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崛起策 -- TH的鱼

共:💬67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崛起策七:中东危局下的中国利益

 

  最近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军事打击让中东地区再次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以色列以首先遭到黎巴嫩真主党的袭击为由,高举“自卫反击战”的旗帜,对黎巴嫩进行了完全不对称的军事打击。之所以称这场战争为“不对称”的战争,是因为世人都知道以色列是个袖珍高科技帝国,而且背后有超级大国美国的支持,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曾经以一国抵挡多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活生生地上演了“小欺大,少胜多”的大戏,让以色列取得了对阿拉伯国家巨大的心理优势和军事优势。这次的对手仅仅是黎巴嫩的一个政党和游击队,背后顶多有哈马斯的暗中支持,因此对以色列来说是一场轻松的小战争,是两个并非同等量级选手的比赛。

  

  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以色列甘冒天下之大不不讳,公然对黎巴嫩南部地区狂轰滥炸,杀伤大量无辜平民和儿童,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呢?难道以色列真的是自卫还击吗?为什么那么多的阿拉伯国家并没有采取多少实质性的国际抗议运动,面对同一民族的信仰兄弟惨遭杀戮无动于衷呢?为什么以色列在进攻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接受国际调停,准备逐渐停火,并逐步撤军呢?以色列想通过这场战争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美国一如往常支持以色列的军事打击,甚至在以色列士兵大开杀戒和误炸到联合国维和人员时,美国也百般阻挠联合国哪怕是通过一个象征性的谴责议案呢?难道美国不知道自己的国际形象,特别是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国际形象已经跌到最低点了吗?难道美国不想争取广大伊斯兰国家的民心吗?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得从中东地区历史、文化、宗教和美国的中东战略等不同角度梳理一下中东地区的主要矛盾,以达到拨开迷雾见天日的目的,否则在层层乱象中容易掩盖一些本质的问题。本文中笔者设法把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个案放到美国的整个中东政策的架构里来分析,而不是单单谈南黎巴嫩问题。

  

  总的说来,在中东地区存在着七大矛盾,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极为复杂的局面。

  

  矛盾一: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的矛盾。犹太教是一种排他性很强的宗教,因为以色列人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也坚信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历经亡国和迫害的苦难后必然会重新回到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地区复国。犹太复国主义是1948年以色列成立前犹太民族最强烈的集体信念,耶路撒冷是犹太民族的圣城,犹太人在哭墙前的悲伤的宗教情怀积淀着千年的民族长恨,远离祖先圣殿之痛、亡国之恨、民族惨遭灭绝屠杀之悲化为犹太人凄惨的哭声,感人至深。阿拉伯人本与犹太人同源,属于闪-含语系和人种,一般人认为阿拉伯人是旧约圣经中先知亚伯拉罕的一个儿子叫以实玛利的后代。因此阿拉伯人对犹太圣典中的先知和领袖人物也加以推崇。只是穆罕默德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大大地发展出了许多新的教义,并通过所谓天启古兰经的形式产生了伊斯兰信仰,利用新兴伊斯兰信仰穆罕默德统一了阿拉伯部族,其继承者将其一步一步扩展到全球。今天,两个互为同源,宗教相互承接的民族在领土争端、圣城争夺、战争冲突和血腥仇杀后早就成为不共戴天的两个民族,很少人会在想到两个民族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亚伯拉罕。仅从面积和人口上来说,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今天是不对称的,以色列实际控制的区域仅仅为28000平方公里,人口仅600多万,阿拉伯人则拥有22个国家(包括北非的马格里布国家在内),拥有近三亿人口和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以色列宛如是在敌对的“阿拉伯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如果算上广义的伊斯兰地区,加上土耳其、伊朗和中亚诸国双方的实力就更加悬殊。

  

  矛盾二:伊斯兰国家内部教派的矛盾。在历史上由于穆罕默德的继承问题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和冲突,伊斯兰教派内部分裂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逊尼派以正统自居,认为什叶派是异端。双方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血腥仇杀。由最初的继承问题为开端,两大派别在诠释古兰经的教义上也产生了分歧,因而越走越远,终至双方的分裂不可弥和。今天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是逊尼派穆斯林(约占世界穆斯林人口的80%强),只有少数国家属于什叶派穆斯林。伊朗和阿塞拜疆全国都属于什叶派穆斯林,另外在伊拉克西南与伊朗接界的地区也多为什叶派穆斯林,什叶派穆斯林还散居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家,几乎不成气候。惟有国土较为广阔、人口众多和宗教极为狂热的伊朗因为其什叶派倾向成为许多阿拉伯国家中恐惧和防范的对象。1980年代霍梅尼时期伊朗的宗教狂热和进攻性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阿拉伯正统教义派国家非常担心伊朗在中东的乱局特别是伊拉克的乱局中乘机火中取栗,把本来属于逊尼派的地区“什叶派化”,因为宗教的正统对于许多阿拉伯人来说是高于一切的。以色列属于外忧,伊朗在某些阿拉伯国家中则属于内患,其危险性不下于以色列。

  

  矛盾三:大国民族主义带来的矛盾。伊朗人在历史上曾经建立了波斯帝国,也曾经产生了象居鲁士和大流士那样气吞山河的杰出君主。波斯帝国在全盛时曾经地跨亚欧,国土远及地中海,以后的安息和萨珊王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国。伊朗人今天仍以波斯人称呼自己,显示出对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和对历史上强大文明的追忆,再加上今天特殊的什叶派宗教文化让伊朗人有一种特立独行的使命感要扩展自己的文化。

  

  土耳其是今天中东地区最为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由其国父凯末尔开创的现代宪法国家让土耳其成为亚洲继日本以后的另外一个“脱亚入欧”的国家。然而在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和扩张是土耳其人大突厥主义的源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度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并攻下了历史悠久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攻入了欧洲腹地,让中世纪基督化后的欧洲国家和罗马教廷受到了空前的威胁。土耳其人也长时间统治了北非、中东和伊朗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直到近代奥斯曼土耳其败于俄国和英国后才开始借机宣布独立。今天土耳其人的大突厥主义思想依然很强,土耳其依靠其在突厥国家中相对先进的经济地位大力支持其他突厥语系国家,企图建立一个大突厥斯坦的网络。

  

  因此虽然同为伊斯兰国家,阿拉伯国家一防伊朗,一防北边的土耳其,精力被大大分散。

  

  矛盾四:民族和种族的冲突。从小亚细亚到中亚这片广袤的地区堪称人种库,无数古老的民族在这里生活过,无数征战、杀戮和民族大迁徙发生在这一区域。读读旧约圣经就知道了,多少大帝国曾经在这里诞生、扩展和覆亡,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历史不断在这里轮回着。一些民族在进入现代民族国家时代成为赢家,比如有22国的阿拉伯人;有些民族的统治疆域大大缩小了,如土耳其人和波斯人;有些古老的民族消失了,如亚述人和古巴比伦人;有的民族则成为悲情民族,没有自己的国家。譬如生活在土耳其东部、伊拉克北部和伊朗西北部的库尔德人是一个拥有至少4000年历史的民族,几乎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库尔德人的身影。然而,仿佛是历史的捉弄,库尔德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成功地建立自己的国家,而成为不同国家的居民,常常受到逼迫和驱赶。今天库尔德人建国的热情已经达到顶点,他们的“分裂运动”在土耳其遭到残酷镇压,许多库尔德人被迫流亡他乡成为难民。有趣的是,他们以我国已故领袖毛泽东为精神崇拜对象,企图以边缘地区的革命颠覆中心(农村包围城市),从而达到联合不同国家的库尔德居民的目的,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库尔德斯坦。

  

  同时,在苏联分裂后的亚洲的巴尔干-高加索地区,民族情况也是无比复杂。亚美尼亚的居民曾在历史上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实行种族清洗,今天仍有国家法定纪念日来纪念这段悲惨的历史;阿塞拜疆人属于突厥语族,跟土耳其有天然的亲近感,而伊朗北部临近阿塞拜疆地区又有大量阿塞拜疆人,伊朗深恐北部被“策反”;而伊拉克东南的大量什叶派穆斯林又是伊朗“策反”的对象,伊朗很想分裂伊拉克,建立一个更大的什叶派帝国;同时,借伊拉克战争天下大乱之际,北部的库尔德人正在筹划从伊拉克分裂出去,支援北部生活在土耳其的库尔德兄弟。

  

  鉴于中东地区无比复杂的民族和种族情况,中东国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很容易被大国利用,来达到控制这一地区的目的。

  

  矛盾五;大阿拉伯主义带来的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进入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后,阿拉伯地区由22个国家统治。一些阿拉伯国家中不断涌现“民族领袖”,试图统合阿拉伯广大区域。前埃及领袖纳赛尔、被美军颠覆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利比亚领袖卡扎菲都属于这一类领导人。鉴于各阿拉伯国家都已逐渐发展出独立的国家主权意识,而且各个阿拉伯国家由于石油储量的巨大差别,也由于各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许多富裕的阿拉伯国家特别害怕民粹式的大阿拉伯主义,借阿拉伯统一的名义来实现财产的再分配,从而让穷阿拉伯人夺了富阿拉伯人的权。这种恐惧不仅存在于海湾阿拉伯国家富裕的石油大亨的心中,也根植于许多经济发达的阿拉伯国家的普通民众的心中。萨达姆以暴力手段入侵科威特,就是其大阿拉伯思想的具体体现,如果当时第一步成功的话,萨达姆就会继续扩张,力争成为阿拉伯历史上又一位民族英雄。

  

  大阿拉伯主义深深地分裂了阿拉伯国家和社会。对于极端贫穷、失业率极高的阿拉伯国家来说,萨达姆是英雄;对于富裕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和卡达尔的中产阶级居民来说,萨达姆是恶棍。一个萨达姆去了,但大阿拉伯思想依然广泛存在,割裂着阿拉伯世界。

  

  矛盾六:“平行国家”的存在带来的矛盾。许多在阿以冲突前沿的阿拉伯国家长期饱受以色列的侵略和凌辱,国家作为一个合法的权利机关已经失去了威望和基本的统治合法性,也失去了基本的控制力。在贫困的城市街区,人口爆炸、基础教育空白和工作机会的缺乏让极端的宗教思想和基本教义派有了可乘之机,城市游击队和恐怖组织应运而生,扩展迅速,吸收了大量年青人的加入。许多非国家的恐怖主义组织和极端宗教组织甚至接管了部分国家权利,他们训练军队、警察,甚至还发展了社会福利和社会济贫运动,拥有很强的民意基础。这些势力坐大后就形成了所谓的“平行国家”,如黎巴嫩的真主党和巴勒斯坦的哈玛斯组织,他们取代了国家合法的暴力垄断地位,可以在一个国家的部分地区内替代国家发号施令。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对这些“平行国家”极为恐惧,害怕这样的组织跨国进入本国,从而导致自己国家合法政府的解体和瘫痪,以及整个社会的脱序。一些国家甚至希望“借刀杀人”,借用敌人的刀杀掉自己人,真是何其悲也!

  

  矛盾七:石油产量带来的矛盾。阿拉伯国家及其临近国家富产石油,这是阿拉伯国家的幸运,也是灾难的肇始原因。大国通过一切手段介入该地区,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涂炭生灵。这正应验了我国一句古话:怀璧其罪。不仅大国竞相角逐于中东,就连阿拉伯国家之间也常常为石油管道的流向和领土争端而发生冲突和争执。

  

  以上七种矛盾成为主要大国超控的手段,特别是鉴于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该区域的影响力大大下降,远远不及美国,欧洲联盟主要国家也只能在区域和谈中起到有限的作用,美国在中东的作用是很令人玩味的。美国很好地利用了近东到中亚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文化、宗教和国家间的矛盾,深刻看透阿拉伯国家的集体心理,是美国在中东的博弈能每战必胜的重要原因。美国著名的战略学者布热津斯基在其所著的“大棋局”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欧亚大陆是世界中心,中东则是欧亚大陆中心,而苏联的解体产生了亚欧大陆的黑洞和巴尔干地区,也就是高加索地区和中亚五国,鉴于这些区域还没有大国能完全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地缘位置极为重要,紧邻世界几大油库,是美国战略上必争之地。回到一开头笔者提出的问题,很多难解之处从美国中东战略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