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可忽视的真相 -- 正宗鲁皮皮

共:💬126 🌺1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为了被淹死的北极熊,我决定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好可怜啊!不过,北极熊那一身毛据说很轻,它不是可以漂在水面上嘛。所以与其说是淹死的,不如说是饿死的。

最近这些日子,尤其是近半年,气候变化在西方简直成了一个时尚名词了。在欧洲这地方,谁要是做个报告不提气候,他下台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当然,要是提到气候变化的时候不稍带脚损中国两句,那就更对不起他自己了。

我觉得这个气候变化是西方人,特别是欧洲人近半个世纪以来好不容易找着的一个大金矿。欧洲人被美国人、被苏联人、被他们自己折腾得离世界领导力量越来越远。这下好了,气候要变化了,世界要倒霉了,总的有人出来拯救人类吧,你美国人不是退出《京都议定书》自绝于世界人民嘛,我欧盟正好挺上去,过过带头大哥的瘾。欧洲人好久没有这么扬眉吐气了,最近我看欧盟的人说气候变化的时候那精气神都不一样!

我觉得吧,这气候变化是怎么回事咱先放着不论。最近气候异常倒是真的,别的不说,今年冬天居然不下雪(最近终于下了),欧洲人可是打圣诞节就憋着滑雪呢,这下好了,你说马尔代夫要让海水淹了,估计没什么人操心,这滑不了雪可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于是乎千千万万欧洲人,特别是有钱人都感到了气候变化这四个字的分量。

要说关心环境这大家都支持,但是恐怕西方在鼓吹气候变化后面还有别的用心。现在天天叫嚷环保经济、低碳排放量经济,这是多大一笔生意。别的不说,只要欧美按照自己的工业水平制定一个标准,生产一吨钢材分摊的污染值不能超过多少多少,超过了加税,立马就能把现在产业转移吃的亏补回来。别人还不能说什么,谁抱怨谁是没良心,谁就是想让气候恶化大家都过不了好日子。过去有个“数码鸿沟”,这几年全球化给填得差不多了,西方马上就会弄出个“低碳鸿沟”来,看着吧,这样他们就又可以重新牢牢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了。

所以这气候变化问题今后会炒得比气温上涨还快,为什么,西方在这里面利益大着呢!

家园 大家的讨论让这个问题越来越有意思了。

花谢。

家园 二氧化碳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其实有点鸡和蛋的味道

温度升高同样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

我个人不认为这个关系图说明二氧化碳是温度升高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要是把世界上的水稻种植面积给减少个一半,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就是大家都要减肥了。

家园 回答如下:

那些图是直接截下来的,不过没有什么牛的,一般的播放器都支持截图,你只要仔细翻看一下菜单就能发现。值得一说的是现在的高清晰度影片的截图效果实在是好,和几年前俺看的JPEG图片一样清楚。

关于影片名字的翻译,就是Inconvenient这个词,我专门翻过词典,其意思主要是“不合适的,不适宜的,“,不过网上大多用“不可忽视的”,我想这是以讹传讹吧,但如此翻也未尝不可。

对有些朋友不同意戈尔的观点,撇开这不影片的主题不谈,单是看看戈尔如何做报告,我觉得这部片子也值得一看。所以同意你的意见

如何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来展示强化自己的观点,实在重要,又确实不容易啊

家园 有点疑问,

事实上要是把世界上的水稻种植面积给减少个一半,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为什么?难道水稻的呼吸作用强过光合作用?所以消耗的co2还没有产生得多?

家园 您客气了,这个问题确实有意思。

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最近欧盟打算对在境内起降的民航客机征收排放温室气体的税(标准说法是“把民航排放纳入温室气体交易体系”,这么说复杂了,我自己琢磨着就是要加税,有不同意的欢迎指正)。欧洲人从伊拉克战争开始就骂美国人玩单边主义,可在这件事上是彻头彻尾的单边主义,因为这么做违反了《京都议定书》、《国际民航协定》等等一圈国际公约,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但是欧盟就干的理直气壮,谁找他评理他拍谁,不就是仗着气候变化的这个道德制高点嘛!所以,我觉得,欧洲人抓住气候变化是真觉得捞着宝了。

不过说到环保意识,欧洲人真是强,我就遇到过欧盟的人,请他们吃饭,说不开车来,因为怕污染环境,非要坐地铁。见面三句话不离戈尔的这个片子,戈尔在美国怎么样不知道,在欧洲真快成圣人了!!

家园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

事实上连水蒸汽都是温室气体。

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而湿地则是甲烷的一大来源。

从网上古狗来的一个图上来看,从1984年到2004年的20年间,大气内的甲烷浓度审稿了接近10%,而1960到1995年这30多年里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大概15%左右。给我的感觉如果要把二氧化碳当成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从数字上实在是不能让我信服。

事实上,仔细看看过去几十万年里二氧化碳浓度和气温变化的关系,不难看出在不少时候二氧化碳浓度没有什么变化而气温却大幅度降低。有人说你把和哥儿那个图相似的图表放大来看得话,实际上是温度先上升然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我手头没有相关数据,所以不好评价。

家园 我来唱唱反调

也许是习惯对于任何东西都要唱一唱反调,不过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暖,我知道的东西是这样的:

首先,二氧化碳只是六种主要温室气体中的一种,而且还不是效用最大的。所以关于气温和二氧化碳的关系,很难说谁对谁的影响更大。而且“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会上升1.4℃~5.8℃,而即使京都议定书能够被完全彻底的执行,通过减少温室气体而减少的气温增幅也只有0.02℃~0.28℃,相对于前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全球气候变暖也只是一个估计,因为气温的统计平均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来在郊区的气象站,由于城市的扩大,变成了城区,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肯定要上升,而且这个效应是以几摄氏度的量级来计算的。计算全球平均气温要把这个效应减掉,究竟减多少合适?减出来以后说几十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零点几摄氏度是否还准确?

第三,关于冰川融化,冻土带融化,这些也是局部的气候变化。支持气候变暖的人当然要找这样的例子。但是局部气候变冷的例子也很多,这些人就不说了。所以从这些例子也不能证明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变化。

第四,从第四纪以来,地球经过了多个冰期和间冰期,平均气温相差超过二十度,这个气温变化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可比单纯人引起的气温变化的影响要大多了。

第五,即便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对人类的影响还很难说是正面的多还是负面的多。

第六,气候灾难(洪水,暴风,海啸等)也许造成的损失的确在增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口增加造成的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加,这并不能作为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依据。

所以我觉得,资源保护是重要的,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是这个全球变暖吧,更多的是媒体炒作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很好很好,果然是有扎实科学分析基础的.基本同意!

俺的观点,变热万全是可能的,不过变热的影响有多大就难说了.

人砍人有几万年了,因为互砍造成的损失其实还比不上近百年医学进步保下来的性命.

所以海平面上升其实问题不大,人是活的吗!还有饿罗丝和大家拿这么大的地方,一变热大家都可以去住的! 现在的问题不是人太少要保护,是人太多了,所以优胜劣汰其实不错的.

观点比较激进,有金砖的尽管砸,啥?石头水泥的?亏侬还拿的出手!

家园 还有这种好事?

还有饿罗丝和大家拿这么大的地方,一变热大家都可以去住的!

不需要付房租和保护费啥的?

家园
家园 很好,我补充一点

关于温度和二氧化碳正相关那张图,在业界是个笑话。人类有记载的温度纪录只不过是几百年。再往上,只能依靠树木等植物年轮来推算,而这种推算无法直接推算温度,只能推算积温。

日平均气温达到或超过某一温度指标期间,各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它是反映某地区热量状况的一个指标。一般的农作物在≥10℃的情况下才活跃生长,故把日平均气温≥10℃的叫活动温度,各日活动温度的累加值叫“活动积温”。如果活动积温热带超出8000℃,亚热带为4500~8000℃。日平均温度高出某一植物最低生长起点的部分叫有效温度。它的各日累加值叫“有效积温”。如某地某日平均气温为18°C,则18℃为活动温度,8℃为有效温度。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有效积温是农业气象预报的主要依据。

积温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成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线性的。所以不能用来直接推导年平均温度。

时间再久远的,只能够依靠冰芯来推测。但是冰芯直接纪录的是当年的降雪量,这个东西与全球的平均温度有着八杆子蹭着一点的关联。但是没听说哪个气象学家来以此为根据,发表文章说明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的全球平均温度的。

家园 这一点我也一直有疑问,

只不过以为搞这个专业的学者有办法测量。说到底,俺也是这个方面的外行。

家园 笑话?写ipec报告的都是白痴吧。

我想即使他们都很蠢的话,他们也很小心。ipec第2次报告里面只说气温和co2有很强的关联,而最近前不久的报告书直接就肯定了2者的关系。

不知道你这个业界是不是这个业界?

家园 呵呵,这个业界么

还真不是气象学界。是统计学届。那张图已经成为了反面典型来说明误差的重要性了。回头我找几张图来详细说明一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