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信:《硫黄岛的来信》观后感 -- Akira
到了战争后期,的确是半强制,乃至强制征召了很多士兵参军。
对这一点,Akira是相信的。因为最近读的一本书的作者本人也是被强制征召,进了迫击炮部队,在中国转战了几千公里,直到战败投降。
中下层军官的伤亡率的确是很高,不过为了掩护自己的部下,而去当活靶子的大概屈指可数。
正是硫磺岛与塞班岛的巨大伤亡,促使了罗斯福下决心使用原子弹,从而拯救了中国和东南亚战场的众多生灵。
没有这些卖证券的商人和政治家们,哪里有欧洲和中国战场的胜利~?
注意,我说的是对“这部电影”的感觉和印象(具体地说,就是我个人体会的这部电影想说些什么;比如我看东条英机的传记电影,觉得这就是要翻案嘛,但这和我个人对东条翻案的态度并不相干)--------至于“消费”这三个人的宣传价值,其实我的第一反应和您一样“战争嘛,就是残酷的business,没办法的”。
即便在事后看来有崇高目的的社会运动,其内部也往往是泥沙俱下,也有“血和肮脏的东西”,田园诗式的纯而又纯,恐怕很少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你能不能查一下资料再说这句话。
你知道今天日本教科书上能写下侵略的史实,是多少日本人用怎样的努力换来的。比如
32年间为了历史教科书的真实状告日本政府的日本人--家永三郎教授
没有因,哪来的果?
前时之事,后世之师。
责之切,善之善也!
大爱不可空谈
政客和商人是在做他们的工作。个人的命运在大环境下权重太低了。那个从登陆舰队落水得不到救援的士兵不就是个统计数字吗?
真正折磨几个主人公的战争本身。正义和非正义战争对阵亡和幸存的士兵都构成伤害。
FOOF的票房不好,这一部可能也不好。投资者应该最明白。
这中电影,如果不是Eastwood个人的兴趣,我估计都不会拍。他功成名就,已经不需要那么考虑票房了。
观众受不了,可能会影响电影级别,对票房不利。
据说FOOF书里面有graphic的描写,但是电影里没有。类似的,The Thin Red Line书里面也有graphic的描写,但是电影里没有。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5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