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漫话古代骑兵武器 -- 萨苏
但是主要是考武举人时候用的,以保证武举人有基本的作战体格和素养。明朝有些武举人可以把这种大刀挥舞如飞,但是对于兵书战册,那就一窍不通了。
尤其是几次著名的远征
这儿貌似说反了:
评书里面李元霸那种手挥一对八百斤大锤的狠主儿显然是臆造,他是举重运动员不是将军,否则连马都吃不消。
岳云的兵器据考证应是两柄锥枪
俺赞成任爱杰的说法,中外骑兵武器的主流是弓箭、马刀和长枪。俺觉得其他的骑兵武器主要是随时代变化的,其用途也主要看对付谁。
在早期,主要的武器萨兄说得很细,俺也赞成。自南北朝以来,重装骑兵开始展露头角,到唐宋时代渐入高潮。骑兵武器中随之出现了一些力量型的武器,比如锤、锏之类,还有与之相类似的狼牙棒、棍之类。秦叔宝和尉迟恭等名将手里都有一根,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这些武器往往配合马槊,长短搭配,是对付骑兵的好战术,秦叔宝的成名绝技“撒手锏”和尉迟恭的得意绝技“夺槊术”都能与之配套。
而实战中的锤并不像李元霸的兵器那么夸张,而是一根1米左右的柄上带一个不太大的圆锤,又叫骨朵,辽金的骑兵无论轻重装都很爱用。金军的锤上长了刺,变成两宋百姓闻风丧胆的狼牙棒,当时人称“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可见其对步兵的强大杀伤力。
宋代骑兵匮乏,为了对付呼啸来去的北方骑兵,特别是西夏和金朝的重装骑兵,只能下大力气发展弓弩和力量型兵器。比如北宋的西军就给骑兵装备1米左右的短棍,其作用和锏相似,步兵则依靠弓弩和大斧。金兀术后来曾说宋军的武器中,只有弓弩和大斧是金军害怕的。
欧洲相对来说地域狭小,方便重骑冲击.而中国地域广大,重骑很容易受到对方袭击.比如说像欧洲地区到处都是各种封建城堡,骑士不需要在野外长期驻扎,骑士们可以全副装甲在外运动然后到某个城堡中进行休整,可以一直保持良好的作战状态.而中国地域广大,一旦把盔甲脱下去要穿上就没那么容易了,很容易被人突袭.而要在中国广大的地域中长时间着重甲对人和马的体力是一个极重的考验.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重甲骑兵时期主要是五代和唐时期,当时正是中原坞堡盛行的时候.一旦经济方式发生改变坞堡消失,重骑也就渐渐远去了.
对付披甲的骑兵步兵,还是长枪马槊或者击打类的杂兵。
对比东西方,重装骑兵多是在动乱,小国,庄园经济条件下,有钱和传统教育时出现。像欧洲骑士。但社会平静下来,或大国之间的争端时,国家组织的轻骑或次重骑是更经济的选择。例如法王的宪骑兵。当然,并不是说重装骑兵无用。在战役战斗中,很有威慑力。但是无法成为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
老萨如果能够不用马镫就可以手舞双槊,那就要被董卓崇拜得五体投地了。
实际上,东汉时期已经有马镫了。但是,少数民族自然不会知道。汉朝的保密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宁可后世失传,也决不向外流传。
所以,少数民族看到董卓手舞双槊----这个很远就能看见。却看不见其实董卓踩着马镫,觉得来了一个神仙级别的人,赶快崇拜一下。殊不知,原来董卓启动了作弊系统----马镫。
马镫绝对是军事革命性质的发明,它能让骑在马上的人能用脚掌握平衡,这样就能解放双手,并且能让双手使出更大的力气。这是轻骑兵能够进化为重骑兵的关键。铁质的马镫加工非常复杂,也不可能被工业不发达的游牧民族使用。最简单的马镫制作方法是皮带,只不过,这样偷工减料,万一上战场了不小心跌下马来,较容易被挂住,结果就会被马拖死。
但是,有没有木头的马镫?木棍的直径超过3cm,就应该承受得了一个成人+武器的重量。在外面套上皮带,做成三角形,这样既能够节约有限的铁,也能够防止关键时候挂掉。请熟悉这一块的大虾帮忙考证一下。
1,关羽使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并不是矛,槊之类的突刺性武器。使用突刺性的武器,比较方便的躲闪方法是往边上走两步,离开了直线,即使刺到甲上也不会穿孔。这个规律,身经百战的颜良不可能不知道。
三国演义上明明白白写着,颜良看见曹军来了一个新面孔,不知道是谁。估计是情报工作没做到家,就想先架开对方的武器,问一下名字,这个做法比较绅士(迂腐)。然后,就被关羽仗着赤兔马快,冲到了面前,一刀刺于马下。
其实,这是一个阴招,为了增强砍杀能力,大刀需要高高举起,往下砍,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颜良认为只要把枪架起,就能挡住。没想到关羽来在冲到面前的一刹那,突然早早的把刀“砍下”,拿到当枪使。颜良一个措手不及,就被驾鹤归西了。这个只能说明关羽料敌在先,战术技巧使用恰当,颜良迂腐并且轻敌。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关大虾是近视眼(晚上点蜡烛看左转的结果,以后一定要把眼睛眯成凤眼才能看到东西,这就是丹凤眼的来历)。结果,估摸着差不多了,就一刀砍下,没砍中颜良的枪,反而歪打正着的把颜大虾“一刀刺于马下”
看天桥耍关刀的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