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读黄仁宇兼问大历史 -- 无忌
手边没有可靠资料,但老黄肯定拿过不止一所美国大学的聘书,虽然最后被lay off。他研究中国史,特别是明史,若是连明实录都没读,他不成骗子了。
明月,是不是写明朝的那些事的那位网友?具体情况我没了解,但在网上写贴,至少不会有招聘程序的:)
法国人的说法是,历史的主要变化要看社会民众生活的变化,这个其实是很缓慢的演变的,要长期的看,所以老黄就安了一个“大”历史的名头……
和我朝的帝王将相考据、米国汉学界的20-30年一切片全不一样,因此老黄在中美专业史学界都不怎么受待见,就是我等历史学外人才喜欢他的书……
还是国史“通古今之变”的路数,甚至与进化论、斯大林式的五阶段论类似:不过老黄的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而已。
大陆史学界,对阶级史观的反思一直在进行,最典型的是陈寅恪明确宣布,不参加政治学习,不宗马列主义。即使在1979年以后,对唯物史观的反思甚至否定也是思想解放运动中最早启动的。有关人道主义、史学危机、历史方法论的几次争论,都是以此为核心。到上世纪八十代晚期,有关人类历史五个发展阶段(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主义)的批判已经完成。
黄仁宇被国内史学界注意,是早在1990年代的事情,当时仅有《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在一套丛书中出版,这批丛书中还包括殷海光等人的作品。
在中国有关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的探索中,黄仁宇适逢其会,又在出版商的帮助下在大陆当了把明星,但学术毕竟不是演艺。不必把黄抬太高,当然也没理由贬他。他是中国史学界一股清风,确有一部分专业人士介绍过他。但他更多是在出版方面的影响。
所谓新的思路,倒也不特指阶级史观。
最近翻看了不少历史普及类的书。包括现在国内火得一塌糊涂的易中天在内,什么帝国的惆怅、国史十六讲、正说X朝XXX,感觉都还是帝王将相那一套。
不同的史学方法,出不同的成果。不必用这一种去否另一种。多种状态共存,才是理想的。
大历史是整体史观,关注大多数人的生活,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帝王将相.所以才比较注意经济.
大历史就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框架下研究人类历史。例如以三五百年为一周期。原话已经忘了,但是可以在他自己的回忆录黄河青山中找到。另外还有本书叫关系万千重,也可一看。
只指出了表象,却说不清缘由。黄反复的强调缺乏数目字管理,可实际上明朝的官员既不可能傻到不懂算术,事实上同期的其它国家更不可能实现更精确的算计和管理。当初看完他的这部书就非常郁闷,好像中华帝国的衰落是不可阻挡的必然一样,直到后来读了吴思的《血酬定律》和《潜规则》才豁然开朗。在这两部书里,吴思非常生动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用于实例,条分缕析地解释了明清乃至民国和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
明朝的衰败很大原因应该在于官僚集团的失控,这一现象在万历年间,即张居正掌握朝纲的时期达到巅峰。由于官僚集团也有自身的利益,小算盘打得精了,大账目自然要作得糊涂一些,所以在黄解读的大历史中写得他们一个个似乎稀里糊涂不识数一般。官僚集团权力和贪欲的不断膨胀势必引起皇权的恐慌,开国的几个皇帝威望和手段都极高,还可以控制得住。但后来的子孙们就没这个本事,只好扶植太监,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宦官乱政屡禁不绝的原因。几方面势力反复摩擦,有点类似北宋的新旧党争,帝国的实力很快就在内耗中消失殆尽了。明朝的几代名臣,大多死于政治倾轧和皇帝的不信任之下。
一般国内出的通史,是讲一系列细分的事件、地点、人物……
黄要看财务制度政府税收体制的变化,“一切依照税收而转移”,他认为明清的税收体系源自重八对宋的反动,所以明清是内敛的帝国体制etcetc,所以推荐你看他的《21世纪和资本主义》,说的更明确一点……
是符合实际的由独立经理经营……
这个在黄的《16世纪明代财政》里有比较切实的阐述……
黄的意思是:传统中国是在技术不能管理一个大帝国的时候,就先自上而下的设计一个结构,然后大家一起糊弄——包括做假帐,强制各地平均而不是发展等等……
的,倡导的,他们都要反着来。
唐德刚身为胡适弟子,对大陆的敌视要比草根出身的黄大出很多。尤其是早期。
从史学角度,我OCR唐的《晚清七十年》的时候顺手看过一些,唐所谓的口头史学(好像不确,大意),感觉史观方面的价值不大。倒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会有一些比较新鲜的史料。友人曾言,当作历史八卦看即可……
黄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明代财政史的底子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