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杨门女将多异族 -- 任爱杰

共:💬59 🌺1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汉族的文化特征的确有个变化的过程

太古早的不谈,个人认为从秦统一开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秦汉至衣冠南渡:这一阶段的是汉民族的第一个形成期,也是较少外来文化影响的时期。秦朝同一了文字,修订了典籍,杀掉了一帮反对派,这就为后来汉朝重新注解(本想用更激烈点的发明二字)上古历史,外儒内法,兼修黄老奠定了基础。而宗教信仰则还是上古祖先崇拜和本地多神崇拜的结合。宗法制度被继续明确。同时成为社会构成的基础单元。道教虽然兴起,但在大多数时候仍然是造反工具。

从衣冠南渡至北宋末年:这一阶段里,汉族固然混杂了五胡,但同时汉族也在持续的征服南方和内地的少数民族。不可避免的会将他们的文化风俗融合进来。佛教虽然在此之前就早已传入中国。但是开始兴盛却是在这段时间里。为应对佛教的刺激。道教也开始脱离原始的平民特色,而转为系统得按照佛教体系造神。而佛教也不甘寂寞。于是上古神祗纷纷被佛道两教改头换面,纳入各自的体系。

自北宋末年至鸦片战争:这个时期的特色是中国不断受到北方蛮族的入侵。汉族甚至数次被置于异族统治之下。同时与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地的交流和联系不断加强。儒、道、佛三家开始相互适应。由于蛮族的入侵,汉族甚至连衣冠都变了。但是蛮族虽然能够将汉族外在的衣冠变掉,却不得不在内里接受汉族的文化。当然,这并不是纯粹而无条件的。但是由于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汉字。而汉字写就的典籍几乎是唯一的经典,又加上科举制度。汉文化很容易得就将蛮族征服了。也是在这个时期,汉人对妇女贞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裹小脚,立贞节牌坊之类的变态举动也成了文化的一部分。

鸦片战争以后至今:和上个时期不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次必须直接面对和自己同样的一个文明。虽然中国并没有被外来的武力所征服。但是不得不说从文化上是基本西化了。对于这个异类的文明,中国开始时武力不及。如果想照搬以前那套文化征服,最大的问题却也是典籍问题。这本是汉族的优势。但是这个异类文明却拥有更多的典籍。而通过武力,这个异类文明让中国懂得“子曰诗云”很明显的没有“牛顿三大定律”实用。再加上科举的废除和西式学校的普及,于是汉文化就只能给自己包上一层又一层的西式外壳。这次不用征服者发布“剃发令”,汉人自己就把衣冠发式全都改了。甚至连书面语言也抛弃了以前的“之乎者也”改用了一大堆半通半不通的日译单词和句式。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全盘西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就没有必要讨论了。有些人愿意搞体用之争,特色之辩,那是人家爱好。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西化的一部分。

任老师提到日译单词。呵呵,社会主义这个词,就源自日本,是日译汉语。我闪,砖来了。

现在的问题,正如任老师所说,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第一次必须直接面对和自己同样的一个文明
。如何在世界性的民族文化消退大潮中,保留汉民族文化,已经不是迫在眉睫,而是生存危机。

家园 这不过是个以谁为主的问题

现在再搞体用之争不嫌晚点么。

至于谁同化了谁真的很重要么?我觉得到现在可以说基本上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汉族保留了文字,一部分习俗(例如过年给压岁钱,过春节才是过年,等等)。一小部分汉族仍然能够通文言,写古诗。儒家提倡的一些道德标准仍然为大家遵奉。当然要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至少表面上是不提了。裹小脚也给高跟鞋代替了。宗教上,平时不拜佛,临时抱佛脚,等等。

至于其他领域,衣食住行,意识形态那样不是西化了?而且俗文化还紧跟日韩香港等几个西方文化的二道贩子。

所以生存危机之类我看大可不必上线上纲。

家园 俺又糊里糊涂的表错了意思

这个生存危机,指的是民族文化的消亡。从任何角度说,文化多样性多元性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呢,俺的意思是,拯救保留好民族文化,是眼前之急务。

当然啦,危机里也有不少非常好的再造机会。比如春节晚会,那么差的玩意儿,无意中辉煌了二人转。最近几年,可能是二人转艺术史上最发达最灿烂的时间。

全盘西化当然不错啦。要不早散架了,想救也没个主体了。

俺和任老师说的是一件事,可这表述,嘿嘿,差到哪儿去啦。

家园 任老师这段评论精当且精彩

下面那贴也深得我心

人类历史上似乎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是某文明在强势文明的笼罩下,在师法该强势文明的同时又顽固地保存部分原生文明,最终原生文明重新发扬光大,与外来强势文明分庭抗礼。

所以我猜想,中华文明的未来发展结果,注定是一种混杂传统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东西。完全的民粹文明没有生存能力。但这种两大文明的混杂体,其生命力和所能达到的高度,恐非西方文明所能企及。

所以别看现在我们在文明上处于弱势,但这种弱势却促使我们以学习和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西方文明,同时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又赋予我们足够的智慧去鉴别西方文明,判别出哪些是合于我者哪些是不合于我者,合则留用 不合则去除。如此这般,中华文明迟早会融合发展为一个新的文明,而且是高于现代西方文明的文明。

而西方文明要想借鉴我中华文明中的优秀部分,可能性却小得多。一则他们现在本是先进的强势文明,借鉴弱势落后文明的动力明显不足;二则他们的文明先天的容纳性也不如我中华文明。所以嘛,嘿嘿嘿...

说到底,在文明方面,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 我悲观,是因为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中华文明弱势落后的现状无法改变;另外我对西方文明中的许多部分也是深为仰慕,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爱,这也意味着我对中华传统文明的相关方面的失望。但同时,对于遥远的未来,我却对中华文明能再度立于世界文明之巅充满信心。当然那个中华文明与我们传统的中华文明是同中有异。

家园 同意这种看法

善于学习和努力学习的,最后总是会领先的。

家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当传统农业经济完蛋后文明肯大变

中 国 文 明 坚 持 了 两 千 多 年 在 本 土 的 主 流 地 位 , 关 键 就 是 她 是 最 适 合 中 国 社 会 的 文 明 , 而 中 国 的 社 会 结 构 也 是 最 适 合 中 国 地 理 环 境 的 形 式 , 所 以 几 千 年 来 外 人 来 了 一 批 又 一 批 , 都 被 同 化 了 。 还 有 个 例 证 是 蒙 古 新 疆 中 国 的 政 权 多 次 将 其 控 制 却 从 未 成 功 的 将 中 国 文 明 传 过 去 , 倒 是 日 本 朝 鲜 越 南 很 容 易 接 受 。 这 说 明 咱 这 个 文 明 是 最 受 农 民 爱 戴 的 。 现 在 , 世 界 经 济 社 会 结 构 和 当 年 的 农 业 社 会 越 走 越 远 , 俺 对 中 国 文 明 将 来 还 能 剩 多 少 渣 实 在 不 乐 观

家园 精彩的评论。花之!但还是要为中华传统文明辩护一哈

我觉得,一个文明的特质当然脱离不开它所依存的地理环境,以及基于这种地理环境而产生的那种特定的主经济模式。但中国历史十分悠久,在主经济模式形成之前也曾存在过很多其他经济模式,而且历史上我们也曾不断融入外来文明,所以中华传统文明本身也是比较杂的。

说具体一点吧,如果我问老蝎:先秦文明、汉唐文明,和南宋/朱明文明,哪个更靠近中华传统文明的核心,您该如何回答?

我觉得是很难回答的。一定要我答,我只能说,差不多。

但事实是,南宋/朱明文明,是纯粹的农业经济基础上的文明,而先秦和汉唐文明则不完全是,还包含着商业文明、草原文明,和渔猎文明。

未来的经济发展,我的看法是多元并存的。很多行业会逐渐“非盈利化”,如同美国这里的大部分 utility 公司;政府机构包括军队系统也是这个性质的。这些行业就与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比较接近,所以这些行业的长期从业人员对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文明理念就容易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单这一条就足以保证了中国传统文明不会死绝。

同时,另一些行业依然会保持高风险和高增长。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自然对以竞争 探险为主题的西方文明/价值观 更为心仪。8过俺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明里也不乏竞争冒险意识,俺们这边虽是劣势但也并非一无所有。更何况,没有多少人如福士德那般老骥伏枥 志在千女 更多的人都是在年轻时选择高风险高增长类型的行业,中年时就选择去相对稳定的行业了。美国这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精英40岁之前都是在Wall Street or consulting firm 里打拼,一过40就找个 industry 一猫,收入稳定而且也不算低,舒舒服服的。

所以长远来看,中国的传统文明还是能保留下不少的。

家园 回贴晚了些。

照你的意思,我们汉民族只是表面上没被征服而已,实际上已经差不多覆灭了,因为我们一般都知道文化才是核心的东西,文化被别人改了或自愿用了别人的文化,就代表自己不如人家,被别人征服,是输了。

家园 嗯,就是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命去看这个局面。
家园 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实自汉至唐,中国文化就变了很多。例如汉基本还是上古宗教,而到了唐就拜佛拜得厉害了。如果让汉朝人穿越到唐朝,他一定会认为是到了外国。但这两大王朝都是汉文化的高峰时期。

吸收外来的文化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保持传统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文化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而文化的附着物除了文字,主要还是物质。有了高度的物质文明,才能有利于精神物质的传播。汉朝的物质文明高,匈奴受其影响,逐渐采用汉人衣冠文物。汉朝叛徒中行说极尽全力劝说匈奴单于放弃对汉族的物质依赖。不惜驰马荆棘丛中,以证明汉人的布衣不如匈奴的皮衣牢固。结果如何?匈奴还是汉化了。到刘渊起事时甚至自认为是汉朝的宗室嫡系。

所以就现在来说,西方文明凭借其物质力量的确达到了西化全球的效果。但是西化的程度,各国并不相同。物质力量相差太远的如美洲印第安人,早已或灭族或彻底同化。而物质力量相差并不太远的如东亚诸国尚能保持一定的文化传统而进行融合。

融合不是彻底同化。而是拿来主义的进一步深化。这个“拿来”已经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什么拿来,什么不拿,早已有默认的标准。更如凤凰涅磐。老凤化灰,死而又育。雏凤声清,体异而神在。中国文化应是处在凤凰涅磐后的又一次上升期。

家园 按照梅毅的说法,穆桂英是西南少数民族

按照梅毅的说法,穆桂英是西南少数民族。

梅毅同学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所谓的杨家将传说其实是播州杨氏搞的公关活动,在明朝生造出来的。而所谓杨门女将是西南的“穆寮族”。而这个版本的杨家将在播州杨应龙覆灭后被明朝禁毁,以致大大修改,从而面目全非。

家园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宋时就称杨家将

这个“学者”连基本文献都不读吗?

家园 就是早先在天涯煮酒自称大王的那个,他写的东西没法看啊
家园 大王的猜测虽然不见得合理

但是在现存元杂剧的杨家将中确实没有穆桂英和杨宗保这两个人物,杨金花杨排风这样的杨门女将的形象倒是出现了。而且明朝也确实出现过秦良玉这样的将帅级的历史人物。穆桂英进入杨家系列应该是在明朝时期。同时期的演义小说这样女性挂帅的情节几乎绝无仅有,女人是祸水的观点则是主流,水浒传就是代表,大王有这种看法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