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奥运下的蛋——随述本届国奥适龄球员 -- 居庸叠翠

共:💬76 🌺1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后卫篇(未完):(6.26填冯潇霆)

昨天在实验室守了大半天反应,结果中午上的联班。今天中午没吃饭(减肥!减肥!!减肥!!!)紧赶慢赶,也是没能全部写完后卫篇。缺冯潇霆赵铭郑涛苑维伟的介绍部分。先贴出来其他人的,余下四子恰好也是东西比较多(冯赵苑还是比较熟的),待居庸慢慢抗来。

后卫篇:(学习水浒模式,兄弟将一对一对往外提搂。顺手把门将的外号也给加上了,欢迎大家帮着起外号)

“病尉迟”冯潇霆(大连实德):生日:1985.10.22,身高:1.87米,体重:78公斤

“镇三山”赵铭(长沙金德)(即原沈阳金德):1987-10-03 ,身高:189厘米, 体重:80公斤

荷兰世青赛的优异表现,亚运会上的稳定发挥。让这对中卫成为了国奥铁打的主力组合。更关键的是,两个人的技战术风格与个人气质,相得益彰,是一对互补性极强的搭档。

冯潇霆:天生的队长。

冯潇霆曾经是甲A历史上最年轻的进球球员,随着中超大量的新鲜血液涌入,也许这一荣誉已经戴在别人头上。

2003甲A联赛第7轮,四川冠城在主场迎战辽宁队,冯潇霆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5分钟时攻进一球,冯潇霆凭借这粒进球成为甲A最年轻的射手

然而,17岁带上四川冠城的队长袖标,这一中国顶级联赛最年轻队长的纪录,也许很多年内都无法有人打破。

2003年,冯潇霆就成为了成年国家队员(包括国奥队),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国足、国奥和国青的三栖球员。但是他在前两级球队的发展并不顺利。当时国足的深圳中卫组合——李伟锋+郑智在阿里汉眼里无法动摇,哪怕后腰的位置孱弱到要使用稚嫩的周海滨,也不想换用新人解放郑智。而固执的祥子,同样不愿意为了一个并不知根知底的“天才”,而重组他偏爱到近乎偏执的“超白金一代”后卫线。

国家队国际比赛最年轻的首发球员、最年轻的国际比赛进球球员这两大荣誉就这样先后被两个年轻的后腰周海滨赵旭日分享,但是在国青队以至后来的国奥队,只要冯潇霆上场,袖标就永远不会被戴在那两个大连老乡的手臂上。

冯潇霆虽然身体看上去高大魁梧,但是他却并不是那种笨重缓慢的老式后卫。就运动能力而言,冯转身快速,动作灵活,弹跳力强,球场两端都有优秀的头球能力。并且凭借出众的身体优势,在与该年龄组的世界级进攻球员一对一正面对抗中也可以不落下风。更重要的是,他在场上并不是简单的靠着身体优势来踢球,护球控球能力娴熟,有足够的长传能力与精度。防守上更多依靠预判和选位卡位来控制对方前锋,而不是盲目关注球的位置。协防补防意识好,时常有“近似本能”地出现在危险区域甚至门线上救险表演。

因为冯的全面性,所以当他健康的时候,既可以和赵铭这样的力量型中卫搭档,也可以和苑维伟刘宇这样的速度型中卫搭档。这能给于国奥后防线的排兵布阵带来很大的人员组合空间。

曾有评论家把他和郑智相提并论(04年),倒不能说小冯被高估了,只能说那位先生低估了郑智。居庸认为,就冯目前的个人技术意识,以及后插上进攻能力而言,虽然尚不能和范志毅相媲美,但就综合素质而言,有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空间的冯潇霆,将来能力成就绝对不在范志毅之下。在中国足球历史上的所有中后卫中,冯也堪称佼佼者。

但正如韦兄前面所言,冯潇霆的最大优点往往也在场上表现成他的最大缺点。

对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们这班人第一次打土伦杯,冯霄霆经常从后场带球到中线附近,向前的中距离直线传球传到本方球员脚下的比率极高,对方虽然有意识地对他逼抢,可还是抢不到。他的脚下技术在国内中后场球员里算顶尖的了。但要说毛病还是和国内中后卫一样——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丢大意球。

尤其是在他还远没有成熟,缺少高水平比赛对抗锻炼的现在。很多时候过于轻易的助攻,或者过于随意自信的预判,往往会带来一些看似荒诞离奇的失球。比如亚运会丢给伊朗的第一球。

但是大家也应该记住,正是定位球时的助攻,由冯潇霆在禁区内怒射打入了扳平的第一球。

限于先天条件以及青年时候的成长环境,我们不可能指望小冯靠着踢中超亚冠就能进化成萨默尔科曼一流的人物。那么,如何培养使用这样一名特点鲜明,天资卓越(中国足球而言)的球员,如何为他制订更科学有效的战术,如何为他创造提供更适合发展的空间。恐怕应该是教练员们和足球管理者更应该考虑的事情了。

中国足球,毕竟本来就天才有限。

赵铭:中国的“内斯塔”。(待铁牛)避免争论先说一句,所谓“内斯塔”,不是指球风和实力哦,其他方面,稍后再细解释。

“锦豹子”戴琳(辽宁):1987-11-28,186cm,76kg

“小霸王”万厚良(陕西俿霸(即上海国际)):1986-02-25,187cm,80Kg

在小冯受伤的日子里,戴琳万厚良争夺着另一个先发中后卫的位置,这同时也可能是中卫位置上的最后一个奥运名额。通过土伦杯的表现,戴琳可以考虑给家人搞几张奥运会足球比赛门票了。

戴琳在俱乐部主打的位置是后腰,但是以他的天资实力,在这支中场人才济济的国奥队里,就算谋得一个替补位置都是相当艰难。也许是看中了他的出色的身体素质,优秀的正面对抗防守能力,更关键是相对于其他几名中后卫灵巧的转身速度,杜伊在缺少第三中卫的时候,把小戴放到了这个位置上。没想到这位半路出家的小伙子,却把几位科班出身的球员给挤了下去。但是毕竟中卫和后腰的技术要求还是不尽相同,一直打中场位置的戴琳,在场上往往会习惯性的防守动作过大。一来容易犯规无谓吃牌,同时给对方博得危险位置定位球的机会,二来扑得过狠,会被灵巧型的前锋相当轻松的过掉。后腰被过还能指望后卫队员封堵,中卫被过对方可就直扑球门了。

万厚良是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出色,相当强壮的传统型中后卫。传控球能力一般,正面防守和防高球能力还是不错。其实他更适合与冯潇霆搭档中卫,作赵铭的替补。但在小冯长期伤病的情况下,他和赵铭的组合出现在场上时,处理球能力差,转身速度慢的缺点被几何级的放大。几次重要比赛中场上的表现就远远不如其实能力相近的戴琳。再加上其他几名边后卫的热门人选刘郑苑等都具有代打中后卫的能力,小万奔赴北京的机会远远不如他的队友郑涛来的大。

“跳涧虎”刘宇(大连实德):1985年5月12日,1.80米,68公斤

“白花蛇”谭望嵩(天津泰达):1985年12月19日,1.80米,68公斤

当年叱诧风云的川军子弟留在中超的不多骨血。身高体重几乎一样,殷铁蛋03土伦杯赛左右边卫,但是同为“实德系”的青年军,一个调至辽东听用,另一个却破门出教,先落脚青岛,终投奔天津。

刘宇的技术风格其实和谭望嵩还是有区别的。谭属于经典的助攻型边后卫,而刘宇则是和下面的郑苑一样可以打边后卫和中后卫。04、06两次土伦杯,当冯潇霆受伤病困扰的时候,正是刘宇接过他队长的袖标,站到了他的位置上。刘宇在气质上有和冯潇霆相似的地方,也是一名出色的队长人选,场上习惯大声呼喊,来协调后卫线上队友的站位配合。身体条件平平,但是运动气质极佳。作风凶悍顽强,常常有裹伤恶战的表演。

轻伤不下火线似乎是袍哥人家的传统。谭望嵩脑袋上缠着白绷带05亚青赛大战马来西亚给居庸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虽然没有魏群的霸气和体魄,但是谭望嵩的助攻意识能力绝对不逊于当年那位蜀中大佬。荷兰世青赛中国队的第一球,就来自于他的禁区内巧妙推射。

这两位川中小将是居庸非常喜欢的球员,但是现在来看,杜伊却对他俩并不感冒。

从客观角度来说,杜伊登陆中国之时,正是两个小伙子处于低谷的时候。刘宇一直伤病不断,但是因为实德人员匮乏,总是不得不带伤上场,一方面伤势得不到缓解,个人能力打了折扣,一方面因为实德整体实力的下降,更显得后卫线脆弱易破。而谭望嵩从05年就开始卷入了转会纠纷之中,过多的场外因素确实对于一个年轻的球员会有很大的心理影响。很长时间,小谭都没找到最理想的竞技状态。所以二人难入杜伊法眼理所当然。

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从对崔鹏的使用来看,杜伊是个很善于发现自己错误疏漏并改正的教练。二人远离国奥,还是应该从主观角度找一些原因。

刘宇的问题在于身体素质。作为边卫的话,刘宇速度较慢,对于速度型边锋的防守较差,传接球能力也一般;而作为中卫的话,身体又相对单薄,防空能力也有不足。06土伦杯输给葡萄牙就是刘宇起跳高度不足,对方本来威胁不大的射门擦在他头皮上变线进球。适合赛会制比赛的万金油特点让刘宇至今还有重返国奥的机会,但是想博回主力位置却比较困难。

而谭望嵩的问题就更简单一些。就能力来说,小谭即便就放在国家队级别来说,也是数的上号的优秀右后卫。但是和防守反击的殷贾国青以及重视前场逼抢控球的克氏国青来比,偏好快速转移进攻的杜伊战术更多重心是放在中前场的。以前的国青单设一个赵旭日式防守型后腰,要求两个边前卫有足够强的传球控球护球能力,来分担进攻组织者的任务比如蒿俊闵、崔鹏和卢琳。他们必然要向中路靠拢拿球,就给身后的边后卫助攻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而现在杜伊把组织者周海滨设为单后腰,两个边路同时启用速度快的突破传中型球员,如毛剑卿、沈龙元、于海等。这样的话,虽然加大了进攻的力度,但是对防守也削弱很多。所以,杜伊似乎也就更偏爱吕建军、白磊等攻防平衡型,甚至郑涛苑维伟这样偏重防守型的边后卫了。

“火眼狻猊”郑涛(陕西俿霸(即上海国际)):生日 1985年8月20日,1.82,74公斤

“摩云金翅”苑维伟(山东鲁能):1985年11月25日,1.84米,77公斤

这哥俩的实力不像冯赵一般高出同侪,但是起码有一个人肯定能去奥运。因为他们都可以打边后卫或中后卫。这种万金油型的选手,在报名人数有限制的赛会制比赛里面,相当受主帅的青睐。(待铁牛)

“活闪婆”刘建业(长沙金德)(即原沈阳金德):1987年6月17日,178cm,66kg

“白面郎君”吕建军(哈尔滨毅腾(中甲)):1985年8月1日,1米80,74公斤

“白日鼠”白磊(厦门蓝狮):1987年5月25日,1米80,74公斤

小刘是06土伦杯贾秀全的旧爱,白吕则是杜伊的新欢。这哥仨都是传统的速度型边后卫。刘建业的助攻能力更强,吕建军则略为稳健,白磊似乎居于中间。重视中前场进攻的杜伊,也许是考虑到攻守平衡的缘故,并不是很喜欢使用助攻能力强的边后卫,所以刘建业谭望嵩逐渐淡出了他的视野,而吕建军郑涛逐渐坐稳了左右两边主力的位置。

刘建业有过一次失败的留洋经验。在荷甲格罗宁根队的试训并没有得到太好的效果,而沈阳金德队频繁的换帅却使在外的他错过了和新帅互相了解的机会。从荷兰抱憾返回后,他在金德的主力位置反而收到了动摇。可以说这次留洋鸡飞蛋打,得不偿失。刘建业的命运其实也是不少中下游中超球队里有留洋机会的年轻球员所畏惧的。虽然中超联赛水平不高,但是位置竞争却及其激烈,而且换帅颇为频繁。一旦一段时间内离开俱乐部,回来之后可能就要面对全新的队友和打法,自己的原本球队位置可能也会一夜之间失去。

顺便说一句八卦,刘建业上次出现在体育媒体的笔下,则是差点付出“断子绝孙的代价了”

吕白二人是杜伊07冬歇期清远选秀提拔出的新人,居庸不是很了解,暂且按下不谈,诸位看官见谅。

更新,引用毛锥子兄对小吕的介绍,多谢:

吕建军此人绰号“大白”,大连人,身体素质一流,踢球风格有点类似孙继海(他的偶像也是孙继海),技术不花哨,但非常实用。可惜现在他委身中甲,名气自然比其他人小了很多。但辽连很多球员都有很好的传统,默默无闻,等他踢出来时能力能吓人一大跳。比如当年辽小虎们,后来的郑智,现在的杜振宇王栋等。这么说吧,如果吕建军08年担当国奥主力,我是不会奇怪的。

说起吕建军,当年体坛还登了一件他的趣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吕建军此前一直都是大连实德队的梯队队员 ,和董方卓、冯潇霆、朱挺等是一个队的队友,在2005年年初,福拉多刚刚执教大连实德队的时候,他从实德梯队中选拔年轻队员,吕建军是被重点推荐的一个,但遗憾的是,福拉多听错了翻译的情况介绍,误把吕建军的体重认定为90公斤,(而吕建军的体重只有70公斤)结果,福拉多一怒之下,放弃了吕建军。随后,他就被有远见的毅腾队老板崔毅买了过去。

关键词(Tags): #08奥运#球员介绍#国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