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侃侃轰炸东京中的燃烧弹 一 前言 -- 龙骑兵
俺再查一下
我一直在查到底是谁炸了汉口,过去查的结果是陈纳德。
手上有点视频资料,明天传上来以和骑兵兄
李梅火烧东京是夜间轰炸吧,一千多米的高度还能看清机组成员视力也不是一般的好。
http://bbs.btpig.com/track.php?aid=397721
这一次不仅击落了64架敌机,而且是在中国第一次使用集束燃烧弹,其杀伤效力给李梅留下极深的印象。
...
出处同上,真实性有待各位方家考证
李梅在印度和中国的半年,可能最有意义的一次作战行动,是12月18日用燃烧弹轰炸汉口。这次作战由14航空队陈纳德提出要求,使用燃烧弹也是陈纳德建议的,目的是炸毁日军在汉口长江码头和仓库的补给中心,毁掉那里囤积的作战物资。李梅最初不愿意参与,不仅因为他认为这属於战役战术性质的地面支援作战,不符合B-29战略轰炸的任务宗旨,而且他觉得这个任务陈纳德自己的空军就可以做到。不过后来魏德迈也来催促,阿诺德本人点了头,李梅出动94架B-29,装上燃烧弹,袭击了汉口,头三个编队投弹之后,地面大火升腾起的烟雾遮蔽了目标,结果后来许多燃烧弹误投进中国居民区,当地的中国居民付出了惨重代价,不过从轰炸的有效性看,汉口行动是军事上的成功,将日军的大批军用物资完全付之一炬。
我爸那次差点被炸死,他周围的人都被炸死了,他是因为听到投下的炸弹的啸叫声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正好大柱子挡住了弹片才活下来的。
我回头问问他,就上个小包子。
很传奇呵...
忽然发现“眼前有景道不得,顾剑大作在上面”,苦也.
惭愧惭愧, 填坑太慢了,还有点长,分成两半。不过忽然发现时间拖到现在到是有点巧合。希特勒有一句话,就在巴巴罗莎开始前,对身边人员说的“在你开始一个新的战役的时候,就好像打开一扇漆黑房间的大门,房间里有些什么,你无从知晓”,别说,还真有哲理性。林彪好像也说过这个意思的话“指挥员下决心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过程”,还是很有道理的。非常典型的一幕就是中途岛中的南云中一VS 斯普鲁恩斯,两个人下决心的过程只能以痛苦来形容,最后斯普鲁恩斯赌赢了。现在,轮到了李梅。正好在62年前的这个时候,李梅同样也在进行着痛苦的抉择。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空中力量
指挥体系
21轰炸机司令部的三个头头:左面李梅 ,中间就是Hansell ,摄于一月份
45年1月20号,李梅正式走马上任,接管了陆军航空队现在最重要的21轰炸机司令部,手下后来达到四个联队,几万人马。可以肯定,阿诺德对李梅是寄予厚望,就在3天前,阿诺德第四次心脏病发作,接着不得不在佛罗里达休养了俩月,压力太大了。 老美的报纸杂志固然对B29对日战略轰炸进展不利提出批评,日本人还跟着起哄填堵。一月份日本的每日新闻(Mainichi)欣喜地告诉日本人:根据统计,B29的损失速度已经超过了其生产速度,这显然意味着迟早得耗光,大家不用担心啦;而且美国人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很小,绝大多数炸弹偏离目标,甚至落到海里,结果就有个笑话,东京人控告美国人试图用炸死东京湾的鱼的方式来饿死他们。这话是有点损。日本人甚至在东京的Hibiya 公园还弄了个展览,将被击落的B29示众来鼓舞士气。
在Hibiya 公园示众的B29
可以想象,李梅会发现此时自己一帮新手下的情绪是有些问题的,鼓舞士气、树立信心、尽快取得战果显然是当务之急。照例,还得有三把火,主要包括:
1)提高B29的出勤率。故障多大半年以来都是限制B29出勤率的主要问题,本来一开始产量就不多,有限的几架还老趴窝,大大限制了出勤率,而且各种故障(特别是发动机)还造成不少B29的白白损失。这个主要是由Hansell 的副参谋长Irvine上校具体负责,也是李梅的老朋友,提交了一整套维护方案,当然也和国内的努力有直接关系;
2)人员训练。机组人员的水平是限制B29使用的另一个关键问题。McNamara 中校(名字是不是很熟,越战期间就比较出风头了)统计了以往的战斗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飞机甚至不能到达目标上空,到达的也很难仍准(目视投弹由于天气原因而投不准,而雷达指引投弹训练水平还远远跟不上,此时所坚持的高空轰炸使投弹精度更差)。 就像在欧洲和印度一样,李梅立刻组织对机组成员按照不同专业进行了高强度训练,没有任务的话就必须重新上课,开始时谣传每天上课得达到9小时之多,大伙吓个半死。这已经是李梅第三次被手下认为是最tough的指挥官了;
3)关键还是下一步的战术,在此Hansell的另一个参谋,Montgomery上校(也是李梅的老朋友之一,作为副驾驶,和李梅一起参加了对意大利邮轮Rex的模拟截击,也以出色的轰炸、导航技术著称)给与不小的帮助负责。对李梅来说,所有这些努力的基本目的恐怕还是两点:1)提高投弹精度 2)提高轰炸效果。前面提到的McNamara 中校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月19日Hansell 最后一次组织的对川崎飞机制造厂的空袭中,有22%的炸弹落到了目标1000英尺之内,而主要原因是这一次轰炸高度降低了5000英尺;而且欧洲第八航空队的资料显示,在降低轰炸高度以后,精度最高能提高150%。李梅当然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有意思的一点是上任以后,李梅给总部的Norstard(第20航空队的总参谋长,也是实际负责人)的第一批电报之一就是要求提供欧洲战场燃烧弹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和普通高爆炸弹的比较;李梅已经知道M69的详细测试数据,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对汉口的燃烧弹攻击,看来李梅对燃烧弹攻击还是很有着浓厚的兴趣。
不过,凡事都得有过程不是?李梅固然能干但并不是神仙, 其提高战斗力的努力也不会立刻就立竿见影。李梅上任以后开始指挥的几次轰炸实际上并不顺利。除了前面提到的自身原因以外,冬季日本的恶劣天气始终是美国人的敌人。另外,前面提到的McNamara的统计资料也显示日本人的抵抗强度也在上升。 从12月底到一月初,第21轰炸机司令部重点轰炸了主要目标中的东京和名古屋,而这恰恰也是日本人防空最严密的地方。在这段时间内B29遭到各种战斗机攻击的次数翻了一倍多:从272次到583次。显然,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前面。
1月23日,73架B29去轰炸名古屋的三菱飞机制造厂,这是李梅指挥下的第一次出击,而这一次遭到敌机攻击的次数更高达691次,战果几乎是零,好在只损失了两架。接下来更惨,1月27日,再一次轰炸东京,都是日本人重点防御的目标,战果极微,而损失创了个记录-9架(起飞76架),日本人前后出动了近300架飞机而攻击次数达到了984次之多。不过美国人的血并没有白流。两次下来击落击伤日本战斗机1百多架,日本人算是给打伤了脊梁骨,以后再也没有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抵抗(同样的一幕也在欧战上空出现过,不过要血腥的多, 日本的补血能力还是差了不少)。
2月4号,又组织了110架B29轰炸神户(这是去年11月24日轰炸东京以来首次出击超过百架),不过因为天气恶劣和导航错误,只有69架到达目标,投了159吨燃烧弹(这是第二次大规模使用燃烧弹轰炸日本,上一次是名古屋),算是取得一些战果。还没高兴几天,紧接着2月10号对东京周围大田区(Ota)的 Nakajima 飞机制造厂,战损纪录又创了新高,118架损失了12架,还有29架受伤。
就在陆航上下沮丧的时候,海军又跑过来上眼药。2月16-17日,Mitscher指挥的第58特混舰队开到了日本的眼皮底下, 对东京周围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这也是为了掩护硫磺岛战役顺利进行的提前清场。
太平洋战争倒计时
企业号待命出击的飞行员
尽管天气不好,第一天仍然出动了超过1000架次战斗机进行清场,第二天主要以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低空轰炸,重点是东京周围的飞机制造厂,不仅给日本人造成了严重的地面破坏,而且空战中和地面上击落击毁了几百架飞机,而此时损失的大量飞行员是日本人无论如何无法补充的。
海军的成功空袭自然使海军成了新闻界的宠儿,纽约时报称之为”the most daring operation of the Pacific war to date”。而实际上,这恰恰证明了三个月以前斯普鲁恩斯的想法(44年10月菲律宾战役前对台湾进行了类似的袭击),俺就原样抄下来“It was time to stop fighting the products of the Jap aircraft factories on the perimeter and take our carrier air into the center to knock out the factories themselves. We cannot afford to await the outcome of bombing with ‘precision instruments’ from 30,000 feet, often enough through solid overcast)(言外之意对B29的战斗力很是怀疑)。斯普鲁恩斯的想法固然是对现在美国航母的打击力量充满信心的体现,恐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兵种之间的强烈对立。现在,B29忙乎了几个月,可能还不如海军一次空袭的战果大,整个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正在休养的阿诺德要是还有休养的心情才叫见了鬼?
波音 Wichita工厂第一千架B29下线的庆典,45年2月14日,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
正好,阿诺德看到报纸上报道Wichita工厂第一千架B29下线,如果加上其他工厂,此时总产量大概接近2000架,而一次能出动的仍然不过是百架左右,固然有战损的因素,B29的故障率之高由此可见。阿诺德立刻就下指示,“he would hear many reasons for not sending two, three. or four hundreds B29 over Japan, but all of these reasons must be pushed to one side with a grim determination”, 感觉字里行间都在冒火星。
根本不用阿诺德的提醒,李梅急得很。李梅仍然坚守着陆航长期以来高空精确轰炸的传统。不算Hansell先前的挫折,在事实面前李梅自己也是碰了个大钉子。此时的士气只能以低落来形容。2月份21轰炸机司令部组织了一次对机组成员心理状况的调查, 按照咱们的话来讲就是看看思想动态, 提交了名为’Human Elements of the Operations of This Command”的报告, 结果很不乐观。突出问题两点,第一,尽管B29的可靠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不让人放心。让弟兄们上战场,怎么着也得给个趁手的家伙。假如你是机组成员之一,任务本来就是玩命,还得时刻担心哪个零件设备不定什么时候会出问题,换你会怎么想?肯定会影响士气,要不AK47享誉60年决不是浪得虚名-性能可能差点可是皮实;第二,投弹精度差,尽管李梅上任以后严抓培训,但总的来说起色不大;在战斗过程中,面对日本人日益增强的抵抗,机组成员确实努力了,但就是投不中,时间一长,丧失信心也就在所避免,只是机械执行任务而失去了热情,而主观能动性对军人的战斗力来说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再这样持续下去,李梅自己也要倒计时了。
美国空军的那种高高在上往下悠闲地丢炸弹的作战方式,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以至于需要高强度的训练和精准的协调才能达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效果... 问题是打仗时兵荒马乱,战机不等人,等你慢慢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好,把所有人员都培训好,黄花菜都凉了...
相反,美国海军遵从的就是剑不够长就往前跨的信条 -- 虽然危险是你能够得着敌人的同时也会被敌人的剑够得找,但是实用而且见效果...
美陆军航空队对于终结日本人的贡献不甚了了 -- 海军已经把日本人封锁在岛上,即使没有火烧东京,日本人早晚也要被饿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