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朝鲜战争泡菜坛,之零 -- 逸云三洲

共:💬74 🌺25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对

韩六师这一段,不属于加平之战。虽然两战是前后相连的。

你说的才是加平之战。

韩六师和陆战一师,作为九军一线,守卫LINE KANSAS的中央。英联邦旅在加平,作为预备队。一线被突破。加平遭到攻击,才有加平之战。我提到的,还在一线守卫战这一段。

老兄既然也谈了加平前一战当中韩六师的表现,先讲一句吧,韩六师似乎并不是你说的非战之罪吧,而是很不名誉。不战而溃。战役后李奇微和范佛里特与李承晚出现极其不客气的当面交涉,这是直接原因之一。

“The primary problem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is to secure competent leadership in their army.They do not have it,from the Minister of Defense on down,as is clearly evidenced by repeated battle failures on major units.……until we get competent leadership,there is little reason to expect any better performance of ROK troops,or any higher degree of confidence than presently exists among their UN comrades"

摘自范佛里特事后发给相关各方的备忘录。

这措词已是很厉害,考虑到外交礼仪,这实际已经是不得了了,私下美国人则是称韩军军官团‘腐败无能’。李承晚迫不得已,遂对韩军痛责,韩六师军官首当其冲。老兄饱读美军战史,我说的这些,您大概是连那本书,甚至页数都报得出的,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在这一战中,新西兰人则表现很好,这就是我在贴子里所说的了。

至于随后的加平一战里,英联邦部队打得很好,除了七十二坦克营参战的部队,参战的很多美军部队则打得不好,这是肯定的了。是不是奇迹嘛,说老实话,我是发现很多疑问的,所以在贴子里也回避谈这一战。加上我只是看了联军方面的,缺乏中国方面的资料(只看到零零星星),没有两方资料对比,对战史问题无法下结论,而且我也实在不想在这种问题上惹事。老兄有兴趣谈加平之战,其实可以另开一贴,跟在我后面,可惜了。不过既然跟在我贴子里了,简单回两句:

中方有多少部队参加攻击?从前面对韩国人打突破,你说一个军,美国人说是两个师,到底多少,从我这方面,看不到中国军队的说法,最好能将两面的资料合起来看,就比较好了。加平之战进攻的中国军队,老兄没讲,从字面看下去,似乎是一个军接着打下去,当然很可能并不是你的意思,理解错了,我看的资料,美国人说是一个师,英联邦方面说是两个团。中国方面的资料,我只能看零零星星,向加平方向突击应该是一个师。搞清楚两方兵力对比,武器装备对比,然后再是过程。说到过程,我是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的,就是双方同时‘叫救命’。

坏了,要全写太长了,有事跑开,先写这些。还有炮和兵的事,另回。

家园 【原创】菜鸟找炮泪花流

小安在前面说过,对武器不感兴趣。看书上网,凭兴趣办事,这本身当然没有错,本来就是玩嘛。可有时侯环境比人强,没兴趣的硬着头皮也只好去看一看。比如这会儿,做泡菜,本意是零料利用,益街坊,起个好题目,写的看的都一起亮亮眼,打义工做泡菜才不会累不是?主题原不是论述炮多旧才旧、兵多老才老了。不过Y兄是认真的,论述炮不旧兵不老。Y兄写论文我做泡菜,按说不应该是一股道,但Y兄执着,我也是知道的,不理不好;只好菜鸟再飞,去找一找,边找边哭: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简直是逼人入伙啊。Y兄这个强盗!!

关于新西兰兵老炮旧,是从一个英军军官那里批发来的。此人也参加过朝鲜战争,后来以上校衔退役。写过一些书,两年多前我看过一本,当然是讲朝鲜战争了,里面有一句:新西兰炮兵用的二十五磅炮虽然是一种旧一些的型号,但官兵打仗很有经验,照样成绩很好。也就一句话,没有展开,当然对菜鸟来讲,也就够了,反正不是主题,表扬人嘛,也就这样了。不过跟Y兄回话,不兴这样。只好有生第一次以武器为主题“研究”一下。一究之下,才发现很多人迷武器,原来也是有道理的,真当个玩意来搞,也有很多乐趣的。当然要指望小安在几个小时里迷上入伙,还是没门的,我只求把Y兄这个强盗头对付跑就好了,我可以继续说说笑笑。

跟Y兄讲话,说笑也难,算了,先按兄的调调说几句,待会儿绷不住又玩闹可别怪我,本性难移嘛。另外,菜鸟是武器纯外行,讲起来不合规矩,不会用术语啦,或出现错误啦,大家尽管砸砖,我当建筑材料收藏起来。

先讲一下这个炮算那一级。二十五磅炮是英联邦军队在二战里用的主要火炮之一,朝鲜战争里也用的是这个。我很久前问过了,有朋友说是相当于105榴这一级。这次谢谢朴兄给的资料和Y兄的解释,知道得更详细些,这个炮从口径上看比105榴小,粗讲就是88mm。Y兄认为从威力上讲比较复杂些,虽然不针对工事的情况下,威力未必输给105榴,但总体上认为是相当于苏军76 mm团炮。我这次虽然主要是查型号,不过也正好看到两份资料,比较英美制式的火炮,顺便也翻写几句,他们认为,英制火炮中,3.7-inch相当于美军75 mm(战争早期韩军装备)这一级,但射程短而弹重;英军的二十五磅炮相当于105榴这一级,只是射程长而弹轻。从配属上,二十五磅炮和105榴都是师属火炮,入朝的英联邦军在没有成立师之前,跟在各旅中,成立师之后,就是师属火炮;战斗中则经常配属给步兵旅,和美军105榴炮营配给团战斗群一样了。

二十五磅炮的型号很多,按大的讲是MK1、MK2、MK3,在二战结束之前都装备了。至于新西兰炮兵乃至英加炮兵在朝鲜战争里用的到底是那一种型号,我手边有限的资料里都没有直接提出,除了知道新西兰人没用MK3。再想找就要去泡图书馆了,那就不是几个小时的问题了,这个菜鸟是要避免滴。除非内行继续压迫外行。还是想个偷懒的法子,先分析一下吧,如果出现:

一、如果新西兰人的炮是二十五磅MK1;

二、如果英国人加拿大人用的是MK3;

两种任一,那结合我手边有限的资料,则新西兰炮就肯定旧了。但是对第一种,我以为肯定可以排除出去。第二种,时间上是可能的,除了英国,加本身也生产这种型号。但我没看到直接证据证明去朝鲜的部队用的是这个。而Y兄提到,三国都用MK2。那么就以此前提来再分析一下。

为嘛再分析?因为MKII里面还有不同的型号。主要是三种,最老的是使用MK1炮架的MK2;另一种是用MK2炮架的;再一种也是在炮架上做的改进,叫MK2/1。

从我看的资料里,有一份讲新西兰历史上的炮兵装备的,肯定新西兰炮兵到六十年代为止一直仍在使用装在MK1炮架上的MK2。同时提到其从未用过装在MK2炮架上的MK2;从另一份英国人的资料看,提到一句:澳新两国未使用过MK2/1。这样一来,只要新西兰去朝鲜的部队用MK2,那就肯定是最老的那种了,即装在MK1炮架上的MK2。

旧型号的炮,看来没问题了。我想上校不象菜鸟不懂炮,在这种事情上一般不会太乌龙。不过就有一个问题,上校是讲通常意义上的型号老,还是比较在朝鲜三国装备而言?单从句子里是看不出的。如是前一种绝对不错,如是后一种就又要争了:英加用什么型号?手边资料没有讲到这一层。去问问老头儿?我做不到。只好分析。用MK2炮架的MK2,虽然运动上方便,甚至可以空运,但也有缺点,当时用的不普遍,放到一边去。MK2/1,42年出来的,英加军队装备了这个型号是没争论的。问题是去没去朝鲜。这个就要谁看到确定的白纸黑字了。否则这会儿不好肯定也不好否定。

然后再说一下,都是MKII,炮架不同有多大关系?还是有的吧,MK2/1的炮架使用muzzle brake,减少后座力。我当然是菜鸟,技术上绝对外行了。抄一个数据,懂行的讨论吧。

Velocity Max Range

MK1和MK2: 518/1550(m/sec/ft/sec);1828/2000(m/yard)

MK2用Super charge: 564/1850 2743/3000

MK2/1: 609/2000 2743/3000

炮只能找到这里。兵的问题,Y兄找来分类统计,当然没错啦。不过说句老实话,部队的骨架是士官和老兵,我说颇多打过仗老兵,说法是不错的,一来还是老话,英国老头不会无缘无故讲新西兰营有经验;二来尼,我另看到过一份资料,一个加拿大军官说:我的营军事素质很好,只有37%的新兵。37%新兵的营素质就好,42%的新兵的营就差了?当然我是军事外行了,不能界定要多到哪个比例才够,不过两个参战军官的评价,一般还是不会凭空而来的。话又说回来,Y兄要认为不是老兵,就不是吧。

好啦,菜鸟的炮讲完了。肯定有很多问题,大家指教。

另外再谢一下Y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抢到沙发欢喜得泪花流。。。
家园 做个小板凳吧。。。
家园 所谓“奇异果”实际上就是从中国去的猕猴桃
不对
家园 加平的事情, 老兄说的很对。

关键的就是在于中方的资料少少, 就是一笔带过, 对这种不是很爽的事情写少一点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是正规的想写一点东西的就没有办法弄了,要是按照英军的材料写的话就是志愿军拼命攻,新西兰炮兵拼命打炮(当然也包括美军附近的几个炮兵单位), 澳洲步兵拼命防守, 守到弹尽援绝之后嗲跌撞撞往回撤(伤员先由美国坦克撤下),之后又变成志愿军拼命攻, 加拿大人拼命守, 新西兰炮兵拼命打炮(加拿大人甚至喊出“向我开炮”), 这样子打了两天志愿军终于被打跑, 还被美国骑兵队捡了个便宜,说是他们来救的。好像也不是意思很大。

至于加平之战(我这里用的意义比较广一点,准确一点来说就是40军对加平方向的突击。),中方的兵力问题, 前面也说了, 中方的资料说的很简略, 有的时候简直要靠猜。 但是突破时的兵力还是清楚的,我说(或者说是志愿军说)是一个军, 美军说是2个师(当然这里好像还是有点问题, 好像美军说是27军的一个师)突破, 这两种说法应该都正确, 因为中方的说法是40军一个军担任突破, 第一梯队2个师,第二梯队1个师,并没有矛盾的地方。 韩国人对两个师,垮掉,如果没垮掉, 马上就会上来第3个师,只不过韩国人垮的很快, 就不用劳动第三个师的大驾了。说白了就是这么简单。 韩国人废材是废材, 但是还是要指出要让他们一个师扛一个主力军还是有点超过能力范围,这种事情还要等一年半整顿以后到白马山才能出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小范围的加平之战, 我也相信志愿军的兵力就是一个师左右,前面没有说清楚, 要真来一个军, 那两个顶在前面的步兵营, 踏也踏平了。 那总统嘉奖状是没命拿了。

今天太晚, 人和炮的事情明天再说

家园 多谢老兄提醒

看来还是那句话,写东西一定要翻书,凭印象害死人哪。

家园 还是那句话, 看书的时候还得看前后文, 背景知识等

有的时候一个字弄错都会差的很远, 像这样既不知道这个英国佬前面说什么,也不知道他后面说什么,尤其是不知道他和什么东西来比, 这个东西拿出来说,相当勉强。

说来说去,其实就一条, 跟什么比的问题,说新西兰人成熟,有经验, 大体是不错的,和一般的美军部队比起来,这帮新西兰人平均年龄至少要大上三岁以上, 而且也经过层层选拔(大致是6人选一人),各方面的条件都考虑到, 再加训练几个月,和美国紧急动员起来的17,8岁的孩子比起来, 当然是老成很多了。 但是要说到里面有很多久经战阵的老兵, 就过了。 前面也说了,从年龄组成上来推断, 真正有可能见过一些大场面,而不是跟在后面混混的,也就100个出头的样子。当然这并不是说新西兰人的部队中一个老兵也没有,我上次引用的新西兰官战史上也有提到,他们第一次从釜山出发的时候,就有人想到10年前从雅典到奥林匹斯山的路途,两者惊人的相似,但是这种有10年前希腊战役一直到克里特到阿拉曼到意大利到卡西诺战斗经验的人, 怕是在里面真的是凤毛聆脚了。

这里说到加拿大人, 不妨多说两句, 加拿大在我看来是参战的英联邦军队里战斗力最差的, 这点连加拿大人也不否认,最近看一本加拿大人写的战史书, 开平之战的章节中就写如果志愿军不是先攻澳洲人,而是先打加拿大营的话, 肯定是守不住的。

至于炮, 实在惭愧,我对武器懂的也不多, 只是看到书上提到英联邦军队都是使用的25磅MK2型的炮,至于具体到下面亚型,那美国人也没有追究下去了。说来惭愧,以前去博物馆的时候还真摸过这炮, 但是要我具体说到亚型,也超过我范围之内了。说点能力范围内的, 我上次说76MM炮是团炮, 但其实苏军的师属炮兵也有装备76MM炮,苏军一个步兵师有一个122MM炮营和两个76MM炮营。

其实这个25磅炮说白了就是英国人保守落后的一个表现,一次大战中各国的师属炮兵使用的是75MM一级的火炮, 战后各国下一代师属炮兵的研制, 美德就直接往105MM靠了, 英国就来个半调子,不上不下。 不过这英国炮确实很好用,据说德国人在挪威缴了英国人丢的炮(MK1,所有的MK1据说都丢在挪威了), 爱不释手,专门组建部队使用这批炮。

家园 【原创】朝鲜战争泡菜谈之四:捞啊捞,捞不到野泡营

吃完生果、又吃野菜?照例是玩闹了。野泡营,自然是指野战炮兵营来着。那为什么又叫捞不到呢?还得从PX兄搞来的那些档案复印件谈起了。

说实话,对这批材料到底能解答多少疑问,懒人从一开始就比较skeptical,这在与PX兄的对话中也可见一些痕迹了。弄不好旧的问题回答不了几个,新的争论倒出来一堆了。美国战史材料的质量,坊间常有溢美之词,到懒人这里,也就笑笑口,嘴上不争,肚皮里还是要JLGL一下的,大概是常跑码头,不敢说见多识广,遇事多了,比较油一些吧。凡事神话不得,这个道理还是中外咸同的。当然不是矫枉过正,只要读者有相应的背景认识,又有充足的资源覆盖面,加上足够的耐心,旧档案一定还是最好的研究对象了。

随包不通兄着手翻译起,懒人也慢慢开始在阅读原文。顺便将PX兄高楼里的大批跟贴,也略略翻看一二,因看到yfb兄推荐七师人头表格的贴子,就把这套报表抽出来先看一看。可能是职业陋习,报表上手,不免纵横交错一下。那句话咋说地?对帐这件事不好玩,一玩就要七荤八蔬、牛头马嘴。果不其然。数字这东西复杂些,讲的人枯燥、听的人厌烦。先搁过了吧。谈一点野泡菜(一笑)。

言归泡菜,在美七师人头表中,十月的头几天表上,有一条附加栏,是关于“91 FA Bn”的统计的,按Light兄的解释:“91 FA Bn,91 Field Artillery Battalion ,额外配属的第91野战炮兵营”。

无疑这是很合理的推论,FA Bn是野战炮兵营的简称;不在常规四个师属炮兵营之内,当然也就是额外配属了。只是一般“第91野战炮兵营”,表达成“91st FA Bn”才比较正点,同表之中其他单位的序号就是这样规规矩矩写的。不过要是经手人真的偷懒,也是难保。暂时不要理它,真正的问题,恐怕还是在于“第91野战炮兵营”,也就是91st Field Artillery Battalion这个番号上。

以前说过,小安见了战史头疼,看见部队番号倒还些有亲切感,同好自然知道了,这是红酒鬼和白酒鬼的区别,各有一醉(一笑)。当时见了说是第91野炮营,就感到有些面生。回去后查了一下“手抄本”,美军入朝参战的炮兵里,果然没有这个营。还不放心,又网上网下来回折腾了一下,把各种资料途径证实参战的五十多个陆军炮营对了个遍,还是没有。

这就有些奇怪了,不过美国参战部队中途改番号的事情也多,如网友可能比较熟的陆战五团与暂编第一陆战旅的关系。既然入朝炮兵里没有,只好干脆直接去查一下91野炮营的行踪,还别说,这个营确实是有的,是47年12月由美军驻欧洲司令部最初批准建立的;不过到1949年5月的时候,91营的番号就被撤消了,人员装备改编成第519野炮营,隶属于第7732野战炮兵群;51年再改隶第36野战炮兵群,终朝鲜战争,这个营一直是在欧洲。

到此为止,虽然还不能彻底排除第91野战炮兵营(也可以重新建立,但没查出痕迹),这个营参战的可能性,应该说是比较小了。看来七师人头表上的这个“91 FA Bn”到底是谁,比较可疑了,我试着做过几个假定,但没有其他证据进一步证明的情况下,殊无意思,只能当练练逻辑推理吧。

当然逻辑推理很多时候也还是挺有用处的。小安没有捞到野泡营,转头就去捞伞兵团。关于187团有没有参战上甘岭之战的论述,PX兄高楼下的跟贴里,也看到了几个,如yfb兄就提供了两个没有参战的证据。我个人的看法,那个调防日本的证据,无疑valid;可Y兄再接再厉,另外再提供一个证据,摘一下吧:

“这个187团按照志愿军方面的说法是11月2日参战。 这里就贴一下当日美军伤亡名单。

United States Army - Casualty Date - November 02, 1952

Number of Records Found – 9

0002 - MP CO (DIV) - 2 INF DIV

November 2, 1952 - GEORGE L WOLDIKE - NASSAU COUNTY NY

0003 - MP CO (DIV) - 2 INF DIV

November 2, 1952 - THEODORE R NILSSON - QUEENS COUNTY NY

0009 - -

November 2, 1952 - ARTHUR A CARR - MC DOWELL COUNTY WV

November 2, 1952 - JAMES TINDELL JR - HOUSTON COUNTY AL

0017 - INF RGT - 7 INF DIV

November 2, 1952 - JOSEPH IURATO - KINGS COUNTY NY

November 2, 1952 - ROBERTO RODRIGUEZ - COOK COUNTY IL

November 2, 1952 - DAVID SILVA - SANTA CLARA COUNTY CA

November 2, 1952 - JOSEPH YOUNG - ORLEANS PARISH LA

0042 - -

November 2, 1952 - JAMES H FOMOND - COOK COUNTY IL

没有一个187团的人, 这个团如果参战,肯定不可能连一个伤亡都没有,又不是超人。”

这个证据,粗看上去应该说还象模象样的,咳要是细一看,就发现很有点忽悠了。

比如上面出示的论据中,其中0009项下:

“November 2, 1952 - ARTHUR A CARR - MC DOWELL COUNTY WV

November 2, 1952 - JAMES TINDELL JR - HOUSTON COUNTY AL ”

这两个人显然是没有指明所属部队的了,虽然极可能并不是187团的人,但以这样的表面证据,就推导出绝对的结论说:“没有一个187团的人”。逻辑上还是缺陷了。

虽然这样,应该说小安当时还是挺兴奋的,因为要是能找到这么个去处,可以按特定的日子搜索出当日全部阵亡人员来,确实是很有用的。可惜找了一下之后,很快就失望了。

看看我找到的,几个52年11月2日阵亡的美军人员:

JUAN A ROLON,31 INF RGT 7 INF DIV,Hostile, Died (KIA) ,Date Of Loss: November 2, 1952 ,Service Number: US50112418 ;

WALTER W WINKLER ,48 ART BN (105MM) 7 INF DIV ,Hostile, Died (KIA) ,Date Of Loss: November 2, 1952 ,Service Number: O-0064856 ;

…………

对一对名字,显然不在Y兄的名单里了。看来Y兄的名单应该是不全的了。如果本来就只包括部分阵亡人员,拿来作排除性使用,当然就不合逻辑了。

不过未必好怪Y兄的,这年头真要一本三正经地研究些什么,也实在是不容易。抬头一看,满眼证据,低头一走,到处陷阱。想取证一下,实在要火烛小心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套,人舞蹈、舞蹈人,想起来怕怕,小安自己也不知道讲错过多少话了。只是还有些庆幸,看来一向的基本路线还是对了,总结一下,叫:脚趾放低、气息放柔;凡是好商量、坚持菜鸟谈的大方向!虽不能降低被忽悠的危险性,再忽悠人的概率就会下降;纵使不幸传播了舞蹈信息,总还有些可恕之处,早发了通告,我是菜鸟嘛。

一笑。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了还是沙发
家园 我的观点

老兵各自有各自的经验。而且是很鲜活好使的经验。比如用避孕套套枪口,防止进异物等,尤其注重细节会灵机处置,比如卫生巾垫脚吸汗,行军途中一休息,一大队老爷们都坐下其中不少换卫生巾的,用过的用随身带的步兵小锹挖坑埋上,从外观上根本不会留下部队休息的痕迹。

老兵多,新兵学的就又快又好,很快就能成熟起来,融入老兵队伍中去。

家园 赞一个

总结一下,叫:脚趾放低、气息放柔;凡是好商量、坚持菜鸟谈的大方向!虽不能降低被忽悠的危险性,再忽悠人的概率就会下降

兄弟有个计较:趾高气昂、眼高于顶的那种“牛人”,多半是半瓶子醋... 比菜鸟其实也就多读了两本书,就跑出来言之凿凿,大有你才知道多少的味道...

真正把书读通读遍了的人,其实越是明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道理... 平时说话办事也一般不会张牙舞爪,脚趾都放得低低的...

沧海一声笑...

家园 这个数据估计是反坦克直瞄的

Velocity Max Range

MK1和MK2: 518/1550(m/sec/ft/sec);1828/2000(m/yard)w西n西„河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article/995570

MK2用Super charge: 564/1850 2743/3000

MK2/1: 609/2000 2743/3000

点看全图因为我的印象是25磅炮的设计标准是最大射程13000米,因为英军有大量库存的MK4型18磅炮的炮架.所以新25磅炮最初采用了MK4型18磅炮的炮架。1935年MK1型25磅炮研制,18磅炮炮架却难以承受强装药的冲击。使用3号装药时,最大射程达不到13000米,只能打到10500米。后来开发的MK2型25磅炮,其更坚固的全新炮架使最大射程达到12250米。由于研制工作的拖延,1939年二战爆发时英军装备的还是MK1型。MK2型于1940年最先装备了挪威战场上的英军。

该炮采用液体气压式反后坐力装置、立楔式炮闩、分装式炮弹(弹丸和发射药筒分开)。由于采用分装式炮弹,会导致该炮射速较慢,不能充分发挥立楔式炮闩的优点。但立楔式炮闩适合在空间狭窄的自行火炮上使用。

点看全图点看全图圆型座盘和弓形箱式炮架,该炮不用座盘时方向角只有8°,这时射击精度很差,通常只在紧急时刻使用。圆型座盘着地是25磅炮的主要射击方式。座盘可以提提供定撑。圆型座盘和弓型箱式炮架配合可以进行360°环射,这样可以迅速对付周围的目标。这个特点在山地战中很有用,因为山地很难形成连续的战线,四面八方都可能遭到攻击,所以火力能迅速机动是很重要的,适合支撑点式防御。二战后火炮例如著名的d30都用圆形地盘。闭式炮架的火炮不需要展开炮架,因此操作速度较快。这是25磅炮最大的优点。

  双室制退器和穿甲弹。 英军为25磅炮研制了9千克重的同口径实心穿甲弹。这种炮弹精度无法和长身管的加农炮发射的次口径穿甲弹相比,但实心弹动能很大,足以摧毁III号坦克。由于使用强装药,初速提高到609米/秒,在365米处0°着角可以穿透70毫米厚的装甲。由于后坐力增大,原有的反后坐装置难以承受,经常损坏,因此安装了双室炮口制退器。改装后该炮可以在1200米以内对坦克进行直瞄射击,威力足以对付德国III号坦克和早期的IV号坦克。诺曼底登陆后德欧洲战场上这种装制退器的25磅炮最为常见。

 点看全图

 火炮前车,此乃败笔,25磅炮主要由4吨的“贝德福德”卡车牵引。而前车这东西是骡马拖曳的装置。炮架和前车结合后,火炮重量由4个车轮承受,便于骤马挽曳。前车还有储备弹药和搭载炮手的功能。但是前车增加了火炮行军时的全长,不利于火炮通过弯道。这一缺点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导致很多印军25磅炮在仓皇撤退时跌入山谷。很多现代火炮都取消了前车,因为牵引车完全可以承受火炮的部分重量,弹药和炮手都可以装在车厢里。

家园 好玩,比战沙众们谈朝鲜战争要有意思的多

且看战沙的两位大拿们如何提供进一步的资料……希望是没有掺私货的。

家园 小A如今又成了朝战泡菜专家了

允许和尚菜菜鸟地板上打坐,听课启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