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国走江南闲记之一:上海和南京 -- dreamflyer

共:💬68 🌺8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回国走江南闲记之二:最忆是杭州

“江南忆,最忆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听潮头,何日更重游?”

和南京一样,到了杭州,我好像来到了一个曾经很熟悉的地方,有一种重游的感觉。鲁迅当年讥笑说,中国人都有一种“十景病”。惭愧!我就是鲁迅所说的那种“中国病人”。上中学的时候,就能够很流利地把“西湖十景”完整地背出来。尽管在那个时候,连西湖的水都没有碰一下。江南,杭州,西湖,在这湾浅浅的水中,似乎千年以来,中国一半以上的文化传统,都可以在这其中捞上来。

不过,这一次来杭州,让我最震撼的不是西湖的文化,而是杭州一带的富庶。从上海到杭州,沪杭高速公路两侧,农民们的住宅让人目瞪口呆。先前,我一直认为,我的家乡成都平原一带,沃野千里,古称天府之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好地方。那年到南京的时候,这个观点稍微做了一点修正。因为,你坐车从成都平原的田野间穿过,会看到一栋栋白色的二层楼房。方方正正,瓷砖贴面。老实说,是要比当年我住的稻草房强得多,但怎么看,都有的接近大城市里的一种深受大家欢迎的小型建筑。这种建筑,搞怪歌手胡吗个在歌中形象地唱过:“……守门的大姐递给我一张手纸,说,三毛钱一位。”

南京的农民住房显然比我家乡的高明,我看到的不少都是白墙黑瓦,这样光从外形上,就站了一点美学上的上风。再看高度和宽度,似乎也高一截,或者是肥了一大块。这说明人家有钱,买得起砖瓦。不过,到了杭州上海之间一看:我的天,这,这还叫农民的住房吗?如果放在外国的沙滩上,几乎就是一幢幢的度假别墅了。同行的老外们个个目瞪口呆,我目瞪口呆之余,还多少有点自豪。我指指点点地夸耀说:这些可都是在二十年之内发展起来的,只有二十年呐!二十年前,我往车窗外指了指——都是那个样子的。

在大小洋楼的缝隙中,偶尔能看到几间快要坍塌的茅草房,很明显的,已经很久没有人住了。

——从外表上看,杭州一带的发展,恐怕至少会是领先成都十年。

沪杭周边的农居有一个很奇怪的特色:家家户户都在顶楼建一个小小的,类似于电梯房的小阁楼。阁楼顶上,还都竖着糖葫芦一样的一串闪亮的金属球!几乎家家如此,有些农家仿佛比别人更有见识,他们屋顶的金属球体,巧妙地构成了埃菲尔铁塔的形状。

——这个小阁楼是干什么用的呢?

导游当然不肯放过这个卖关子的机会,那间小阁楼是干什么用的?请各位朋友猜猜看,猜中的有奖!他说。

有人很直接,说是电梯间。但大家立刻就否定了,有钱也不能这么有钱吧?三层楼也修电梯?有人说是晾晒东西的,但后来我们发现,小阁楼都装着蓝色的遮光玻璃。而且,晒东西直接放在屋顶不就可以了,还要放屋里藏着?又有人说是看风景的小阁楼,但高的看风景,未必矮的也看?而且,有必要修得这么密密实实的吗?

有老外突然冒了一句:穆斯林的祈祷房!

大家哄堂大笑,虽然样子的确有几分相似,但老外毕竟是老外,他不知道,“东坡肉”可是杭州一地的传统美食啊!

最后导游给的答案是在大家的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这里先卖个关子,杭州本地朋友也请忍着点。

(网上找到的,凑合看吧!http://www.be-word-art.com.cn/no25/images/20/20-20.jpg,http://www.be-word-art.com.cn/no25/images/20/20-12.jpg)

唯一的遗憾是,去的时候,光顾看景色了,却忘了把照相机摸出来。回来的路上,老早就把照相机挂在外面。但老天爷却很不配合,绵绵细雨下个不停,车窗上挂满了水滴,雾蒙蒙的一片,怎么照?

这场雨后来一直跟着我们回到上海,登上东方明珠塔。一眼望下,白茫茫的一片,连黄浦江的影子都看不到。下了塔,登上了黄浦江的游船,望上一看,仍然是白茫茫的一片,明珠塔只看到几只大脚,上面的几粒圆球,根本就是无迹可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