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镇上那个卫生院 -- dreamflyer

共:💬19 🌺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小镇上那个卫生院 (二)

现在想起来,当年的小镇,的确是个别致的地方。我还记得旧旧的青砖城墙,下面是一条不太宽的护城河。我早先住在乡下,一条叫青白江的河流旁边。我读的小学叫“清江小学”,门口有两棵巨大的榕树。以前,这里是一座古寺。我疑心当年悬挂在办公室门外,那口斑驳的古钟,还是和尚们遗留下来的。

现在一切都没有了。七十年代的婴儿潮之后,小学渐渐荒废。有一年我回去,透过门缝,看见里面堆满了柴草。现在的小孩子们,即使在农村,也是由父母或爷爷奶奶接送,坐着摩托车到乡里的中心校就读。就是想去镇上,也不是什么难事。来往的中巴车,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像我当年,想看场电影,就得步行近十里路到新繁镇上去看。

我还模糊地记得,那时候我们一大群小孩子,排着队,在一条碎石机耕道上走快乐地走。两旁,是初春青幽幽的麦苗和油菜。当看到前方村子的缝隙里透过旧城墙的影子,和一群翩然飞过的白鹭时,我们就知道,小镇就快要到了。

新繁镇现在还是以白鹭闻名,当地人称白鹭为“白鹤儿”,一种长得像仙鹤,体型却小得多的水鸟。当地人读尾音“儿”时,卷舌音很浊重,听起来很像“白花儿”。还有一种类似的鸟叫“半头黄”,在初夏的秧田里鸣叫,筑巢。镇上有个历史久远的公园,叫“东湖公园”,小巧别致,里面颇有几棵古木。夏天,进公园的人都会很小心。因为浓密的树荫里栖满了“白鹤儿”,而这些鸟儿有点像公园里乱吐瓜子壳的茶客们,对环境卫生毫不在意。

从公园出来,一条长满阔叶梧桐的狭小街道往镇的两头延伸,往东边不远处,出东门。在梧桐树的尽头,就是这间卫生院了。我外公在这里干了几十年,方圆几十里,老一点的农民几乎都认识他。早年,他在乡下住,每个星期,都会沿着那条机耕道步行回家。

——“吃过饭没有?叶三爸?”一路上和他打招呼的人不断。

这是一个和蔼的老人,身材矮小,清瘦,脸上时刻挂着笑。两道眉毛浓浓的,其间挑出几茎细细的“长寿眉”。他为人相当随和,一般情况下沉默寡言。有些时候还很可爱,比如,退休了打麻将。他,另一个老头,外婆和另一个老太婆。刚开始还可以,打着打着,外公忽然发现,自己砌的牌不知这么的,和隔壁老头子的连在了一起,变成一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绿色长蛇阵!

问题严重了!外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在长蛇阵上乱插了好几回,早就忘了那几张是属于自己的了。他没有办法,只好求救于外婆,结果被精明的外婆一阵臭骂:“哦!药书你就记得住,连几张牌都不晓得了嗦!啥子死脑筋嘛!”但外婆骂了也是无法:这牌是要五分钱一圈的!外婆牌桌子上的口碑很好,总不能扭过头去帮外公看牌啊!

更糟糕的是,隔壁的老头子也正瞪着长蛇阵摸脑门呢!

结果,两个老头子只好凑在一起,你一张我一张地细细研究,旁边两个老婆婆唉声叹气地好一阵数落。

到了药房里,外公却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矮小的身板虎虎生风,左手捏着杆小秤和药方,右手噼里啪啦地开合着药屉,动作比外婆打麻将的手法还利索。其间还要小跑着出去,用外面桌子上那面小铡刀,嚓嚓嚓地给药材切片。然后,迅速地回到药房里,往药纸上一倒,一条细细的棉线捆紧,递给挤在窗台外面的农民。

有时候,农民为了省那下一两块钱的门诊费。便跑到药房的窗外,讨好地对我外公说:“叶三爸,给我捡副药嘛!”

外公一般都会爽快地答应,“好,要西药还是中药?”

然后,他在几个个大玻璃瓶子里各捡几粒药,分类用灰纸包了,快速在一张划价单上写几笔,一起递过去,交代完服用方法,然后说,“好了,去收费处交钱。”

就这么简单。医院的领导们也不管这些小事,他们的家大都在附近的村子里。脱了一身白大褂,下到地里还是标准的农民。

每当这种时候,老乡们一般都会要西药。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西药见效快。外公的西药很简单,比如,他对付咳嗽(如果是热咳伴有喉咙问题的话)的药方是这样的:红霉素+甘草片+感冒清+维生素B2,加在一起价格不到两块钱!我试过,效果好像还可以。不过,由于的确太过于“简陋”了,连我妈妈都有些信不过他。

中医才是他的本行,他有几本破破烂烂的药书,里面还夹杂着自己琢磨出来的几张“经验方儿”。有一段时间,我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他听了很高兴,便翻出来给我看,还说,以后会“传”给我。那天他的话很多,当时我想,在内心深处,外公多少还是有些寂寞吧?

不过,我的兴趣不久后便发生了转移。他见我忙,也没有再提起。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那几本药书还在不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