, 他的政治诗是不及其他的其它题材诗歌写得好的。

<<对酒>>

对酒歌,

太平时,

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

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

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

仓谷满盈。

班白不负戴。

雨泽如此,

百谷用成。

却走马,

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

咸爱其民,

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

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

冬节不断。

人耄耋,

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这里, 曹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图卷。 他为自己具体施政的效果, 想象了一个标准。 世人一般把曹操归为法家, 然而, 从他的政治诗里则能看出, 他的思想其实来自各种学派, 使用时又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什么样的学说对于统治更为有利他就选择什么样的。这比起汉朝的“独尊儒术”, 要包容得多啦。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看看这里, 开头至“百谷用成”, 完全阐述的是儒家理想里的“治世”。 官吏不上门催租, 为何? 因为所兴仁政, 如何兴仁政? 要有贤明的君王, 忠良大臣(“股肱忠良”出自<<尚书>>), 也因此大家都礼让, 没有纠纷(这里和法家思想完全不同)。 耕种三年得到九年储备粮, 比起<<礼记>>里的“九年耕得三年粮”更甚。 “班白不负戴”出自<<孟子>>, 老年人不用做繁重劳动。 天随人愿。 这些完完全全是儒家理想。

而再下来的“却走马”二句, 出自道家学派的<<老子>>, 太平时, 良马都只用来给地施肥, 反映无为而治的思想。

然而“犯礼法”以下到“路无拾遗之私”却又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法家思想了: 为了达到“路不拾遗”的盛世, 就需要有好的中层官吏, 对于触犯法律的, 要依照罪行给予轻重不等的处罚。 这样才能达到治理目的。

最末的泽被草木的理想, 出自<<礼记>>, 可算天人合一的早期环保思想了罢。

后人评说, “对酒歌太平, 思治也, 孟德抚今追昔,盛王之思也。” 说得不错, 这诗里描绘的确实是曹操想象的盛朝王业的景像。 而这思想是来源于许许多多不同主张的前人的。

然而, 要想达到这样的施政目标, 需要怎样做呢? 曹操在他的<<度关山>>里给予了解答。

<<度关山>>

天地间,

人为贵。

立君牧民,

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

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

黎庶繁息。

于铄贤圣,

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

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

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

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

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

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

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

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

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

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

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

疏者为戚。

这首诗阐述了曹操的政治主张。 开始的“人为贵”思想, 不用说,孟子老先生主张的“民为贵”嘛。 但是还是要“立君牧民”, 由君主来制定分配资源的规则, 规划经营。

而后的“车辙马迹”到“无普赦赎”依我看阐述了一大套儒法合璧的统治方式。 以“圣贤”统领邦域, 选善屏恶, 以封建五爵, 井田制治理民众和发展生产, 再以不常更改之法律约束大家。

再下自“嗟哉后世”到“岂有讼曲”把一些不合适的统治方式和正确的加以比对。 依旧强调法家儒家提倡的“用常法”和“贤”“俭”原则。 其中所用“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之典尤其发人深省。 最上层的统治者只因用了漆器进食, 就引起了十个国家的反叛。 为什么呢? 因为向下权力不受约束的社会里, 当统治秩序已经确定, 而最高统治者希望多占有一份资源的时候,中间的统治者也会效法, 而最下层掌握最少资源的人民, 则就有可能因此被剥夺得干干净净, 统治不可能稳定。 另一方面, 这种多占有一份资源的欲望, 在大多数中层统治者中弥散开, 而他们又无法使用制度内手段获取更多资源的时候, 他们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夺取, 从而破坏现有的分配秩序, 不仅向下危害百姓, 向同层危害其他中层统治者, 同时也会危害到最高层统治者的利益。

最后的“兼爱尚同”, 不用说了, 墨家思想, 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曹操在这两首政治诗中阐述了他的理想与解决方案, 这些思想, 都来源于比他更早的人们。 而他真正实行时, “用法峻急” “有犯必戮”, 成为了非常有代表性的法家人物。他清楚他要做到的事情, 和他能做的事情之间的距离。 ---他知道冰封的大河刚解冻后, 河边的春天, 依然是寒冷的。

类似他所阐述的理想, 古往今来前前后后有多少人有过啊, 也有多少人前仆后继地为这样的理想奋斗过啊。 一千七百年后的那位奇男儿, 他的理想, 由于来源于更多的前人, 也由于他的时代, 每个人对他和对自己定义的国家理想寄予的期望太高, 所以他要追求的目标, 更高于曹操所定义的这些“太平景象”。 曹操达到了这些理想吗? 没有, 他只做到了他理想中的“最低纲领”部份。 以后的那位奇男儿们, 他达到他的理想了吗?--- 当他站在这大河之滨慨叹“顿失滔滔”的时候, 他, 和那些期望着他的人们, 可曾想到, 凌期过后的春天, 依然会是寒冷的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