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崛起策 -- TH的鱼

共:💬67 🌺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崛起策六:从中西文化的认知差距谈如何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不断深化,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当前,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占有全面主导性的地位,西方国家如何看待中国,西方媒体、政治家和大众舆论如何看待中国,他们对中国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评价,他们的中国观中存在着哪些主要的偏差和误解,都应该是我们积极了解的重要信息。

  

  国家软实力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言的。国家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同等重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只有在软实力和硬实力同等强大的情况下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强国。在软硬两种实力中,硬实力是基础,是创造软实力的重要的物质条件;软实力能增加一个国家在世界受欢迎和认同的程度,有助于通过文化或是制度上的吸引力增强一个国家的硬实力。

  

  当然,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各种政体中存在着软硬两种实力不相符合和不相协调的情况,需要具体看待和分析。一种是硬实力强大,软实力疲弱甚至是完全缺乏的国家,比如 20世纪的纳粹德国和苏联。纳粹德国一度是世界上经济和军事实力超群的国家,但由于其军事侵略扩张、鼓吹种族主义和反人类的暴行成为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公敌,当然谈不上有任何软实力。苏联在二战后跃升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并且以世界共产主义的中心自居,成为两大集团中共产主义集团的龙头老大。苏联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在世界上堪称强大,硬实力是勿庸置疑的。但是政治上极权主义的KGB统治模式,经济上计划经济模式的失败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使得苏联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模式上毫无吸引力可言,而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反感的模式。即使在苏联强行控制的卫星国东欧诸国中反抗苏联的统治也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苏联是一个不平衡的“瘸腿强国”,一方面硬实力非常强大,另外一方面软实力却严重缺乏。第二类是硬实力比较薄弱,而软实力上却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国家,比如希腊和意大利,两国在今天属于硬实力寻常的国家,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位居世界第七,但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没有显著的影响力;希腊则是发达国家中的后进国家,不仅国民生产总值很低,就是人均GDP也在发达国家中属于较低水平。但是没有人今天会否认,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孕育了西方现代文明,古希腊的哲学思辩和古罗马的法律体系今天仍在方方面面影响和形塑着西方国家,可以说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世界文明的源头。今天希腊和意大利依然有着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尽管两国不属于世界强国,但两国的文明成功地转化成西方现代文明,成为软实力较为突出的国家。印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归类到这一类型的国家,印度的印度教和印度文化影响着南亚诸国(尽管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信仰伊斯兰教,斯里兰卡主体民族信仰佛教,尼泊尔的宗教信仰纷繁复杂,但这些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印度文化影响的痕迹),从印度发源的佛教则影响了世界各地近三亿的佛教信徒,并涵盖了东亚诸国家和地区。但今天印度的硬实力则依然有限,总体国力还不具有世界强国的实力,软实力较强,硬实力较弱是印度的特点。第三类国家是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比较强大的国家,当前只有欧盟和美国可以归入这一类别。考虑到欧盟是新兴的超国家体,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因此只有美国够资格被称为同时具有强大硬实力和强大软实力的国家。美国不仅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强,拥有庞大的经济产出,强大的科学研发能力和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在软实力领域美国的法律制度、民主政体,美国自由开放的移民文化,美国的快餐文化,美国的电影和音乐都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世界各国的精英阶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美式英语则通行全球,成为国际领域交流的“世界语”,世界目前尚无任何语言可以取代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尽管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在小布什执政期间大大受损,但不容否认的是,美国本身的吸引力依然巨大,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仍然把移民美国看成是首选,很多人谈到移民美国的原因时常常说:“美国比较自由”,“美国社会很开放,不排外”,“美国机会很多“,“美国很民主,而却是个人人遵守法律的国家”。无论这些观点是否全面和正确,但这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软实力上所具有的吸引力会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巨大益处,会让国际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大量流入该国,反过来增强该国的科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其硬实力。提高软实力,应该是崛起中的中国一个重要话题,它应该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增长也同时提高,帮助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影响力。

  

  鉴于这个题目内容非常广泛,笔者打算在这一篇里从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谈起。在中国崛起策的最后一篇笔者将谈论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对世界的影响力。

  

  总的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印象和报道最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迁。1990年代由于诸多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报道相当负面,在大众媒体和新闻报道中中国的形象已经几乎被妖魔化,对中国的报道总的来说不多,一旦有报道,多数情况下总要和中国的政治体制、人权问题、民主法治问题挂钩。西方的报刊、杂志和电视传媒对中国的报道充满强烈的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和偏见,批评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西方成了一种“政治正确”。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逐渐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力,也由于西方世界对于美国违反国际法和世界民意入侵伊拉克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分裂,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和正面报道不断增加。中国经济繁荣给西方国家带来的机会和经济利益让西方国家不得不调整眼光正视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的媒体和舆论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报道中国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仅报道中国文章的数量明显增加,篇幅也越来越大,关于中国的专题报道也越来越多,而且报道中国的题材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再是局限于以往的民主、人权和政治体制的主流话题,而是更多地报道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能源政策等话题,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文化,包括艺术、历史、考古发现、文学、中医甚至流行文化,也有不少报道聚焦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西方国家中在最近几年内也产生了汉语热,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学习汉语,也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去中国留学、实习和工作。当然,我们在看到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日趋客观和积极的同时,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西方国家已经完全正面地看待中国。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虽然日趋正面,但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在文化和政治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由于中国国内还存在着一定的人权和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问题,西方国家的中国观也是多元的和不同的。

  

  一般来说,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和开放政策时,报道多趋于积极和正面;在报道中国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权状况、民主法制和中国政治体制时,报道多趋向于消极和负面。当然,近年来西方媒体也罕见地出现了要求客观中立认识中国政治体制和中国渐进改革的呼声,认为中国温和渐进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的稳定和经济繁荣,而俄罗斯等国的激进的政治改革导致了这些国家长时间的动荡和不安,间接延缓了这些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是主流观点,但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反映了西方国家的部分媒体人士越来越愿意更加深入地认识剖析中国,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意识形态的偏见来攻击中国。

  

  中国人和西方人常常由于文化差异、政治制度差异和对某些问题认知上的差距产生误解和认识偏差,有些无心的误解和误会往往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在德国留学生活多年和在欧洲诸国游历的经历谈一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很多问题上的认知差距和误解,进而就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