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对比表 -- 黄河故人
固话很多是包月制,市话免费,长话另外收钱,按分钟计费。手机也有多种包月计划可以选,也可以用预付费的,象T-mobile就有,都是按分钟双向计费,而且短信也是双向收费。关于漫游,这取决于你的计划,象cingular和T-mobile(我用过的两家)都有州内和全国两种,并不是“本公司服务区内的全国漫游均没有附加费用”。
我觉得现在国内对国外的介绍很多都有偏差,就像油二说的:
也就存存钱。。。好多服务都没有。。。还上国内先进呀。。。
跨行取钱是要交费的,两边都收。。。美国佬就是穷疯了。。。。
本行ATM打月清单,要交钱的。。。。
最小限额是500,低于这个就要罚钱。而且一个月最多只能去一次柜台,如果超过,也要另外付钱。还有这个账户是没有利息的,支票簿也是要花钱去买的。
有些人为了表达对国内一些做法的不满,就动辄搬出国外(尤其是美国)做比较,即使是一知半解甚至道听途说也在所不惜。这样的做法和有些人以“国际惯例”糊弄老百姓有什么区别?
花。
500美元“死钱”的利息是变相收费。去柜台和活人说话,要花费他们的人力,要算服务费。
唯一的好处大概是网点多,ATM机多。
不过,他们不是垄断,爱去不去。有那么多银行选择。
国外的情况我确实不了解。
撇开LZ找的文章。只谈这个“国际惯例”,我总觉得有些东西拿“国际惯例”当挡箭牌实在是不合适,惯例又不是标准,即便是标准,多数情况也没有强制性。国际惯例之所以成为国际惯例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才是理由,把国际惯例当理由,甚至去开发布会,内容就是告诉你一句话:“这么做是因为这是国际惯例。”这样的解释实在不能算是解释。
主要是现在国内的“听证会”之类的协商形式,表面上是商量,实质是个“通知会”,“发布会”,甚至是场“演出”。走过场的本质被大家认出了,所以意见大大的。LZ转的文章也便很容易取得反响。
可能大家真正气愤的并不是我们比别人贵,是贵了还不告诉我们原因,随便找个“国际惯例”这样地东西当理由,拿消费者当傻子蒙。而更关键的是,拿大家当傻子的往往是垄断企业,或者半官半商的企业,或者是水电气等关乎民生的企业(这三者实际上有很大的交集)。让人们无法“用脚投票”,必须接受。
自己到存款机去存取
而且,虽然有多个银行,但是小户只能有一个卡,也就是说你只能在一家银行开户,因为人家实现了银联网路,根本没得你去选择。或许你说销户,可中国这银行户头连着你的各种收费,要改官爷的资料你就跑断腿吧。那些跨区工作的人就惨了,工作的地方存钱,生活的地方取钱,要收跨行费用,可怜蚁民就那么点钱,如果户头里没有300-500的死钱还要定期扣户头管理费用。
除了刚来美国的时候,我后来申请的所有帐户一定都有开户奖金,从$25到$250不等。BOA最近其实很大方,2006年撒了不少钱给客户。
确实没有什么人使用“跨行查询”的。我只用过一次,也是有特殊历史原因的。“跨行存钱”恐怕是不可以的吧,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
美国各个银行收费不同,一定要看清楚。绝大多数银行都收取“跨行取款”的手续费,两边都收。也有一些银行不收费。甚至有的银行不仅自己不收费,对方银行收你多少手续费,可以补偿给你,当然也有次数和金额的限制。推荐一个: Etrade。
我开的BOA帐户,每个月可以在ATM上面免费打印一次mini-statement。每个月的第二次开始收费。我没有用过这个mini,不知道具体情况。
没有白乌鸦的,最多不太黑,灰一点罢了。
水电气在西方也是垄断的,航空、铁路、石油、电信、广电这些不垄断,但价钱上的同步不能不使人疑心,美国曾经调查去年石油公司是不是串通好了一起暴涨油价,最后不了了之。加拿大现在只有一家国际航空公司了,所以价格也是垄断的。
固然,全世界的资本家都有很多罪恶的共同点,固然“天下乌鸦一般黑”,可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显然还是很不完善的,还需要不断向包括加拿大(因为晨枫兄台提到了加拿大)在内的西方各国学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要说中国的资本家,中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垄断,是和西方一样的,是“一般黑”的,我是不能赞同的
要取100元,只给25元,打800电话,让我等3天再打。。。好不容易打通了。。。告诉我会去调查,10天后寄来一信说没错。。。气死。。。
不是小银行哦。。。PNC!!!
只好去BRANCH大COMPLAINT....
才把钱搞回来。。。
有了这个好处,就可能没了其他好处。。。不如100元开户奖金之类。。。
照理,我见过的多数ATM只有20元面值的,少有10元的,5元我是没有看到过。运气不好,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