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一聊后勤(一) -- northeast

共:💬104 🌺30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估计是这样解决的。

  需要粮食时,由野战军通知地方军区,地方军区负责通知到地方基层政府。

  基层政府拿出公粮交给支前运输队,告知目的地。这个目的地不会离战场太近,由野战军在预设战场一定距离外设立N个兵站,运输队只要交到这些兵站就行了,余下的就由部队或另一些直接在前线的农民运输队(这部分人可能一直跟着部队走,还要转运伤员)负责。

  如果情况有变化,兵站转移,原兵站所在地一定会留下联络员,告诉运输队新的地址。

  如果原兵站所在地被敌占领,则由当地地方政府和游击队、地方部队在各路口通知运输队改变目的地。

  很可能还要分几段运输,各管一段。

  关键是除了各交接点外,不需部队参与,这样就省下很多后勤人员。运输队的组织,人员选配由地方政府负责。

  这种方法在主要物资不是由大工厂生产而是从民间征集而且运输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很有效。

家园 【原创】聊一聊后勤(四)

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我记得小学的课本上就没少讲关于“井冈山”、“长征”的故事:吃野菜、喝南瓜汤、煮皮带……课本上讲这些是歌颂“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过要是人民军队一直是这种状态,就永远不会有“革命成功”的那一天了。“井冈山”时期是初创时期,根据地还小;“长征”时期则是被迫离开根据地,没了根据地,后勤也就没了保障,生存都有困难,更谈不上发展了。说“长征”是伟大的,那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艰苦环境表现出勇气和精神,要是让毛泽东等领导人重新回到那个年代,他们一定会竭力避免这种没有根据地的处境,没有根据地,就成了“流寇”,别说打败仗的时候,就是打胜仗也往往是消耗得不到补充、伤员无法安置,结果是人越走越少、士气也难以维持。“长征”路上,毛泽东等领导人也常想停下来找地方建立个新根据地,可敌人步步进逼,所以一直走到了陕北。陕北那块根据地,实际上当时问题也不少,很不成熟(当然实际困难确实不少),可有总比没有强,于是就成了中央的落脚点。想当年,毛泽东建设中央苏区的时候,可不仅仅是打土豪、分田地,连办银行、挖钨矿这些事都干过,一旦有了机会,接下来的就是在根据地上生根发芽了。

早期的根据地可以保证粮食、衣服等生活用品的供应,但有的东西就无法供应或供应不足,比如弹药,当年的红军弹药主要是“取之于敌”,记得彭德怀在其自述中提到当初红军平均每人拥有的子弹还不够解放后一次打靶用的。到了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自己造的弹药越来越多,但还常需要“取之于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内对彭德怀组织的“百团大战”有很多批评,有人说这是中共不抗日的证据,其实中共党内批评的是“百团大战”的方法,而不是抗不抗日的立场,别的不说,单说弹药方面,按照“百团大战”的打法,八路军的弹药消耗根本维持不了多久,再下去的话恐怕就要玩大片刀了,退步到“红枪会”的水平了。

前些日子王外马甲和司徒卡在西西河一番论战,看见司徒卡有如下“高见”:

为什么国府要强调,游击部队只能以正规军担任?……国府是政府,政府不能乱抢钱的,而敌后作战,就是天量成本.不管是征,借还是连征带借,都要劳民伤财.这就是为什么国府在抗战初期,希望敌后作战能在规范中进行的原因.当然,遍地黄花开,国府无从切实管制敌后游击.
按照这番说法,共产党是根本没资格在敌后建立根据地了。但后来历史的进程是同样在敌后的国军普遍成了伪军,而共军却发展壮大了,为什么?王外马甲以前在骑兵系列中讲过
42年冬天,根据地军民是在饥饿中度过的,到了43年开春,粮食更紧张了。……国民党也有军粮渠道,但他们大官贪污以后小官接着贪,层层刮,到当兵的头上就没多少了,于是就哗变。从42年到43年,华北国民党军纷纷叛变,特别是43年春,吴化文(伪第三方面军)、庞炳勋、孙殿英(伪第二十四集团军)、荣子恒(伪第十五军)军心大乱,接连投敌,主要原因都出在粮食上。比如伪二十七军的杜淑,原是国民党的师长,杂牌部队。国民党不按章程发军饷,而是每个月出五万块大洋,承包给他,再另外按人头划拨军粮。杜淑手下有三千人,报了七千人的编制领粮食,还要贪污。他们和八路军搞摩擦的时候,士兵饿得跑不动,等到被打败了,商行仓库里却堆着近五十万斤军粮,没来得及变卖也来不及运走。这样的部队,遇到灾荒,能不叛变么?
(真是的,到了这个时候,还贪污??……)至于八路军,王外马甲写过
冀鲁豫八路军这时也没有闲工夫来考虑王泰恭,他们正为了减轻灾区群众的负担,忙着实施第二次“精兵简政”工作。这次精简,首先取消了边区军政党委会,全区各项工作统一由区党委领导;取消八路军第二纵队番号,各种武装力量统一由军区指挥;缩减军区机关,部门合并,裁减非战斗人员,减少马匹(129师骑兵团差点下马改步兵)。营以下干部全部取消使用牲口,取消勤务员;地方从边区到县一级的党、政、民各机关单位均压缩编制,各级工、农、青、妇救国会合并为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两个月后骑兵团编入四分区,接受的第一个任务也是到沙区救灾。……
(ctrl+c、ctrl+v的感觉真好,比自己写容易多了。)我这里不说什么民族大义了,单从后勤方面说,八路的办法使自己在敌后生存了下去,国军的办法搞得自己都混不下去了,高下立判。

抗战时期,共产党很重视后勤,就是扩充队伍也是量力而行,部队与活动地域人口之间的比例,一般不能超过3%,否则,老百姓吃饭就有问题,就会影响生产和经济发展。小说《亮剑》中的那个独立团轻轻松松就从3个营扩充到8个营,简直是扯淡……(王外马甲在骑兵系列中也说过,骑兵的花费很大,类似《亮剑》中李云龙的情况,实际上是养不起骑兵连的)。

土鳖扛铁牛

家园 咦……又抢到一个沙发!看来沙发也不难抢……
家园

打倒下面抢沙发的马甲

家园 前一阵子又看了一遍《亮剑》

感觉就四个字,胡说八道。彭德怀一个月才几元钱的津贴,李云龙一个团长怎么会有钱天天喝酒。

家园 安慰一下下……

马甲能抢,领导也能抢……

反正不是你的,何必呢……

送朵花安慰一下下!

家园 刚出营就狂送花?小心回炉重造。
家园
家园 这个事儿还真两说

瞎编的可能性当然存在。

另一种可能性是:以今推古,团长大人想天天喝点小酒,炊事班要连这都解决不了,那司务长恐怕干不下去。

家园 津贴不是管饭的。

  穷到津贴发不出来也是要想法填肚子的。

  吃的好坏就要看部队依托的根据地经济情况和部队后勤官的神通了。一般情况当给团长搞点小酒应该困难不大。

  东野有的纵队还有自己的烧酒坊。

家园 喜欢“自费”打美国的拉登,呵呵
家园 是不是你这些“军功章”里也该有王外马甲的一半啊?

(ctrl+c、ctrl+v的感觉真好,比自己写容易多了。)

家园 【外一篇】电脑游戏中的“后勤”

最近外出,上网困难,于是去了几次网吧,一眼望去,全是玩电脑游戏的年轻人,不禁回想起俺当年玩电脑游戏的事,而且有些情节还与“后勤”有关,干脆写出来,自成体系,算“外一篇”吧。

我现在是很少玩游戏了,不过想当初在DOS时代,我还玩过一个叫《大时代的故事》的台湾游戏(还只能用键盘操作,鼠标没用,够古老吧),在其中指挥“国军”抗日(不是我不想指挥共军,可里面只有一个共军将领:朱德)。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总让你输入密码(我得到的是盗版,不知道密码),输错密码一次“国军”的战斗力下降一次,导致我指挥的“国军”被“日军”满中国地追着跑,何应钦等将领都不幸“殉国”了……后来,我发现“日军”的主力在前面一个劲的猛攻,主力大约37万多兵力都集结在甘肃,后方兵力空虚(后方每个省只有几万人甚至更少),我突然袭击收复了陕西,截断位于甘肃的日军主力的退路,于是一场大战在甘肃爆发了。我虽然包围了“日军”主力,怎奈“国军”战斗力太弱,往往交锋一次自损几千却仅仅消灭几百鬼子,一支支“国军”败退下来,眼看总体上“国军”坚持不了多久了……突然,电脑出现提示:“日本人完蛋了!”,我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仔细观看,原来这30多万日本弹药耗尽(其实粮食也快用完了,因为“日军”主力被我包围在甘肃,其他日军无法给予后勤支援,在甘肃的“日军”还无法撤退,因为后路被我断了)。这下我可解气了,抓住20来了日军将领,杀!(因为游戏没有释放日本俘虏的选项)记得被我“杀”的日军将领中包括那个岗村宁次(在游戏中还是个骑兵指挥官)。那几天我向周围的同学一个劲“吹嘘”:“我在甘肃一次就杀了37万鬼子!……”

我那次是玩游戏,在历史上鬼子根本没打到甘肃,但如果鬼子真不顾一切往甘肃打,恐怕真要面临同我那次玩游戏一样的问题:后勤保障。鬼子再能打,后勤保障不力的时候一样没戏。

我当初还玩过几个有关三国的游戏,其中一个是《三国IV》,虽然还是在DOS环境下,但已经可以用鼠标了,眼前一张三国时代的全国地图,很有点“指点江山”的感觉。打三国也需要考虑后勤,开始感觉很麻烦,又要征集钱粮、又要运输……渐渐的,我发现《三国IV》有一个后勤运输的“捷径”(严格说来是软件的一个bug):《三国IV》规定每个官员每个月只能干一件工作,包括可以从一个城池移动到旁边另一个城池,移动时可以带钱粮走(同时也可以带兵),但根本不考虑这些钱粮、兵力是原来就在的还是刚从别的城池运来的。比如,我从最远的一个城池开始调动一个官员移动(移动时带钱粮、兵力),然后依次调动每个城池的官员,象接力棒似的,可以立即就把任意多的钱粮、兵力从任意一个城池调到另一个城池,运输效率奇高!简直比得上空运的速度,可以快速集中全国的兵力、钱粮于任何一个战场。因为我找到了这个“捷径”,所以从此对后方的经济建设就不管不顾了,于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形:我在前方打仗,后方一片贫穷的景象(因为我把钱粮都集中到前线了),后方的百姓怨声载道、“满意度”直线下降、大量逃亡……最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抱怨声中我“统一”了全国。有同学看见我玩《三国IV》的过程,说俺是“暴君”,放在古代可比秦皇汉武、放在现代可比希特勒,现在我回想,俺当初的确是为了“一统江山”,不顾人民死活、忽视经济发展,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百姓的意见我可以不管,但必须考虑好手下当官的:比如有一次,我指挥魏军进攻蜀国,邓艾居然阵前叛变!但马上蜀国的姜维也倒戈归降魏国。(那一次我最后居然是指挥姜维灭了蜀国)姜维、邓艾这种人居然也叛变了!真是人心隔肚皮呀!从此我还得经常给手下的官员进行赏赐,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怎么越听越象现在给公务员长工资呀……)后来我因为工作繁忙,没再玩《三国》系列以后的版本,不知道我前面说的这个bug还有吗?现在的版本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官为本”?

小时候我就有象秦皇、汉武、希特勒等人那样发动战争的“理想”。现在看来我掌握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权的希望实在太“渺茫”,又考虑到现在战争后勤压力太大,花钱实在太多,此“理想”就渐渐泯灭了。其实就算我真有机会发动战争,搞不好闹得民怨沸腾,真成了“暴君”就麻烦了……

家园 关东苦寒之地,没有烧酒冬天怎么过,

枪栓冻住了,拿烧酒浇是最管用的,伤口消毒,除了盐水就是烧刀子。这可是必需品啊。

家园 如此巨大的战役,后勤确实不容易。

这是一部小说《雪亮军刀》里的情节,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就知道,这不是凭空编的,应该是有现实来源的。附带说一下,小说中此时的陈锋,还是国军的一员。

刚刚送走了大娘,陈锋接到教导队的报告,说是抓到两百多人的一支队伍,好像是八路军的。

  陈锋打马从田野飞奔过去看。

  教导队派了两个排在看管那支队伍。两百多人都是农民,推着独轮车,衣着破旧。陈锋走上前询问。原来这支队伍是八路军的民工运输队,独轮车上都是粮食和被装、担架什么的。陈锋走到一辆车边上,掀开破旧的帘子,里面是白面馒头,装得满满的,足有几百个。独轮车边上有个小篮子,陈锋拎起来一看,里面是野菜饼。

  “这车是谁的?”

  “俺的。”

  “不是,是俺的。”

  “是俺的。”

  好几个人都站起来承认,这群农民虽说读书不多,但都知道义气,这让陈锋很意外。

  “车上装的都是什么啊?”

  “装的都是馍。”

  “那打算往哪儿送啊?”陈锋目光锐利,一眼扫过去,那几个农民却丝毫不惧,表情坦然。

  “送给八路军的,我们都是八路军政府组织起来支前的。”

  陈锋拿起一块野菜饼,好像是拿玉米糊糊和蒿子秆做的,黑糊糊的,捏起来很硬。

  “你们就吃这个?”陈锋问道。

  “对,就吃这个。”

  “吃野菜粑粑,把白面馍送给八路?”

  “八路替咱庄户人家打仗,白面馍八路吃,咱吃粑粑。”一个黑脸膛的庄稼汉朗声说道。

  此时一两百号人蹲在田野里,寒风凛冽,但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脸上都是那么平静。

  就是这个瞬间,陈锋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当年老百姓在抗战中来团里劳军的场面。

  民不可欺,民不可辱。

  老百姓心里明镜一般,谁是自家兄弟,谁是强盗,都揣在心里呢。

  也就在这个瞬间,陈锋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国民政府迟早要打败仗。八路迟早要打胜仗。因为百姓已经做出了选择。百姓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能给他们天地,给他们富裕,给他们安定的共产党。国民政府垮了,在老百姓的心中垮了。垮得是如此之快。

  水能载舟,但水也可覆舟。

另外,我还曾经在一部小说中看到一个情节,大意是一队支前的民工推着小车向一支部队打听另一支部队的驻地,他们是来给这支部队送给养的,但该部队已经开拔了。

虽说这两个情节都是小说中,但我认为这绝不是凭空编写出来的,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如此规模的战争、战役中我军的后勤即使出现一些小错小失误,也绝对是可圈可点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