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围攻深泽之战的八路军中日本兵(1) -- 老拙
连马甲兄的那门炮也叫您给挖出来了,这么细致的资料哪儿来的?
这种东西可不是书上能查的。那细节,听着就跟自己家里人的故事似的。那张九二
炮的黑白照片真清楚。出处是哪里?也是自家的真传吧?
关于潘溪渡战斗的后台内幕,水野靖夫自己从来没有透露过。这件事,有位名叫汪德荣的老干部最清楚。我估计王外马甲应该认识,因为汪德荣现在是贵州省的离休干部。
关于老七团,关于老七团这门92步兵炮,他知道的太多了。
至于那门中国造盖克步兵炮嘛,在军事博物馆里摆着呢。
这就是水野靖夫的回忆。看了我也觉得鬼子太狂了,居然单兵之间距离10几米。不过水野靖夫也就是个兵,没闹清楚也可能。
这个。。。可以不可以转载?著名作者老拙大兄
1.当时负责日俘管理的独立旅秘书阎学增曾作了一首名为《梁山战斗》的诗。
[SIZE=3]七月鲁西唱大风,梁山好汉请长缨。
冲锋彻夜英雄胆,歼灭整营鬼子兵。
少佐长田非命死,十三战俘得新生。
东平湖卷千重浪,万里青纱正向荣。[/SIZE]
2.这个长田据说是日寇鬼王的那门子亲戚,所以,日寇的反扑也更为猛烈。
散兵线拉的长,并非是ls所说的平均14米的“标准”队形。
一般都根据地形和对方的火力编组情况,利用较为有利的地形和敌人火力以及防守薄弱处,交替掩护实施突击。
在实施攻击时,如果敌人的侧后缺乏掩护,往往采取一路正面主攻,一至二路兵力从侧后攻击的方法。
各路之间选择攻击点后,必然拉的距离比较大才能达到对方首尾不能相顾的情况。
所以,不能光看文字介绍还要对地形和防守配置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全面认识作战的过程和指挥官的思路。
同意您说的步兵攻击队形应该相互掩护,而不是像美国民兵对抗英国殖民军那样简
单地排成一横列进攻。我的疑问是:日军只有有限的兵力,在这么长的地段稀疏展
开,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分兵几路进行多点突击,这种战术在突围战中是否有效,
或者说会不会反而给TBL提供了机会对其分割围歼?
另外,战场是动态的。可能在整个战斗中,日军的作战范围是在一个2000米的区域
内。还有一个可能是,长田敏江少佐低估了TBL的战斗力,觉得用这种分兵战术也能
取胜,於是就搞了个全线出击。
瞎猜。没有军旅经历,只会来纸上谈兵。找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