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一聊后勤(一) -- northeast

共:💬104 🌺30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聊一聊后勤(一)

    一说起军事,大家往往聊的是运筹帷幄的将帅、冲锋陷阵的英雄,其实后勤也是很重要的,古人都知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中后勤所担负的责任就更多了。

    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吧。说起一战,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很多人都知道:德军面临东西两线作战,其重点在西线;而西线中又集中主力于“右翼”借道中立国比利时乘虚进攻法国。“施里芬计划”开始执行得比较顺利,最后却失败了,很多人认为是德国没有坚决执行“施里芬计划”中集中兵力于“右翼”的精神,却忽略了后勤方面影响。

    “施里芬计划”刚开始执行的时候,比利时这个小国根本无法阻挡德军的进攻,德军进展顺利,后来很多历史学家在提到这段历史的时候简直把比利时说得几乎没起什么作用,其实比利时军民干了一件对历史进程起了重大作用的事情:在撤退的时候对本国的铁路进行了非常彻底的破坏!德国人万万没想到比利时人来了这么一手,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各国军队还没有强大的汽车运输能力,铁路运输可以说是军队后勤的大动脉,其实德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铁道兵队伍:120个铁道兵连(要知道一个军顶多也就有一百几十个战斗连队),但这120个铁道兵连的弟兄加班加点地干,也无法马上恢复正常的铁路运输,而且随着德军的进展,需要被恢复的铁道线路越来越长,德军的运输成了大问题。后勤不力,人不免饿肚子,但德军中被饿的受不了的还不是人,是什么?马匹!王外马甲的骑兵系列中也讲过类似这样的话:人饿的时候可以做做政治思想工作,马饿了做政治思想工作是没用的。于是,德军中的马匹要么倒下了,要么“蔫”了,一位德军高级将领到前线视察了一圈,回来说了句:“前线的马匹没一匹是顶用的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骑兵的作用类似后来坦克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而且马匹在运输方面的作用也很大(尤其是不通铁路的地方),马匹不行了,德军的机动能力和运输能力也大大下降。

    德军一步步进逼,英法军队步步后退,表面上德军很风光,其实越前进,后勤的压力越大,而同时英法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却缩短了,德军渐渐支持不下去了。后人往往指责德军没有集中优势兵力继续深入,其实在前线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部队岂不要更加剧前线后勤的压力?难道派增援部队到前线去挨饿去?

    最后,德军的进攻被击退了,“施里芬计划”短时间结束战争的设想没有实现,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僵持”阶段……

    “僵持”阶段对于处于两线作战的德军是最为不利的,德军多次试图早日结束战争,在著名的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一度占了上风,凡尔登地区法军兵力薄弱、后勤补给困难,眼看法军就要支持不住了……这个时候,法国的贝当将军出现了,他成功地挡住了德军的攻势,成了法国的“一战英雄”!(可惜这个“一战英雄”后来成了“二战狗熊”……)贝当将军的关键措施是扩宽了后方通往凡尔登的公路(以至于法国人称之为“圣路”)并通过这条公路源源不断地补充了兵力和物资,其实当时法军的汽车运输能力也无法保证凡尔登前线所需要的运输量,贝当将军就大量征用民用车辆,此后各国军队对汽车运输也比以前更加重视了。可惜德军本来有可能利用对手后勤方面的漏洞得手,可惜被贝当将军的“非常规手段”给毁了……

    总的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各国后勤方面都有不少毛病,前线经常出现缺这少那的现象,大概也是头一次打这么大规模的战争,都缺乏经验。甚至曾经出现双方都因为后勤补给不力,无法坚持下去,一起后撤的笑话。但总的来说,各主要参战国中,后勤方面表现最差的非俄罗斯莫属!俄军在前线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甚至步兵拿着木棍冲锋(因为没步枪)。不过,严格说来,这不仅仅是后勤方面的问题,与俄国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制方面存在的严重弊端是分不开的。结果,俄国老百姓造了沙皇的反,俄国这个“资本主义最薄弱的链条”被布尔什维克夺了权,首先退出了战争。

    俄国退出战争使德国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局面,可以集中兵力于西线了,但德军(在盟友奥匈帝国的帮助下)还是无法彻底击败英法,战争又处于“僵持”局面了。这样下去,真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能结束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震动了整个欧洲:美国人来了!

    土鳖扛铁牛

    元宝推荐:海天,
    • 家园 【原创】聊一聊后勤(完)

      这次不再挖坑了,一次写完。

      前面聊了这么多,其实归结起来就是说:现在打仗后勤压力很大,花钱很多,想要打仗,得好好考虑呀……

      当然历史上的军队对后勤的依赖也不一样,某些草原民族就靠抢掠“以战养战”。历史上也有经济落后的民族、国家打败经济发达的对手的例子,例如历史上金国灭北宋。但现代与古代大不相同了,现在战争比起古代来对后勤的依赖性更大,比如古代的冷兵器要么可以多次使用(比如刀、枪)、要么可以回收加以使用(比如箭),现代的武器这方面就不是这样了,枪炮的弹药消耗量惊人,没了弹药的枪炮简直就是废铜烂铁、甚至还古代的冷兵器顶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资消耗量已经很大了,二战后更是有增无减,比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埃及的弹药消耗量巨大,美苏双方都从驻欧洲部队那里直接空运导弹等物质分别支援以色列、埃及。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真不知道物资的消耗量等达到什么程度。

      后勤的巨大压力不但小国、穷国难以承受,大国、富国也得量力而行。比如二战时期,美国的后勤很出色,但对国内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有很多负面影响的,日常生活品比参战前短缺了不少(要不是有珍珠港事件的仇恨,很难想象普通美国人会支持参战);而越南战争对美国的经济的打击更大,越南战争的拖累也是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之一。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时候,主要是美国出兵,但欧洲、日本、阿拉伯国家都出了不少钱,美国的底气也就更足了。不过,规模小、持续时间短的战争对美国来说就不算什么了,打前南斯拉夫、打伊拉克,美国消耗的那点弹药就当处理废弹药了。

      按照前面所说的,莫非小国、穷国就没办法了?象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就可以想打谁就打谁?我简单探讨一下:

      第一,无论大国、小国,出于军队后勤的考虑,一定要增强本国经济实力,这是很明显的事。

      第二,对于小国、穷国,如果要打仗,尤其是对抗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一种常用的办法是联合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或以其他国家为后。当年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北朝鲜、越南背后都有中国、苏联这样的大国的支持,才能与美国对抗,而前南斯拉夫、伊拉克对抗美国的时候就孤立的多(其中前南斯拉夫虽然与中国、俄罗斯关系不错,但国土根本不与中国、俄罗斯接壤,实际的无法得到有效的援助)。而越南当初没了前苏联的支援,在军事上就不再与中国对抗了(也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连柬埔寨也放弃了。而大国也可以借支援其他国家对抗自己真正的对手,二战后苏、美、中都是这么干的。

      第三,我想到的就是采取一些“省钱”的打法,尤其是小国、穷国,如果真有什么花钱不多的办法让对手感到了威慑,自身的安全环境就会好多了。比如最近北朝鲜发展核武器,核武器本身的成本也不少,但相比较维持大量的常规武器和军队而言,也算一个“省钱”的办法了。但核武器的发射所需要远程导弹、潜艇(能发射远程导弹的)的成本也很高(技术上的门槛也很高),可以说对于小国、穷国来说,拥有核打击美国本土是件很困难的事(而且人家美国的核防护、核反击能力也很强呀)。经管如此,北朝鲜一拥有了核武器,美国的反应也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霸气。另外,发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也可以说是“省钱”的打法;不过,任何国家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也同样要考虑对手的反击手段,不到了“关键时刻”,恐怕谁也不敢随便使用。

      现代这个世界无论是谁(哪怕是发动战争的人)都在高喊和平,但我总觉得战争总是要打(我不知道未来世界会不会有永远和平的一天,即使有那一天,估计我也看不见),有人发动战争,其他人就要考虑如何应付。尤其世界上还有象美国的小布什这样的人存在(估计小布什之流不吃点苦头大概也不会热爱和平的),所以即使是最善良的人也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从前面提到的几点来说,单从后勤方面来讲,一个国家既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也要发展科技、准备些打仗的“技术”,另外嘛,最好仗在别的国家打,咱们给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提供点后勤支援就可以了,也不耽误自己“和平崛起”嘛。

    • 家园 再次推荐《战争与后勤》

      http://bbs.warstudy.com/bbs/dvbbs/dispbbs.asp?boardID=4&ID=4121

      德军的后勤管理与组织一直比较烂,直到2战……

      《破碎的车轮》就是本书第四章

      第一章 两个世纪的背景 残暴的抢劫

      第二章 拿破仑的后勤体制

      第三章 铁路的兴起 从拿破仑到毛奇的物资补给

      第4章 《破碎的车轮》

      第五章 希特勒在俄国的赌博 半摩托化军队的问题

      第六章 从锡尔特到阿拉曼

      第七章 精于计算者的战争

      关键词(Tags): #后勤
    • 家园 其实一战前还有类似的一场小规模战争

      就是俄国对日本的对马海战,沙皇俄国脑子僵化之极,让波罗的海的舰队长途跋涉开到日本的对马海峡,途经欧非亚三大洲,且不说劳师袭远,日本早就知道,单是当时非洲和亚洲俄国除了北亚有自己的港口,其他地区都不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舰队这么长途跋涉,物资消耗根本就不可能得到充分补充,还没有到目的地,舰队士气就极其低落,焉能不败?

    • 家园 【原创】聊一聊后勤(五)

      要说当年“共军”的后勤,从现在这个时代往回看,应该说有很多地方并不“先进”,甚至很“土”,但如果借此贬低当初的“共军”,那可就片面了。

      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末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后勤在很大程度是“各自为政”,别的不说,就是军装的样式都没有统一起来:军装的颜色有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深浅不一;帽子有大有小;帽徽也不一样(解放真正时期有的解放军还戴了很长时间的“青天白日”帽徽)。有时候,一支“共军”和一支“国军”军装之间的差别比两支“共军”军装之间的差别还要大。但这并非不是“共军”不想统一军装样式,各根据地在地理上被分割着,只能各自做衣服、上染料,其结果当然是五花八门。党中央对各根据地在战略上可以进行指导,但具体工作就经常要“放权”了,在后勤方面,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部长对各部队的工作也“插手”不多(解放前后的那段时间解放军的后勤部长是杨立三,我估计他的“知名度”保证比很多将帅低得多)。一支“共军”在自己的根据地,往往在后勤方面不用太发愁;但一旦到了别的根据地、“非根据地”、甚至敌占区,那可就麻烦了:当年黄克诚率部刚进入东北的时候,向中央抱怨“七无”;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主力北撤山东,自己原来根据地的钞票在当地无法使用,很是苦恼了一阵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初期,缺吃少穿,有炮没弹……一旦熬过这段“过度期”,“共军”往往就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了。从现在后勤的先进“理念”来说,这种后勤方面的“各自为政”是有问题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个历史阶段是无法避免的。等到各块根据地逐步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各方面都开始强调“一致”,消除“山头主义”影响,后勤方面也是如此。

      淮海战役的时候,无数民工用小推车“支前”的场面很多人都知道了。几百年前宋朝的沈括就说过这种用人力运输的效率并不高,因为速度慢,而且运输者在路上自己也要消耗一些粮食,但当时总不能认为这种“支前”方式太“土”就不用吧?要是非要等“先进”的东西有了再干革命,中国革命就麻烦了。其实当时解放军的后勤部门就在积极的寻求更“先进”的运输方式,在淮海战役进行过程中,国民党军队的被缴获的汽车(连同司机)就出现在“支前”的道路上,而且随着解放军的战线步步向前,铁路运输也恢复了:铁路被抢修了、机车被抢修了、因战乱而失散的铁路工人也被找回来了。淮海战役后,后勤部门总结几种运输方式,结论是铁路运输在这几种运输方式还是效率最高的。在东北,东北野战军也充分利用了铁路运输,辽沈战役的时候,炮兵纵队、坦克大队、部分主力步兵纵队和师(3纵队、2纵5师、6纵17师)就是通过铁路运输到前线的,大量后勤物资更是通过铁路运输的。

      解放后,通过一场“抗美援朝”,“共军”经历了一次现代化战争的“洗礼”,按照毛泽东的话是“抗美援朝是一所大学校”,后勤方面也是如此:仗是在国外打的,大部分物资需要从国内运过去,消耗量也大,后勤压力空前,后勤的地位也显得比以前更加重要(彭德怀表扬过两个麻子:高岗、洪学智都与后勤有关);为了保障后勤线的安全,高炮部队、空军战斗机部队也壮大起来;后方公路、铁路的抢修保证了后勤线路的畅通……

      解放后,可以说人民军队的后勤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通过一场“抗美援朝”),当然现在仍然“尚需努力”(这方面因为我知之不多就不多说了),但比一般人想象的应该强不少:比如说1979年对越作战,不少老百姓恐怕都听过我军后勤如何不行、部队缺这少那的传言(我小时候就听说过),但与实际情况差得挺远。当时我军后勤不敢说多么完美,但那次我军本来深入越南境内就不远(有点量力而行的意思),后勤供应总体不错(甚至多运了不少东西,导致了一些浪费)。后勤方面感到压力的主要是一些打穿插的部队,美国人曾经把朝鲜战场上打穿插的朝鲜人民军比喻为“步行的空降兵”,而空降兵按照《兄弟连》的说法就是“天生就该被包围的”,可以打穿插的部队受后勤的制约主要是本身任务性质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后勤部门的问题。

      说到后勤,我还想到了1962年对印度的那场边界冲突,那次我军打过“麦克马洪线”后主动后撤,中国方面对外说是为了和平解决而不是通过武力解决边界纠纷,不少中国人(包括当时的参战官兵)对此迷惑不解甚至很不满意,认为中国表现太软弱了。其实,中国方面在中印边界东段主动撤退回“麦克马洪线”,但在中印边界西段可没往回撤退,如果真是为了什么“和平解决而不是通过武力解决边界纠纷”,为什么在中印边界西段不撤退?说到底,还是后勤方面的因素,如果当时我军在中印边界东段喜马拉雅山南坡坚守下去,结果会怎么样?印度也是个大国,继续跟中国大打出手是没问题的(印度背后有美国的支持,苏联暗地里实际也帮助印度),中国当时有能力长期保障要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后勤补给吗?(现在恐怕也不好说能不能)。毛泽东打了半辈子仗,在这个问题上恐怕不会犯后勤方面的低级失误,那次打仗主要目的还是教训一下印度(让印度老实点,别总挑衅),至于能坚守住哪些地方就要量力而行了,所以才在中印边界东段“主动后撤”。而中印边界西段后勤方面的压力就小一些(也不是说没有),那里的自然条件相对好一点,而且已经有专门为国防修的公路,所以根本也就没表现所谓的“和平解决的诚意”。

      土鳖扛铁牛

      • 家园 挑错与推荐一本书

        1,古往今来,只有就地抢劫和后方前送2种后勤模式,49年前的内战,粮草比弹药多很多,基本是老模式作战,粮草也就多是短途就地征集……

        2,62年作战,阴法唐回忆后勤问题不是主要因素,就战时态势而言,拿下达旺守住西山口/色拉山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建议大家看这本书《战争与后勤》

        http://bbs.warstudy.com/bbs/dvbbs/dispbbs.asp?boardID=4&ID=4121

        本书原名《补给战——从沃伦斯坦到巴顿的后勤史》,一九七七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丁·万·克列威尔德博士,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大学历史学副教授。美、英,日等国军史学界都对本书有较高的评价,日本并于一九八0年将其全文翻译出版。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几次重大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些重要战局的后勤保障进行了分析研究,着重探讨后勤对战略和作战的影响、后勤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后勤工作的经验教训。现根据总后勤部司令部的安排,全文翻译出版。本书译者是胡正梁同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

        一九八一年十月

        关键词(Tags): #后勤#战争与后勤
        • 家园 问题是达旺只是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一小部分地方

          问题是达旺只是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一小部分地方,拿达旺说事以偏盖全了。另外“战时态势”并不能代表永远都这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