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芝蔷

注册:2017-07-02 08:29:05
从五品下:朝散大夫|游击将军
💧17639
🌟693
💓3144

家园

收藏帖 / 50 上页 下页 末页
老老狐狸 2017-08-29 10:06:26🙂Z:集体化时期的分配制度与人口生育 ↑7 ↓0
[URL=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3A%28396bd937b12fd42cc3b33aadf5201a84%29&filter=sc_long_sign&sc_f_para=q%3D%E9%9B%86%E4%BD%93%E5%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老老狐狸 2017-08-28 22:52:00🙂公社提供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是需要成本的 ↑3 ↓0
当年,赤脚医生、民办教师等是有工分的。他们凭工分参与大队、生产队的分配。 包产后,赤脚医生、民办教师也要承包土地自己耕种。普通农民种地收获不再转移支付公社提供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需要福利的成本,留在农民手里的,自然会增加不少。 当然,代价就是农村入学率、升学率下降、人均预期寿命提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hwd99 2017-08-28 21:20:58🙂公社提供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全都没有了 ↑2 ↓0
于是,死亡率年年上升,入学率也大幅度下降。文革时代,我们人均寿命高于南韩4岁,到改开30年后,已经落后南韩7-8岁。参见: 世界银行:两个时代中韩人均寿命对比 - 黄卫东 - 草根网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老老狐狸 2017-08-25 02:47:26🙂Z:承包制主要是改变了分配关系 ↑5 ↓0
[QUOTE]承包制主要是改变了分配关系,没有了公社这一层级,而且国家的征购比降低了,对农民来说,比如以前一亩地产800斤,自己留400斤,但到到80年代初,亩产哪怕降到750斤,自己还可以留600斤。 粮食减产了但是分配却增多了,这就是事实。[/QUOTE]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老老狐狸 2017-08-25 02:44:59🙂为啥61年安徽农民比上年好过? ↑6 ↓0
61年,曾希圣在安徽搞包产到户,结果,安徽粮食减产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人以“当年农民比上年好过”质疑安徽省统计年鉴的的数据,其实呢,农民好过点是因为征购减少了。 1958 年,中央对各省实行粮食购销差额包干的计划管理体制。全国的粮食收购、销售计划由中央统一制定,省、市、自治区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老老狐狸 2017-08-24 06:24:06🙂关于安徽两次包产,我在河里发过文章 ↑36 ↓0
简单说,曽希圣60年代初在安徽搞包产,安徽减产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恢复增产速度慢于全国。换下曽希圣,恢复集体制的近20年,安徽粮食增产速度快于全国平均,人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 万小岗70年代末在安徽搞包产,同样是安徽减产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恢复增产速度慢于全国。安徽粮食增产人均产量由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陈王奋起 2017-08-29 07:24:14🙂包产到户仅仅提高了部分人的主观积极性 ↑11 ↓0
整体来讲并没有提高。 因为积极性还有另一种,我称之为客观积极性。比如在团队里面,别人都很卖力,我不卖力不好意思,其次会被领导批评。 分田到户之后,客观积极性消失了, 反正我最大,不干就不干。 过去农闲的时候,要堆有机肥,揽河泥,平整坡田, 参与大型水利工程。分田后这些事情都没有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俺老孫 2017-08-22 15:28:59🙂建国初困难时,主席说:宁可两个人的饭三个人吃不要有饿死的 ↑171 ↓0
主席不会同意“上吊不剪绳,喝药不抢瓶”的做法,不会把几千万拿着十几到几十块钱的低工资收入,为国家辛苦工作半辈子的国企职工下岗,推向社会自生自灭。 就如同当年他不信亩产万斤一样,不管多少中央省地的高级领导汇报拍照展示,他都不信,他派他身边的秘书田家英带着戚本禹等人回田的四川老家亲自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海纳 2017-08-22 18:59:25🙂最大陷阱就在粮食:84-95,除了89年,粮食就是不增产 ↑8 ↓0
而89,竟然在中央丧失领导能力的一年,粮食增产了。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testjhy 2017-08-29 08:37:11🙂我没有实际数据,但从趋势上讲 ↑0 ↓0
人口增加,耕作土地减少,所以能够维持住人均粮食微升并不容易,另外就是苏迅网友说的,副食大幅度改善,偶尔年份人均粮食下降并没有影响。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陈王奋起 2017-08-29 07:27:33🙂十多年还不能超越, 说明没有优越性 ↑6 ↓0
每年增加这么大化肥,农药,据说还有分田到户的制度优势,要求增加5%的产量过分吗?14年应该增长98%,接近翻倍。 即使有天气的起服,算10%好了,也不应该下降啊。 这个数据雄辩地说明分田是搓招。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hwd99 2017-08-23 19:01:04🙂到了2003年,人均粮食产量还低于1979 ↑1 ↓0
1979年人均粮食产量341公斤,到了2003年,反而下降到337公斤。当时实施了几十年的一胎制,人口增长缓慢。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 国家数据 http://data.stats.gov.cn/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海纳 2017-08-24 21:13:35🙂大禹治水也没有让自己不被水淹,愚公移山也没有出成山 ↑2 ↓0
一口你就想吃成大胖子,那就学邓打肿脸吧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博客南 2017-08-24 05:54:59🙂这个说服力有问题 ↑4 ↓0
1农业十二增不一定说明水利的正面作用,农药化肥可能起的作用更大 2大江大河治理的不错,不代表灌溉设施也不错 3从眼见为实角度,某地农村的灌溉设施确实破败不少,而且设施的维护农民基本没有积极性参与。同时农民只顾自身利益,解决问题也靠自身财力,抵御灾难的能力我看够呛。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俺老孫 2017-08-23 05:08:29🙂【转】究竟谁让中国人吃饱了肚子? ↑116 ↓0
http://mzd.szhgh.com/maoshidai/201708/145275.html   这个问题最准确最无疑义的答案是:中国人民。但是,这个回答又等于没有回答。因为就这个回答完全可以再接着问:那为什么在这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人民”一直不能让中国人吃饱肚子呢?任何 ...

收藏分类无分类再收藏

收藏帖 / 50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